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54-02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一种教学效果的极致,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我做不到,但少教我还是有可能做到的.老师少教,目的是为了学生多学,这也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少教多学",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的那样"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的教育模式。
因此,在探讨高效的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把"教师的少教,学生的多学"作为基本的纲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共有五册。每册大概有四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三、四篇体裁相同或相近的课文。选修教材也有几十篇课文。如果我们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按部就班的去教学,必将会面面俱到,重复啰嗦。学生在学习中,也必将会厌倦和产生无聊乏味之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既不感到重复乏味,又能高效地把握单元重点呢?"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是必由之路。
少教多学,让学生动起来。
首先,激励学生动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用的是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研读的方法。甚至老师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一片茫然。教师一堂课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根本不知其所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必须把课本研读还给学生,变教师的"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的"学"呢?我想有以下三个步骤来完成。其一、在单元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读全单元的课文,使学生在通读、熟读的基础上梳理出课文之间的异同,在相同中巩固,在不同中研习;其二、在研习中做出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其三、学生能写出富于个性认识的评点随笔。
其次,鼓励学生动口。语文教师要改变"一人讲课,满堂安静"的思想认识。语文课堂是有声的课堂,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枪舌剑的辩论。陈旧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这种模式其实是老师很霸道地剥夺了学生诵读的权力。每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朗读,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朗读,都会产生不同的朗读体会。学生也能更全面地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交还给学生。不管哪篇课文,都有值得朗读的精彩片段,尤其是诗词、散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感情,体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最后,引导学生动脑。动脑才能好问。"好问"是"多学"的必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受和记忆。"在教学评价中,这样的教师还往往被评为优秀教师。其实,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只是表面而肤浅的认识,是教师"自我感觉"满意取代了学生的感觉。结果是课堂上学生无发问,犹如一潭死水;教师的提问,学生都是记忆中的标准答案,犹如一堆录音机。自然学生也就"提不出问题"。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验,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教师的"多教"其实是劳而无功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获得真知的有效途径。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好问"。
但作为教师,要保证学生多学,如何做到少教?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问"一词,按现代的解释应该是知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按照古人对"学问"一词的理解,应该是学会怎样问,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实际上按照现代教育学的思想进行分析,这一观点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观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引导指点的作用,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好的教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导演一样,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积极地、认真地进行主动的思考,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问题的真谛,追求知识的源泉。在旧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一切都要围着教师转,填鸭式、注入式和一言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下,没有任何主动性,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严师出高徒"是多数教师和家长奉为名言的教育准则,并且影响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相当长的时间。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摒弃原来守旧、低效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认真学习并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为其特殊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难度。许多教师往往都深有感触地表示,语文既是一门难教的学科,又是一门好教的学科。其原因就是语文知识的无限性,学习语文只能是越学越好,却永远不可能学完,而且灵活性非常大。所以要想真正教好语文是不容易的。新课改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对新知识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括主体对客观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学、学有所得。
3.更新教学形式,使课堂活起来
随着众多教育者的不断探索,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所以为了提高广大语文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融合众多优点的新的教学模式。例如现在教学所提倡的合作探究模式、讨论模式,已经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模式,使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同时也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与探讨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事实证明,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果真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那少教多学才是的的确确的有效。学生学习就有了主动性,他们就会自学了,我们教师也就不用再辛苦灌输了。释迦穆尼临终前告诉弟子"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就是说: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我们教师就应该不懈地促使学生点亮他们自己的心灯,垒起他们自己的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少教",乃至"不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