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欣
摘要:苏州园林长期以来一直广受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围墙的高筑,苏州古典园林也越来越缺乏变化,而以城市结晶体的形式保存下来。但苏州园林与欧洲的“口袋公园”等概念相比,在当前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改善空间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功能效果。
关键词:古典园林;人居环境;空间尺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6-87-01
前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域当中,由于多种原因而逐渐开始破碎化,分割成为一座座的绿色孤岛,对比当前建筑包绿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古典园林虽然意在笔尖,但同样由于功能的需要而将自然山水缩移模拟在了一个庭园中。
1.园林布局与城市气候环境分析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多年来一直是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的立基主句。从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园林建筑的确定和整个园林无数的名园,以此作为设计依据。
主轴的确立是以景和南向取光和通风条件所决定的,景的取舍固然重要,但在城市高密度化的今天,借景的难度不断增大,但其在自然环境的确立仍有很强的适用意义,为我们对当今园林场地和景观建筑的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1园林主轴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苏州地区的全年盛行方向并不明显,故建筑与场地建筑的主要布局因素基本上以自然采光照明为考虑对象,故园林的主要建筑厅堂的确立以正南至南偏东100为最适方向,以吴江同里退思园为例,无论是中院与东院的建筑主轴的确立都符合区间,作为东园主建筑的桂花厅和退思草堂的建筑布局也符合上述的分析,即使出现东西向建筑也以四面开敞的观赏亭建筑为主,并不供人们生活起居生活。
1.2园林建筑的夏冬季自然通风设计
由于苏州地区全年无明显季风方向,且湿度和夏、冬两季季节温差区别较大,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也与其它地区相同,利用传统的“穿堂风”原理来缓解室内在不同季节的潮湿。由于建筑高度与建筑进深之比大于1:5,使得通过加强自然通风,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冬季湿冷的现象,古人在进行设计时则依据《园冶》中装折图进行设计,通过控制窗墙比,以达到被动式的减少冬季自然通风的效果。主要通过将户槁分为长槁式和短福式两种,长槁将棂空控制在七、八,而平板则在二、三间。短槁则以棂空为主。正如先当今建筑控制窗墙比一样,古人通过提高冬季建筑的墙体比率,来达到控制建筑室内冬季自然通风的效果。
2.古典园林建筑采光与建筑空间尺度与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对于开窗的处理多采用双面开窗的方法进行。由于户福的存在,使得建筑有了高低窗之分,对室内的采光有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其效果实质仍然与当今常见的单廊建筑有着很明显的联系。
以同里退思园为例,我们依据全园的建筑组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天井组团建筑;②位于园内后院游憩区的建筑;③如旱船和闹红一舸,独具特点的园林建筑;④位于园内的亭、榭、台等四面通透观赏的园林建筑,由于亭、榭等观赏园林建筑四面通透,所以不予考虑。旱船与房、厅、堂等采光形式相似,因此解化为两大类进行分析。
对于单廊建筑而言通常情况下,自然采光的延射最大距离为7m,即在7m范围内可以通过自然采光来满足室内人群的使用需求,我们通过上述主要几种园林建筑的平面布局研究可以发现,主要单面开窗建筑的进深没有超过7m,即使主要厅堂建筑的进深超过7m,其开窗的安排也以双面开窗建筑为主,与当今的建筑形体系数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我们安排住宅建筑的布局和客厅与公共走道尺度的设计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3.园林植物安排与场地尺度关系
园林植物的栽植与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则根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度和场地的最佳观赏视距所共同决定,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由自身的喜阳与喜阴习性而定,以年太阳辐射量来定义,可以将其归纳为:太阳辐射能小于3MJ/m2,d的区域适合种植喜阴性植物:太阳辐射能介于3~6MJ/m2·d之间的区域适合种植中性植物:太阳辐射能大于6MJ/m2·d的区域适合种植喜阳性植物。而辐射量的确定主要与周围的群落配置及建筑的遮阳情况有关。
而植物的最佳觀赏视距,以西方视觉理论为基础。通常采用30°或60°的水平视角观赏景点,当观赏点与景物相距较远时,要求视域较小,一般视角为30°:当观赏点与景物距离较近时,视野范围内较充实。视角为60°左右较合宜。其适合视距为:
D=ctgB1/2(H-h)=ctg15°(H-h)=3.7(H-h)
式中:H-景物高:h-人眼高;B-垂直视角。
对照退思园的总平图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大乔木。如朴树、合欢、广玉兰、女贞等,得到了良好的安排,也符合视线规律的安排。尽管中、小乔木栽植上,部分并不一定与总平图的分析结果相符合,但根据植物种植的规律,以大乔木构成主景。中、小乔木为次满足造园植物的种植规律,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
4.结束语
通过对退思园进行分析后,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种种作出应有新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待结晶体的保护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内在设计精髓进行分析,不仅仅是对四周古典园林中低技术与高技术如何利用,同时包括场地的规划详细内容确定,建筑景观尺度的衡量和周边环境的创造等方面,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将场地内的细节量化并总结,才能做出良好的人居环境生活环境。在继承的基础上,学习古典园林处理手法,运用新科技、新材料,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具有诗意的栖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