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静
摘要: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类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文化和科学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创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冲破常规、勇于开拓创新是一个应引起教育者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中数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71-02
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初中教学实际,教师应当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品质,发展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创新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其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其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其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其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其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故事比赛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其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其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其一、允许犯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其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其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二、合理评价。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其三、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所以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事物总是主动探索,提出各种怪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就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2]顾书明,陈剑昆.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