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6-10-14 17:20叶晨曦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合旅游

叶晨曦

摘 要: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演化模式,是在市场需求、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府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省两大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2902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复杂多变,产业融合不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一些性质迥异的产业出现了逾界发展,由互相分立走向交叉融合,原本产业之间清晰的界线也随之变得模糊,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与旅游作为两个关系紧密的社会经济现象,相互进行“延伸”和“渗透”亦就顺理成章。

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

1.1 体育的参与性特征与游客的体验性需求是融合的原动力

随着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旅游需求不再仅仅是一个量上的要求,而是对旅游形式更加注重,更加重视参与性强、娱乐性高、强身健体的旅游产品,而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参与性、体验性、健身性等属性直接推动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1.2 资源互享是两大产业融合的基础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具有各自的资源范畴,但又有很大的交叉共享区域,比如体育资源中的各项赛事、体育博览展会、运动俱乐部、场馆设施、运动项目基地等均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观赏及体验,而旅游景区可为体育项目的举办提供场所。

1.3 技术创新的两大产业融合的推动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发酵剂。“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不同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间的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改变市场的需求特征,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和发展空间。

1.4 政策支持是两大产业融合的支撑力

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增强企业跨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这意味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促进两大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2 我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机遇,加强体育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河南优势体育项目和特色旅游资源,培育发展了一批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赛事和线路。我省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河南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也深刻影响着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构体系。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省两大产业的融合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认识不够

河南省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割裂起来,在产业发展中没有树立融合的发展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对两大产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人才体系、管理水平等一系列重构和再造。由于不能准确把握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特点、规律、趋势,对融合中出现新的竞争格局、新的模式认识不足,缺乏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两大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比如体育产业通过竞赛表演(安阳林滤山国际滑翔比赛),休闲健身(南阳西峡鹳河漂流)、体育景观观赏(南阳李宁体育园)等方面向旅游业渗透。旅游产业通过在自然景观景区开展体育赛事(“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在人文景观景区融入体育表演(开封清明上河园增加北宋的体育竞技项目),利用民俗节庆(舞钢龙舟赛)等和体育产业交叉,但这样的融合程度较浅,不能形成新的业态。

2.2 制度问题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多方面的融合,如何保证融合过程中的流畅对接一体化发展,有效率的制度建设不可或缺。河南和我国其他省份一样,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中,利益相关各方并没有达到博弈均衡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制度上的牵绊。比如很多户外运动基地本身就建在景区内,各相关单位由于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他们在纵向体制上必须遵循上级管理部门的管制,坚持各行业各部门的既得利益,但在横向关系上又共同构成对客服务中的不同模块,这样就会导致相关各方均衡的状态不易达到。随着产业融合的进行与深入,如果不调整或变革这些政策管制,将导致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裹步不前,从而错失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大好机会。

2.3 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目前以体育户外、野外探索、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科技等特色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门槛较高,另外我国经济呈现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别,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定了该类产品的消费人群大部分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相对于整个大众市场来说这个消费群体还只是小众市场,该类产品的整个市场的消费能力偏弱。体育旅游产品的安全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惯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等都会影响到两大产业融合后的产品市场消费不足。

2.4 缺乏认知度美誉度都很高的产品

品牌认知度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品牌美誉度是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二者都是衡量品牌價值外延度的重要指标。目前,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各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差别不大,消费者往往会通过对品牌的熟悉程度来决定购买行为。目前,我省培育的融合产品中较著名的也只有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安阳国际航空旅游节,其他的像攀岩、漂流、滑雪等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程度严重。

2.5 人才瓶颈

人才问题实际上这是很多产业融合的共病。目前我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大多情况下都是体育产业或旅游产业方面的专家各自进行融合产品的创意策划,缺乏对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规律及发展趋势都很通晓的复合型人才。相关人才特别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产业融合的创意策划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制约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瓶颈。

3 我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策略

3.1 加强业务学习,转换观念,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

体育旅游产业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以其优先发展领域,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范式,虽然我国北上广等很多一线城市的体育旅游都开展的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但由于郑州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融合的理念相对滞后。各有关利益方对“大体育、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理念也存在认识不够甚至有偏差,导致我省在两大产业融合上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融合范围较窄,深度不够,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进而导致很多人认为体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产品只是一种促销活动,是花架子图虚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加不认可融合产品,陷入恶性循环。所以,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国内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产品、市场、趋势等内容;转变观念,对两大产业融合产品进行评估与追踪,调整协调,不断推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

3.2 建立协调机制,以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两大产业对接互动机制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建立跨界协调机制。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各主体成员之间会出现因规程、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建立制度化、高层次、常规性的跨界协调机构非常必要。跨界协调机构应是一个高于各产业成员主体之上的政府组织,在积极调控市场的同时,重在引导体育、旅游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支持体育、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端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产品,帮助解决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3.3 加强融合产品的市场营销,引导市场消费方向

目前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品进入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被社会成员所认可。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后的产品进入市场属于引入期,这时的产品缺乏市场知名度,考虑到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产品的性质特点,可以通过市场策划和营销手段的应用,将营销重点集中在市场细分后的目标群体身上,因为这一部分客户会因为自己的满意或示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潜在消费者,采用这种滚动式的投放有助于克服市场需求障碍,促进新型体育旅游融合产品的成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培育体育旅游产品消费方向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营销机构可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抓住体育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契机,加强家庭消费的伦理教育宣传,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进而进一步扩大市场消费面。

3.4 加强品牌培育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重视培育河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提升体育旅游的品牌形象。我省在丰富体育旅游产品项目的同时,要依托资源,突出创意,注重特色项目的品牌培育,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強。品牌培育是一个涉及要素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品牌共性与个性、品牌定位、品牌认同、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不断进行完善。

3.5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发展好一个产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已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加实践案例。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人才的流动性,要建立起良性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使人才进的来、留得住、用得上。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专业人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也要学习并熟悉产业融合后的运营与发展规律,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3.

[2]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花勇民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29.

[3]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98102.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旅游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