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探究教学初探

2016-10-14 20:37岑水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中学生政治

岑水凤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是非观念、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以分数、强迫记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中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知只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已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引导中学生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提出概念具体化、因材施教的教学举措,在教学中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与理论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中学生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59-02

1.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2.强调实际与理论的结合

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宽广的胸襟。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而忽略政治课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为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必须立足改革,走出困境,重塑政治教育的新形象。当然,政治思想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

3.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

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

4.开展丰富的活动课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开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固定栏目"我来谈谈",紧紧围绕当堂所讲内容,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探讨辩论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进行专题活动。请校外专业人员作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消防知识我知道"、"如何杜绝违法现象"等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讲座,并结合专题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强化了思想,也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最精彩的是由学生承担的情景模拟剧,我根据学生中出现的热点话题,指导学生编排,设计成情景剧,让学生从中获益。如"今天妈妈不在家",拍成短篇,再现学生在家里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如何调节情绪",设计成情景问答,通过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通过表演,揭示丑恶,表达和谐,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折射出人格的美丽,教会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网络的利与弊",我让学生先搜集新闻,然后筛选典型事例,进行编剧,排成小品,在艺术节上表演,获得全校师生的好评,寓教于娱乐之中。

此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思想水平,强化了品德意识,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了实处。

猜你喜欢
政治课中学生政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