芋坑村的美丽蝶变

2016-10-15 08:29谢世清
红土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枇杷村民

谢世清

芋坑村的美丽蝶变

谢世清

沿着永泰母亲河大樟溪的支流,前行几公里,就到了芋坑村。远看青山如黛,峰奇石秀,近处流水潺潺,虫鸣鸟啼,在青山绿水之中,一幢幢“白墙黛瓦”建筑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鲜花树木之中,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芋坑畲族村位于福州市西南端,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76户631人,基本农田755亩、林地11420亩,森林覆盖率89.4%。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9元,比2014年增长15.37%,是2010年5068元的2.96倍。从2011年开始,芋坑村先后获得福建省、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成为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样板村”和“小康村”。2012年元旦,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莅临该村参加创先争优群众评议活动,对该村“党员晒承诺,群众来评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9月25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和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等省、市、县领导来到该村,开展“问计基层、听取意见、推动发展”调研。

加强基础设施 夯实发展基础

刚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何明健说,村庄有这样的变化,是村民做梦都想不到的。几年前,芋坑村污水横流,禽畜随意散养;没有自来水,村内道路是土路,汽车无法通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芋坑桥年久失修,成了危桥;产业单一滞后,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两委办公场所简陋,村级组织比较涣散,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百姓富,先修路。在福州市第二批和第三批下派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芋坑村多方筹措资金,把芋坑桥改建为7米宽的双车道石拱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同时,修建了水泥村道3.5公里,配套建设了路灯和候车亭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路、桥、电三通。全村100%村民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水泥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前。村民们都说:桥建了,路通了,运费降低了,就等于每斤水果收入至少提高了两三毛,每百斤毛竹可以增收十多元。

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经过短短几年发展,芋坑村不仅还清了30多万元的负债,村财也从零收入增加到1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翻倍增加。

百香谷里硕果累累(郭筱彦 摄)

竽坑新貌 (郭筱彦 摄)

致力产业转型 实现精准脱贫

一个村庄的发展离不开 “自我造血”。芋坑村在2004年以前全村栽种柑橘,由于柑橘市场价格低迷,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果农没有收益,许多成熟的柑橘挂在树上无人采摘。要让村民真正的富起来,第一要务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富民产业。村两委提出“因地制宜种养结合”,把制定产业规划,列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头等大事。

时任村党支委、村妇代会主任黄秀金带领十五个姐妹,到莆田市新县镇考察学习后,带头种植早熟枇杷,并于2005年创办巾帼种植枇杷示范基地。基地不断吸取市场信息,引进新品种,积累管理经验,种植面积从350多亩发展到现在2300亩,年销售量从220吨增加到1000吨以上,产值高达500万元,纯利润达200万元;2010年被评为“省级枇杷示范基地”,2013年1月还成功申报“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巾帼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芋坑成了名副其实的枇杷村,种植枇杷3500多亩,枇杷作为主导产业占全村总收入80%。枇杷收获季节,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对邻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助推作用。

芋坑村依托现有的枇杷产业,申请绿色产品标识,发展芋坑品牌果蔬,成立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引进了福建贡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导村民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利用老旧柑橘品种改良嫁接佛手500多棵,种植金线莲30多万株和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为扩大产品知名度,该村还通过举办枇杷旅游节和互联网+,发布公共微信,让消费者通过全面掌握枇杷生长管理的全过程,放心消费,促进了产品销售。

建设美丽家园 创造幸福生活

走进芋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题休闲公园,公园四周种有玉兰、桂花、橄榄、龙眼、香樟、猴欢喜、红叶石楠等名贵树木,建有石桌石凳和假山,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景观射灯。村干部介绍说,这样的主题公园还不止一个。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芋坑村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建设项目。让何明健感触至深的,是刚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很多村民不理解。但现在,原先对景观改造有疑虑的村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那些曾经反对将鸡鸭圈养的,再叫他们散养都不愿意了;原来有随手扔垃圾坏习惯的,如今不找到垃圾篓,垃圾就不离手不落地。回想这几年的新村整治,何明健说:“过去是干部求群众做,现在是群众自觉做。”

近年来,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芋坑村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实施了一批美丽乡村项目:多个主题休闲公园,环村景观路及绿化美化香化,大樟溪支流整治,拆墙透绿,雨污电等管网下地,村庄路网建设和62户造福工程,房屋立面改造54栋、外墙涂饰面积18000平方米,瓦房改造面积7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新建日处理60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和卫生公厕各1座,改旱厕100户等。规划建设的1公里百香谷生态长廊也初具规模,350棵百香果藤蔓已爬满了沿着小溪搭设的钢索架,藤蔓下挂满了百香果,5亩多的樱花林休闲公园和百香果架下天然石头栈道也已建成。一个按照生态、绿化、美化、简约并凸显乡土文化气息的休闲观光园,隐匿在峡谷之中,延伸了村庄自然景观链条,以垂钓、荡舟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区和农家乐建成之后,除了可供游客休憩游玩,自己动手采摘,享受生态乡村游的乐趣外,还可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远眺造福工程 (郭筱彦 摄)

(作者单位: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猜你喜欢
枇杷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枇杷
枇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枇杷
枇杷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