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
建设健康城市,共享健康生活。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健康城市的省会试点城市, 杭州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专门走进杭州拱墅区的大运河国医馆、方回春堂,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体验“健康杭州”建设。
近年来,杭州持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推进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杭州市市长张鸿铭的说法,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杭州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体现人与城市的和谐。那么,杭州“健康城市”制定的标准指标体系,能否成为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标准模式”呢?
建设健康城市实现健康中国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快节奏的工作压力正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市民出现了亚健康。健康已经成为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时代话题。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这短短122个字中,习总书记8次提到“健康”二字,可见健康的重要性。正因为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国明确提出了打造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并启动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建设。
建设健康城市应该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那么,何为健康城市?事实上,健康城市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和“人人享有健康”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作为世界卫生组织 (WHO)为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动战略。按照世卫组织给出的定义:“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随后,国内专家也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杭州建设健康城市具有扎实的基础。1995年,杭州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组织开展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研究,并于2007年在上城、下城和拱墅三区先行试点。2008年,杭州作出《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各项工作。
建设健康城市,杭州的总体思路是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清新空气、安全食品、洁净饮水、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为目标;以“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保护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构建健康社会”为建设任务。
以健康城市破解“城市病”
针对健康城市建设,国家也提出了相关意见。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事实上,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杭州也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不过,没有健康的城市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而诊治“城市病”更需强化“健康城市”的经营理念。
在保护健康环境方面。早在2015年年底,杭州就将半山钢铁基地全线关停。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在发展健康产业方面。2015年,杭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占到全市GDP的58.24%。其中,全市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2.06亿元,占全市GDP的5.0%。
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启动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行动,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施健康生活进百万家庭行动,推广健康单位、健康市场,建设市民健康生活馆等。由此可见,杭州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与国家将健康城市作为卫生城市的升级版来进行设计和考虑的的思路是不谋而合。
智慧医疗强化健康城市服务
我们都知道,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正因如此,健康城市建设要靠全民参与,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杭州正是利用“互联网+医疗”在强化健康城市服务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
“杭州智慧医疗”服务目前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市民卡健康卡在线充值等服务。市民卡在线充值,是杭州推进“智慧医疗”的最新举措。
此外,志愿者服务也成为杭州各医院一抹温暖的亮色。走进每一家市属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助挂号机、报告单打印机旁都会站着志愿者,热情地指导帮助病人。与此同时,为了给行动不便的慢性病人提供上门服务,“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在杭州主城区全面推开。通过“浙江省预约挂号平台”,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江省、市各大医院实现并网,辖区居民经全科医生首诊后,可由社区医生通过平台选择就近预约诊疗。
以互联网为依托,杭州目前已实现“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的目标。
“建设”一词与“创建”不同,原本表明的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建设健康城市也是一个不断推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过程。而在我国,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每个城市在朝着健康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应有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明显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道路。正因如此,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模式能否成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模式”还有待考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杭州健康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无疑可带来诸多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