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妨“活动”起来

2016-10-14 05:18毕泗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作文探究活动

毕泗建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变循规蹈矩为因文定法,保持刺激、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冲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巧妙抓住并利用那些学生提出的超出预期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开发这些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增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触发了感情之弦的拨动。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生成;联系生活

一、教学策略上:方法运用鲜活,引发学习冲动

教学方法单一,仅仅体现在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减少麻烦,一切都由教师安排,问题由教师设计,答案由教师提供;唯恐没有把知识讲清楚,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哑口无言;唯教参是听,不敢怀疑和否定,以至于技术化、模式化大行其道。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语文教师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就像虔诚忠实的传道士和老气横秋的伪学究,这样的语文课怎能让学生喜欢呢?又怎能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呢?又何谈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呢?

教师应变循规蹈矩为因文定法,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赵克明老师在执教《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课时,打乱了课文的结构顺序,采用“倒嚼甘蔗”法,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促使学生设疑阅读,刨根究底。还可根据文章构思行文的不同特点,灵活安排恰当的教学思路。有些文章用 “中间开花”的教学思路更为有效,即先挖中间,而后顺搭两头。如李卫东老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简要分析题目的基础上,挖出“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过渡段,引导学生朗读体味作者对百草园的深深依恋之情,以情促读,自然过渡到对百草园一部分的重点讲读,而后顺手搭连“三味书屋”一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对比,领悟文章中心。

引入时尚文化。四川的周密老师在执教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时,彻底颠覆了传统文言文教法,把时尚文化引入课堂。“哥上的不是课,是寂寞”“神马都是浮云”“脑壳里有乒乓”……都被他恰到好处地用到课堂上,引发了学生探求的冲动,学生认为这种教法非常给力。还有温州的蔡溯老师用说唱形式讲授《师说》,把潮味十足的R&B和底蕴厚重的文言文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少网友膜拜的对象,被称为温州“最牛语文老师”。其他如开心辞典式教学、模拟法庭式教学、表演式教学、辩论探究会、排演课本剧、记者招待会、分组竞赛活动式教学等不一而足。

二、教学过程上:课堂生成灵活,激发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沉浸在学习、思考、品鉴之中的时候,常常会提出一些老师没有想到甚至完全超出预期的问题。这种情形下,最好的办法是把这种“意外”作为课堂的“生成”资源,巧妙抓住并利用这些资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去开发这些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

如童志斌老师执教《雷雨》,生成灵活,带来了一段令我们击节赞赏的师生深度对话。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鲁侍萍答:“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这一问一答,初读起来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细究起来,则不禁令人生疑。课堂上学生提出了以下疑惑——按照周朴园提出的问题,鲁只须回答“是的”就行了,后半句的回答完全是多余的。那么,把后半句去掉,行吗?另外,她为什么单单提“洋火”,不提别的?

这一思维碰撞的教学环节给课堂带来了丰富厚实的内容,这些内容即时生成于课堂推进过程中,生成于文本解读与师生对话中。“生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实现有意义、有目的的习得并完成自我构建、主动探究的过程。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为中心,进行科学预设引发动态生成的过程。(下转38页)(上接36页)预设为课堂奠定了学习基础,生成则体现着课堂中的主动探究。

三、作文教学上:密切联系生活,触发情弦拨动

“缺乏生活气息”“没能贴近自我心灵”等等,对中学生作文的这些批评,已是老生常谈。学生缺乏鲜活的写作素材,像是通病。学生一次作文,老师能见到十几个屈原,七八个苏轼,十来个爱迪生,十多个爱因斯坦,还会有二三十个“最美女教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大教授何永康曾提到,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跳下汨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此话并非危言耸听。曾有老师感叹:一个班,只要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学生作文中能有点生活气息,改作文时,也许能轻松一些,“知道自己还活在人间”。一个人能关注世事,关注别样的人们,感受真情,发现生活的真谛,靠的是心灵的感动。因为应试的需要,学生的作文积累往往只有“英雄谱”和“名人榜”;而普通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这就令他们的作文脱离社会生活。只有学生能关注在学校施工的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才能想到成千上万的农村家庭在期待什么;看春运的新闻图片,不要对人山人海感到恐惧,只有学生们想到,这些人全是你的同胞,他们能平安幸福,你的自由与快乐才能有保障。如果学生的心受到了震动,触发并拨动了感情的琴弦,才能将它写出来。

南京的曹勇军老师举办的“时事演讲”,每周两三位同学对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比如话题“为什么我们总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知道豆浆造假之后”等等,培养了全班同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的人生姿态和品质,积累了写作素材,让课堂上和每个同学心中流淌着生命的活水,他们为社会上各种负面的信息而焦虑,为人性的善良美好而欢呼,独立地思考判断,逼近社会真相,捍卫公平正义,增进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触发了感情之弦的拨动。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 语文教学[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2] 陈振兴. 语文教学策略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3] 荣维东. 语文教学原理与策略[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作文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