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卿
摘 要:
以北京高中生对雾霾的认知与态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分析发现,高中生群体普遍关注雾霾天气,但对雾霾成分、成因缺乏科学认知,不过对于雾霾危害及防护措施有基本认识,并认为应该从源头上减少雾霾产生的因素和有利条件。最后建议加强高中生雾霾科普知识教育,并提供参与雾霾治理的活动平台。
關键词:
雾霾;高中生;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20803
1 引言
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频繁发生大面积连续重度雾霾天气,雾霾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雾霾从局部地区逐渐扩展到华北、东北、华东等集中连片区域,从偶尔发生的间歇性轻度雾霾演变为频繁发生的持续性重度雾霾,从公众视野外围进入公众视野核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环保问题。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加深了人们对于雾霾物理成分、成因、危害、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治理途径等方面的认知。为了了解公众对于雾霾的认知、态度及适应性行为,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刘婧楠等(2015)针对保定市18岁以上城市居民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78%的受访者知道PM2.5,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21~30岁的受访者和大学及以上的受访者PM2.5知晓率最高,但对于PM2.5的准确定义知晓率很低(38%);同时,受访者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秸秆燃烧、居民燃煤是雾霾主要成因的认同度很高(≥90%),对于雾霾会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病等疾病的知晓率也很高,不过防范意识很低、防范措施很少,极少有人佩戴专业口罩,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群体仍在雾霾天在户外锻炼身体。程励等(2015)从公众对雾霾的认知对于其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受访者对于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和城市形象有“严重”或“很严重”消极影响的认可度比较一致。除对雾霾对引发心血管疾病具有严重或很严重影响的认知率(49.3%)偏低外,其他测量项的严重和很严重的认知度所占比例为71.0%~97.0%。并据此认为,经过近年社会传媒的广泛报道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讨论,具有较高学历背景的城市居民对雾霾天气危害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知状况。这与刘婧楠等(2015)的研究结论一致。但蔡美娜等(2015)针对河北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的研究得出相反的观点,认为高学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普遍偏低,应加强大学生对雾霾的了解,因为研究发现,认为雾霾成因之一是“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的不到受访者的50%,且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率差异显著;认为雾霾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灰尘”的高达64%,而认为雾霾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只有17%。李新等(2015)针对长春小学生对雾霾相关认知情况的研究发现,虽然在长春市健康教育的干预下,小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率较高(86%),但是对于“基本知识”、“健康危害”等方面的认知偏低,建议加大小学生雾霾知识校园教育力度。
综上可见,已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小学生、普通市民,还是高学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知晓率都普遍很高,但是对于雾霾的具体成因、物理成分的正确认知率很低,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建议加强雾霾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知兴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对其进行单独研究。本文将以北京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雾霾的认知和态度。
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5年11月至12月对北京某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7份,回收8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93%。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第二部分是认知情况,包括关注程度、雾霾成分、雾霾成因、雾霾危害、防护措施;第三部分是态度情况,包括谁最应该对雾霾负责,个人、企业、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雾霾以及个人对治理雾霾的支付意愿。
2.2 样本分析
如表1所示,本文调查所得样本总计81个,其中男性43人(53.1%),女性38人(46.9%),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年龄分布集中在15岁至17岁,占比超过了85%;年级分布比较均衡,高二略多于高一、高三。
3 受访者对雾霾的认知与态度
3.1 受访者对雾霾的关注程度
受访高中生对雾霾关注程度较高,但缺乏细致性。如表2所示,受访者中84%的人平常关注天气,并且超过92.6%的人知道关于雾霾的视频《苍穹之下》。同时,能正确回答出北京雾霾是从2011年开始严重、雾霾冬季最严重以及《苍穹之下》作者的受访者偏低,分别是27.2%、46.9%、19.8%。可见,高中生群体平常关注天气,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对关于雾霾的热点有较高的知晓度 ,但关注不够细致深入,不够集中。
3.2 受访者对雾霾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
