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沙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老九门》,带着剧中频繁出现的长沙因素(长沙站、长沙话、糖油粑粑、花鼓戏等等)让湖南人倍感亲切。随着该剧的热播,路人们开始好奇“老九门”到底指的是什么?长沙真有“老九门”吗?
长沙真的有“老九门”吗?
在《老九门》中,长沙,自古便流传着倒斗九大家族的传奇,这九个盗墓家族被称为“老九门”,又称九门提督,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
上三门皆已洗白,即为官;而平三门多半背负骂名,即为贼;下三门多数是做生意的,即为商。这九大家族控制着长沙城的文物买卖和流通。
2015年,有媒体报道《古长沙有老九门但不盗墓》。文中提到,湖南大学古建筑研究学者柳肃表示关于“老九门”代表九个盗墓家族的说法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古长沙确实存在过九座城门,如果“老九门”指的是九座城门,那有据可依,但如果指代的是家族,则并不存在。
明清时期,长沙有哪九座城门?
大西门,今指五一大道与湘江大道的交会地段,原是大西门正街出西城的城门,又叫“临湘门”“驿步门”。驿步门外渡口为清代第一大渡。大西门正街原为盐业一条街,“生生”“利生”等盐号均具规模。
小西门,今指坡子街与沿江大道交会地段,今属于天心区。小西门原为小西门正街出西城的城门,又叫“德润门”。
浏阳门,浏正街因浏阳门而得名。清代称为东正街,因出入浏阳门的主要通道而得名,习称浏正街。
小吴门,今指中山路、八一西路与建湘路的交会地带,亦称“小乌门”。小吴门外为古校场所在地。门已经不存,形成街市。
新开门,今指蔡锷路与湘春路交会地段。为古长沙城北二门之一的新开门的所在地。1911年湖南新军响应辛亥革命,从湘春门入城,赴新开门夺取军备局,一举成功,遂将新开门改为兴汉门。
正南门,今天指黄兴南路与城南路、西湖路十字交叉口周围地带。先后名为王道门、黄道门等。
湘春门,湘春门即为长沙北门,今指北正街和湘春门交会地段。湘春门口原有湘春塔、关帝庙等古迹。民国时关帝庙改为辛亥革命烈士祠。
通货门,因通货码头而得名,从西城通货门进城即为通泰街,亦称“通泰门”。
草场门,因草码头而得名,旧时长沙的米市主要集中在草场门,草场门又称为“潮宗门”。
此外,还有说法称“老九门”为,东有二门,即浏阳门、小吴门;西有四门,即德润门(小西门)、驿步门(大西门)、潮宗门(草场门)、通泰门(通货门);北有二门,即湘春门、兴汉门;南仅一门,即正南门(南熏门)。
据记载,当时长沙城内有正街通向各城门,各城门都设有门楼、钟楼、鼓楼。这些城门在清代长沙城兴修环城马路时被拆除殆尽。如今,关于老城门的记录都只剩下一些简单的文字记载。
湖南作家、出版家钟叔河先生在2001年7月就写过一篇关于小西门的散文,让我们得以在文字中窥见“老九门”中小西门真正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当年老长沙的风采。
长沙真有那么多盗墓者?
长沙这座城市从战国时期筑城开始,两千多年来,城址一直没发生迁移,因而地下埋藏的文物极其丰富。
湖南省考古专家吴铭生曾在1997年第1期《文史拾遗》中发文,“民国时期长沙盗墓之风尤盛,并形成了一批以盗墓为职业的‘土夫子。当时国内以长江为界分南北两派,北方使用洛阳铲,以‘力见长;南派主要工具是短柄铲,以‘技见长。长沙‘土夫子属于以‘技见长的南派。长沙的‘土夫子在东、南、北三区各形成团伙。他们虽然没有成文的帮规,但无形之间占有各自的地盘,具体来说,各自只能在本区挖‘洞子,不得在别人的区域内盗宝,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否则就会伤和气。”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土夫子采取了宽大和利用的政策,将部分人员收留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做临时工,有的安排在长沙市涂家冲、株洲市废铜仓库拣选文物,有的安排在河西天伦造纸厂协助回收旧书。”
现在长沙还会出现《盗墓笔记》里的情景吗?
2011年12月27日,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周旋后,经实地蹲守,岳麓区文体局配合区治安二大队成功侦破了天马山二号墓盗墓案。现场缴获了一批作案工具,抓获了5名盗墓分子。
2012年上半年,巡护员在巡查位于长沙县郊区的明藩王陵时,两次发现盗洞,因发现及时并进行了回填,盗墓分子未能得逞。
近年来,长沙建立起四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汉长沙国王陵等大墓都设有地下识音系统,汉长沙国王陵也纳入长沙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即采用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