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尹洁+许陈静
“有企业家王石,有社会活动家王石,有我自己王石,我都常常不知道我扮演的是哪个王石。”
说王石是中国最具大众知名度的企业家,毫不为过。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他登珠峰、出书、谈恋爱、游学英美,频频引发关注。有人说,王石明明可以靠商业“教父”身份吃饭,却偏偏以大众明星身份生存。
所以在“宝万之争”爆发之初,公众舆论本能地站在熟悉的、“有情怀的硬汉”王石一边,对陌生的、“家门口的野蛮人”姚振华怀着戒备之心进行各种起底。但在“宝万之争”进入重组、罢免的第二季后,公众心态已经转向,仿佛一夜之间,网络上下都在坐等并调侃“王的倒下”。
“人设崩坏”这种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终于发生在王石身上。王石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理想主义者,有情怀又硬气。这种设定,玩好了,荡气回肠,如他的过去;玩坏了,尴尬频生,如他的现在。既讲情怀和理想,又以规则和傲慢指责宝能;既讲硬气和强悍,又以维护女友和鞠躬道歉面对中小股东。王石是矛盾的。
和王石交往密切的人说,王石自己也慨叹过:“有企业家王石,有社会活动家王石,有我自己王石,我都常常不知道我扮演的是哪个王石。”
职业经理人
2015年12月,在宝能系入股万科之初,王石在朋友圈写道:“北京公司内部讲话,谈到管理层对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的态度:不欢迎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理由简单:信用不够。讲话传出,矛盾公开激化。”
半年后,代表资本的大股东宝能系要求解除王石的职务。这时,一封万科内部信被散布到网上:“我们不是资本的奴隶,过去不是,未来也不是。”内部信对“过去”进行了说明:“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创始人团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权,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乾纲独断的僵化组织……28年过去了,我们的初衷丝毫未改。28年中,我们这个行业诞生了难以计数的亿万富翁,却并不包括全球最大房地产企业管理团队中的任何一人。”
放弃股权是王石的一件大事,此事要追溯到1988年,万科成为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批国营企业之一。当时,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拥有净资产1300万元,再以1元1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2800万元,股份合计为4100万股。对于那1300万元的净资产,股份制改造要有明确的所有权归属。据王石回忆,万科最初申请五五分成,即国家和企业职工各一半。他对深圳主抓体制改革的副市长朱悦宁说:“从法律上看,公司持国营牌照,风险由国家承担,但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国家却没投一分钱,说全是国家的也不合适,因为资产是我和员工们赤手空拳做起来的。既然如此,各一半,五五分成如何?”朱悦宁不同意,提出四六分。“你四我六?”王石问。“怎么能让国家占小头呢?哈哈哈,当然是国家六,你四啦。”王石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我心里想:别说四六了,二八,甚至一九我都干!产权界定清楚就好办!”
这样一来,万科职工应得的股票为500万股出头。这部分股票又该怎么细分呢?依据深圳市政府的股改文件,只允许有10%,即50多万股量化到个人名下,其余的由集体持有。王石“明确了想法,放弃其中应得的个人股份”。他认为:“‘不患寡,患不均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也向来有种仇富心态。个人突然有了钱,会把自己摆在一个极其不利的地位,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名利之间只能选择一项,或默不出声地赚钱,或两袖清风实现一番事业。我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如今盛传的“王石放弃万科股权”的由来。时至今日,王石个人名下的万科股票也只占很小比例。
不仅不要股份,11年后,48岁的王石连总经理职位也不要了。股改以来,他一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辞任总经理的客观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一族的文化层面不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1992年之后,下海经商一族的文化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开始有危机感,脑中的想法越来越少。更有甚者,到了1998年,构思的周期要长达半年时间。怎么了?我不得不反省。”
王石的另一套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企业生长环境缺乏规范,创业者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所谓的强权人物领军杀开一条生路!等到企业解决了生存问题,有了长足发展,企业带头人的权威自然也就树立起来。但在不规范环境下培养出的权威人物,往往会带来伴随着夸大权威作用的个人崇拜、听不进专家建议的一言堂、决策时易于冲动、好大喜功、脾气暴躁等恶习。企业发展过了求生存的阶段,要想健康发展,创业者就要摆脱原始阶段的恶习,并在公司层面强调专业化,培养成熟的管理方法,逐渐弱化权威作用。中国内地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产者,而是缺少职业经理人,缺少律师、会计师、设计师、规划师。万科致力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职业经理人。”
不行贿
王石对干净的官商关系的追求,即“不行贿”。王石这一理想起于1983年。当年,王石计划把深圳生产的饲料产品通过铁路运到外地卖,但那时尚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饲料产品并未纳入铁道部门的货运计划,只能申请计划外指标,但计划外指标很难申请。王石打听到货运主任的住处和抽烟的喜好,想和他套套近乎,就花20元买了两条香烟给货运主任送去。“为了获得商业上的某种好处给对方送礼,我还是第一遭。”王石说。货运主任看到桌上香烟,没问怎么回事就说:“要车皮的吧!”“能给批两个计划外车皮吗?”王石有点不知所措地答道。
货运主任把烟回递给王石,说:“烟你拿回去,明天直接去货运办公室找我。别说两个车皮,就是10个也批给你。”王石愣住了。原来,货运主任早就注意到货场那个城里人模样的年轻人,经常同民工一起卸玉米。“不像是犯错误的惩罚,也不像包工头。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想干一番事业,很想帮忙。没想到你还找上门来了。你知道计划外车皮的行情吗?”货运主任说。王石又愣住了。货运主任说:“一个车皮红包100元,两条烟只是行情的1/10。”
