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10-13 16:25崔鸿朱家华李巧灵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崔鸿 朱家华 李巧灵

摘 要:如何引进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信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实践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信息化环境的教学特点和师生关系;提出了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教学策略的初步设想;分析和设计了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组织。

关键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68-03

美国教育研究者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说,“教育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和情感。人类意识的发展变化,思想和情感的打破与重构,使教育过程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也使教与学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不断变化的过程”。[1]教学模式的发展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策略的变化。因此,与教学模式一道,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教学策略将会不断地被修正或淘汰,新的、更符合教育规律的策略将应运而生。

教育信息化是当下的时代特征。在21世纪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将全方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宏观而言,势必引起自上而下教育系统的更新和改革,从课堂教学而言,师生关系将发生更微妙的变化,教学信息的传送通道将变得多元而开放。如何调控课堂节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甄别和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教学信息将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心理、整合和使用教学策略将成为授课关键。

一、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理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思想(Nondirective Teaching)源自于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的人本主义学习观。“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是合理的非指导性心理气氛因素。因此,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使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他们就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学到所需要的一切。[2]

一些教育研究者同样认为,教师应抛弃传统的决策者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或者一个班级)释放情感、发展洞察力、开始行动、达到新的取向的整合时,一种“成长综合征”就会出现。如图1,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困难常常会反映在知识学习上。[3]

二、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初探

“非指导性教学”的重要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教学和学习任务,彼此对彼此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教育领域,“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占据统治地位,如美国AECT94定义只考虑了学生的“学”,基本上没有考虑教师的“教”,体现了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我国两千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时代推进,许多西方教育家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而西方教学思想及教育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国教育改革研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能用于有效指导我国自身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新型教育思想,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思想。[4]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师生关系重新定义,尤其是该环境下信息的强交互性、信息传递的多元化使得教学中心不再唯一,它也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心理。“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特别注重学习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其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应用并非是“不指导”,而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信息工具和学习资源搭建沟通桥梁,以学习资源组织为核心,间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引导,并激发其学习潜能,满足其学习需求的一种策略。

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成与特点

人们关于教学环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何克抗等(2007)认为,教学环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物理教学环境、技术教学环境、情感教学环境。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学环境常常物化的表现为多媒体硬件环境。[5]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中,以“互动媒体”为支撑的教学环境研究则是一个热点,以“互动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百度”可查询的结果为33,300,000个,而在“Google”,这一数据为91,700,000个。

此外,当下人们对“未来教室”的研究逐渐热络,当前的研究典型包括澳大利亚多里亚洲的智能教室、DELL的智能教室、清华大学的智能远程教室等。综合多数研究者的观点,笔者将“未来教室”定义为,一个通过一套控制单元,能够实现对教室所装备的视听、平板电脑、交互白板等互动媒体进行控制和操作,师生可无缝地接入资源并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智能交互空间技术、增强了真实教学环境的技术空间。在这种技术空间中,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便显得愈加有“用武之地”。

综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围绕学生而服务”的理念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而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个性化获取和深度交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便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

2.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式学习资源系统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讨论,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强交互、去中心化、开放性的天然优势成为了“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在实施中的有利条件。在信息化环境下,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协作关系,二者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互动媒体等信息化工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多元化途径,而学习资源系统的设计便成为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所设想的基于“非指导性教学”教学策略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应用实施的。学习资源的准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在课前反复论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组织不仅具有实用性,并且要具有逻辑性和导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教学反馈如水滴般汇聚成云,再与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资源混合成为一个巨大的云环境资源库。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展开学习,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加以引导,及时收集学生积极的反馈结果,并与全体学生共享协作学习的成果。

云环境的创设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云计算”最初是由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提出的一种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6]。此处所设想的“云环境”,是借助“云计算”技术支撑起的一个可视的、动态的数字化资源库。如图2,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资源的运用必须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开放系统才有丰富性,才能促进系统的自主性。因此,资源库必须依托开放的教学环境,凸显“生成性资源”,联合“自主学习资源环境”和“交互式资源环境”,共同生成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的云环境学习系统。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学生出现“成长综合征”的前提是产生洞察力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就应当掌握着“云资源库”的流动,在学生出现“成长综合征”的时候适时“降水”。

3.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的课堂组织

大学生作为发育成熟的个体,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对于相当群体的学生而言,受“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许多学生往往面对教师及长辈时,对于情感和意志的诉求采取一种封闭消极的态度,信息化环境可创设和谐友好的人机交流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而“非指导性教学”中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关系也可有效消除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学习。因此,教师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围和环境,并通过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是教学实践的关键。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多种教学信息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教师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移情性分析,并及时将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可见的多媒体信息直观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自我激发,不断形成新的洞察力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积极行动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如图3,信息化环境下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教学构成应具有如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提供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课前划分学习小组,提供课堂学习资源,明确学习程序,并通过多媒体信息的交互,为学生制造一个安全、自主的空间,增加学生的心理暗示,尽快打开思维、放松心情,进入非指导性学习状态。

阶段二,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所表达的积极情绪实时呈现,予以激励;对学生所表达的消极情绪进行澄清过滤,并通过多媒体信息引导其完成情绪转变。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情感的接受时,就会积极地陈述和探究面临的问题。

阶段三,教师通过动态的教学信息呈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洞察力。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提升要求。

阶段四,学生开始使用信息化手段呈现学习结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评价其学习结果。

阶段五,学生在得到教师反馈后,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加工,并进一步发展洞察力,计划在更高整合的水平上积极行动。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与之契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则更加注重学习资源的准备,只有好的、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资源才有助于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便得到了完美体现。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为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它不仅实时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还能将不可见的或传统课堂不能接收到的隐性师生交互信息以直观手段呈现出来,并加以利用和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做到独立发展。教师也在此过程中转变角色,由决策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关系演化为伙伴关系,学生在此环境中更能够自主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3]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第7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克抗.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5):6.

[5]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9.

[6]崔慧通.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开发策略研究述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