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余祥
摘要: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更新换代,信息量大而快,而初中阶段正是求知欲望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的阶段,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达到学生不需要教,而能自为研索,自为解决。"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相结合,实施教学创新,展开笔者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97-01
长期以来,数学课程的特点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针对教学对象个性迥异的中学生,教学的观念也必须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
1.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源自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革命。在传统的教与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应,而教师往往被定位于刺激的执行者与创造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弊端在于抹杀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随着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对人类认知规律的不断深入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中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
新世纪,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基本教育的目标在于:面向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向新世纪的挑战,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夯实"终身教育"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与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全新的、主动的学习观,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3.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探究氛围
"探究"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拓高拓宽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自己的开放式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上一层楼"。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与学生的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3)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重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等生的距离;(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4.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课堂上,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运用策略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提供了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互补,使之对知识上的探究活动能够切实进行。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整,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题,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到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