受访高中生对雾霾成分知之甚少。根据表3,在受访者中13.6%的人认为是二氧化硫,16.0%的人认为是氮氧化物,11.1%的人认为是灰尘,16.0%的人认为是可吸入颗粒物,19.8%的人认为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灰尘,仅有23.5%的人答对,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虽然全部受访者都知道PM2.5,但只有35.8%的人能较为准确回答PM2.5的准确定义。这说明高中生对于雾霾成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关于雾霾最主要的成因,受访高中生的认知在主流认知范围内,并呈现出多元特征。如表4所示,被认为是雾霾最主要成因、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汽车尾气(272%)、生活燃煤产生废气和粉尘(19.8%)、工厂排出的废气和粉尘(16.0%)。另外,还有11.1%的受访者认为是北京北部和西部山脉阻挡了空气流动,导致雾霾天气。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是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岛效应导致粉尘从郊区进入城市。仅有8.6%的受访者认为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这一重要原因。这表明,高中生对雾霾最主要的成因的认知处于主流认识,即认为是汽车尾气、生活燃煤、工厂废气及粉尘所致,而没有深入进行季节性对比,因而忽视了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这一重要原因。
如表5所示,受访高中生对于雾霾的危害有相当警惕的认知。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雾霾会诱发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雾霾还会诱发鼻癌、心血管病、肺气肿等严重疾病,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雾霾还会诱发哮喘。另外,一部分人认为雾霾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对于雾霾对哪类人群危害最大这一问题,受访者的认知比较集中,认为是老年人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比例为51.9%,认为是婴幼儿的占比44.4%,仅有极少数人认为是青少年或成年人,理由是他们更为活跃,对氧气的需求更多。可见,高中生对于雾霾具有严重危害性、会诱发相关疾病以及对婴幼儿、老年人群体具有更大危害的认知程度较高。
基于对雾霾危害性的认知,受访高中生对于雾霾防护措施的认知也相当高。根据表6,79%的受访者认为佩戴普通口罩无法防范雾霾,因为佩戴普通口罩仍然会吸入微小颗粒物;90.1%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天气不应该开窗通风,以免雾霾进入室内;92.6%的受访者不会在雾霾天气进行户外锻炼或长期在户外停留,以免吸入更多雾霾。可见,受访高中生群体对于雾霾防范措施的认知程度高且基本正确。
3.3 受访者对雾霾治理的态度
对于雾霾责任主体,受访高中生的态度相对分散。如表7所示,认为最应该对雾霾负责任的主体排在前三的依次为汽车保有者、环保部门、燃煤的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28.4%、21.0%、19.8%。另外,有16%的受訪者认为是粉尘和废气排放的企业、12.3%的受访者认为是燃烧秸秆的农民、2.5%的人认为是每一个做饭的居民。呈现出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雾霾成因的多元性以及个人认知的局限性。
针对雾霾治理,如表8所示,受访高中生分别针对个人、企业、政府最应该采取的措施作出了回答。在个人方面,认为个人最应该选择公交出行的占到38.3%,最应该改用天然气做饭的为27.2%,最应该减少燃煤取暖的占到23.4%,而认为最应该减少秸秆燃烧以及参加植树造林的不足10%。
同时,在问到“你是否愿意为治理雾霾支付费用?”时,全部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治理雾霾支付费用。
调查结果如下,40.7%的受访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150元/人),33.3%的受访者愿意支付中等的费用(100元/人),只有少数人支付最低费用或最高费用。在企业方面,5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最应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和粉尘的排放,同时32.1%的受访者认为最应该增加废气和粉尘处理设施,只有11.1%和3.7%的人分别认为最应该缴纳雾霾治理费用和研发最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和方法。在政府方面,受访者认为最应该采取的是关停高污染企业,对雾霾制造者进行罚款,同时实现能源清洁化,并制定实施雾霾治理专项方案。而对于加强环保立法与执行、实现单双号限行以及禁止秸秆燃烧等措施认可度并不高,均为超过10%。综上可见,受访高中生总体上认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从源头上减少雾霾产生的因素或者有利条件。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北京高中生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群体对于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比较高,但系统性不强,对于雾霾的成分、成因等相对专业的知识缺乏科学的认知,不过在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对于雾霾对人体健康及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危害和相应防护措施有基本正确的认知,可以有效保护自我。同时,也有意愿参与雾霾治理,并认为个人、企业、政府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源头上遏制雾霾产生的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在根本上减少雾霾天气。据此,本文认为应该加强高中生群体雾霾科普知识的教育,提高其关于雾霾物理性质的认知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应对雾霾天气的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其应对雾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婧楠,袁千里,米光明等.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认知与关注现状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3):161164.
[2]程励,张同颢,付阳.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30(10):3747.
[3]蔡美娜,裴婉煜,于香锐等.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对雾霾认知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在线,2015,(8):153154.
[4]李新,王瑞,王楠等.长春市小学生雾霾相关知识认知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22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