车皮办下来了,王石也悟出一番道理:“在商业社会里,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买不来尊重和荣誉的。货运主任的精神需求很简单:欣赏这位城市年轻人的做事态度和吃苦精神,愿意无偿伸出援助之手,从支持行为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感。既然是在做令人敬佩的事业,为什么还要通过物质的诉求,直白地讲,用行贿手法来获取计划外车皮呢?想想送烟的动机,不禁让我汗颜!”从此,他给自己和万科立下规矩:绝不行贿。
征服
王石气质强硬或许是因为生于军人家庭,而且他的母亲来自锡伯族——一个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游牧民族,王石承认自己的血液中也流淌着这种野性。无论是当兵、做企业还是登上珠峰,硬汉形象几乎成了他的标签。
王石44岁那年,医生在他的腰椎部位发现了血管瘤,而且已经压迫到神经。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瘫痪,做手术则存在风险,建议他不要运动,最好坐轮椅。王石不肯,他觉得要是坐上轮椅就“真的瘫痪”了。后来一位骨科专家对他说,如果这个血管瘤不变化,就没有必要开刀;但如果恶化,也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了。考虑之后,王石决定不做手术。他想趁着还能走动,去西藏进行一次“心灵之旅”。
1997年,王石首次入藏。在珠峰大本营,他见到了中国登山队的高级教练金俊喜。此前由于雪崩,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成员全部在梅里雪山遇难,金俊喜因身体不适提前撤下而躲过一劫。但他从梅里雪山来到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王石问他:“为什么还要去?”金俊喜回答:“死去的已经死去了,但活着的还要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这对王石触动极大,他从此开启了挑战极限的征程。
2000年,王石在西藏创造了攀高6100米的中国滑翔伞最高纪录,以此作为自己的50岁生日礼物。2003年5月,王石第一次登上珠峰,又创下了当时中国人最高登顶年龄的纪录。
“很多人觉得我了不起,但他们的理由让我很不服气,说我‘年纪最大,好像我的了不起只是年纪太大了还能登顶。”王石曾这样调侃。此后4年中,他又成功登上11座高峰。他最佩服的登山家是日本人三浦雄一郎,首次登珠峰时62岁,二次登顶时67岁,王石希望自己能打破这个纪录。
强烈的征服欲是每一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但王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突出。在传记里,他承认自己从小就很好胜。2003年,他对媒体回忆创业动机时说:“当时我作为三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放着广东省外经贸委这样的好工作不干,而是到深圳下海经商,引起过很多人的费解。一般人判断:人生在世,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但我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
按王石自己的话讲,“1983年赤手空拳到了深圳”,第二年“白手起家组建万科”,并把万科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产商、第一批上市的地产企业。1995年在内地上市的331家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有29家,至今具有配股资格的只有3家,万科是其中之一。直到1999年,已经在商界登顶的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正式“让位”。
“宝万之争”爆发后,一位知名财经评论员表示,与同龄企业家相比,王石的物质欲和权力欲都不算高。“作为万科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中国地产界‘教父,能在巅峰之时急流勇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但王石毫不讳言自己的野心。在他写的《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讲创业之初的标题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还分成了上下两个章节。据和他一起在深圳登山的朋友说,王石不喜欢走成形的路,总是自己带一把砍刀,一边开路一边走。
对于登山的深层意义,王石曾说:“有时人生的目标不是很清晰,但总要给自己高一点的目标,达到后再给自己更高一点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挑战的是自己,战胜的也是自己。
恋情
10年前,王石说:“我的公众形象是不包含私生活在内的。”而现在,他公众形象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私生活。
去哈佛游学那年,王石正好60岁。一年前,他第二次登顶珠峰后曾感叹岁月不饶人,“以前登顶下来缓缓就好,这一次半年都缓不过来”。他曾经计划70岁的时候再登顶一次,打破三浦雄一郎的纪录,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那次登顶是他最后一次登山。此后,他的公众形象便与田朴珺的温柔乡紧密相连。
在田小姐的问题上,王石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软”。无论是媒体轮番报道他们的恋情,还是网友挖出田朴珺发的“笨笨红烧肉”微博,任由外界怎样爆料、调侃,王石都一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姿态。更耐人寻味的是,相比于王石前妻多年来的“隐形人”状态,田朴珺隔三差五对媒体谈王石,话题一个比一个劲爆——“吃5顿饭确定关系”“当初以为他不喜欢女人”“我在开会,你饿了自己叫外卖”,以至于有些看不下去的王石老友建议田朴珺“学学怎么做‘王的女人”。然而“王”自己显然是不在乎的,虽然不发声,但把臂同行的照片继续曝,娱乐头条继续上,对此,除了钱锺书名言“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的救”,还能有什么解释。
关于田小姐,外界分为两派,一派观点鲜明: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要不是田朴珺,王石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另一派观点更鲜明:你们管得着吗?
其实,就算田小姐过度消费王石,用自己的独立女强人姿态把王石演绎成“傻白甜总裁”,彻底玩坏了他以往的硬汉形象,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如王石的薪酬比例没有随着万科业绩的增长而增长一样,过去18年中,万科的营收增长了116倍,王石拿到的钱始终是公司利润的万分之五,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在股东大会上,王石公开表态,称自己的去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万科文化的延续。“如果郁亮能带领着团队继续往前走,我可以另起炉灶。”
假如真的离开万科,王石还会不会再次强硬起来?难说。
(蒋春燕荐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