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亿资金重振!探底福州“双杭”百年前闽商繁荣
90.25亿元的投入,修一个百年前代表闽商繁荣的街区,而这条街区的一期,就要在今年面世。
这条街区在福州,叫上下杭。百年前福州的商业繁荣,甚而福建商人的繁荣,主要集中在这里。一条穿城而过的闽江,一直汇入东海,使得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福州,在百年前的发展中缔造了“闽商发源地”的传奇。
福建省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世界闽商大会5月将在福州举行,这条百年前的富贵街区的修复情况,又一次受到海内外闽商的关注。
除了历史的光影在上下杭成为鲜明烙印外,这些年,福州的海峡金融街在周边的不断扩展,亦使得这一旧时的商业聚集之地,有着不寻常的关注度。
老鱼注意到,近期福州官方介绍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项目预计总支出约90.25亿元,其中搬迁成本60亿元;文保、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市政基础设施修复建设成本24.65亿元。
该工程的一期将于今年底竣工,2018年全部改造完成,届时将成为福州市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后又一城市文化名片。
保护修复规划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出了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体验区和创意街区。
笔者查阅了修复工作的起始点:2013年5月,福州市规划局公布上下杭保护规划方案。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古代时,物资往来主要通过闽江。而主要停靠点,在明朝海禁时代,在从上游而来的物资,主要在地西的洪塘。现在福州的洪塘大桥仍是当地主要的跨江大桥。
明中叶以后,福州外贸港口的标识逐渐明晰。彼时,琉球的朝贡贸易转到福州,由闽江口溯流而上的朝贡船停在福州城南找到了港口点,并因此将福州带入贸易时代。
此外,外强侵入,清朝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虽然没有像上海与广州一样,成为中国的特大城市,但也因此繁荣了一个商帮:闽商。
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开埠后商业南移,福州城南部的上下杭地区,自那时起,便呈现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景象。
水运便捷的“双杭”,逐渐发展成为沟通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上下杭留下了中国产业起步的一些印记,而最早的创业梦家们,就在那时起航。
闽都文化专家方炳桂说,老福州有句顺口溜,“一代富抄裙挽裤,二代富不知世故,三代富有裙无裤”,意思是创业维艰、守业不易。
2006年出版的《福州双杭志》,其卷首有一幅已故的林祥彩老先生绘制的“民国时期上下杭街商行店铺分布图”,直观显示了当时上下杭商号云集的盛况。分布图显示,当时的上下杭,有商行23家、京果行12家、布行14家、颜料行12家、国药行8家、银行和钱庄8家、进出口公司6家、溪行4家、糖行6家、海味干货行9家、茶行3家、红曲行7家、纸行6家、船务行3家、鞭炮行4家、汽车运输行3家;此外,尚有洋行、保险公司、邮电局、商会、商事研究所、同业公会、救火会和学校以及名人故居、会馆、庙坛、祠堂、菜馆……
这些商业业态在画面上集合,显示彼时福州基本的商业生态及最早的城市服务业构成。
创业带来了财富梦想的实现,民国时期福州的四大富豪罗(罗金城、罗勉侯父子)、尤(尤恒盛家族)、刘(电光刘)、黄(黄占鳌、黄占鸿兄弟)中,就有三家(罗、尤、黄)在上下杭活动。此外,福州长乐人曾文乾,曾在上杭路开纸行,海纸出口量占了全省的70%,置有13栋大宅,可谓富甲一方。
在上杭路有一个国药一条街,集中着华大参行、陈元赓创立的元昌药行、莆商徐建禧的广芝林等,百年前,面对着静静的江水,与往来的商船,中药的文化走向了东南亚,走向了世界。(闽商闯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