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17000)王志坚 李剑勇
关于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17000)王志坚李剑勇
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以“古城临海、美丽乡村”为主题,编制了2012—2016年临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富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以来,全市共启动43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完成了162个项目,总投资达2.59亿元,共打造了台州市级先进镇6个,精品村14个、特色景观带6条,荣获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市等荣誉称号。
(1)抓统筹、聚合力,夯实“建”字基础
一是打造精品,突出特色。以精品村、特色村为节点、景观带为轴线,结合村庄地域区划、产业分布和个性特色,打造富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成了“红色岩坑”“康居南溪”“孝道东溪单”,以及下涨、上江、大田刘、上游、岭溪、东山、牛头山等一批精品村和特色村,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二是夯实基础,加快建设。结合村庄整治工作,落实村道硬化、村厕改造、村屋修缮等措施,近两年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7亿元,硬化村内主干道路489公里,提升村级基础设施水平。
(2)抓整治、促长效,把握“护”字精髓
一方面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全面建立“三有”(有人干事、有钱保洁、有章理事)工作机制和村级“五个一”(一个财政预算作保障的投入机制、一支运行稳定的保洁员队伍、一套有效的保洁管护制度、一支有力的监督队伍、一套基本的环卫设施)工作措施,每年安排农村保洁经费3 000万元,落实农村保洁人员2 759人,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不断优化村居环境。另一方面是强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门成立了市、镇两级项目建设指挥部,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了两年省定433个村的治理任务,新增受益农户102 934户,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75%,被评为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胜市。
(3)抓内涵、挖潜力,做足“韵”字文章
一方面是加快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因村制宜、彰显特色”的要求,开展个性化保护与修缮。目前,全市在省历史文化村落数据库名单中共有37个村,岭根村、孔丘村、年坑村、龙泉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岭根村成为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另一方面是发掘传承传统文化。临海市启动了《美丽临海·千村故事》编撰工作,对本市保有的37个历史文化村落,全面收集编撰历史典故、堪舆布局、乡土文化和民间技艺,共收录文字影像资料90余篇,其中有25篇入编省千村故事丛书。
(4)抓产业、增活力,谋划“转”字新篇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全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2个区块共9.9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现代农业园区18个,已培育台州市级农业特色产业“三化”示范镇2个、示范村31个。农业四张金名片(主导产业)柑橘、杨梅、茶叶、西兰花种植面积分别达20万亩、13万亩、5万亩、10万亩。二是加快民宿经济发展。组建成立了“美丽临海·乡村旅游联盟”,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推动等方式,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和生态体验游,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帮助村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村口景观、停车场、房屋外立面、进村道路、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对民宿产业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策划推出7条市域精品旅游线路。
(1)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有一部分村庄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告别了千篇一律的样式,但全市大部分村的农村建设水平仍急需提高,村内景观、道路规划随意,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和村民建筑缺乏美感,存在较大雷同;或者是部分城郊村简单地把城市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2)串点连线成片有待提升主要是缺乏总体效应,虽然全市提出了串点连线成片的理念,但各镇之间、各精品线路之间、各精品村特色村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各自为政,不能把各自优势很好串联,很难组合成产业链和观光链;各美丽乡村创建村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建设发展。
(3)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建设的民生工程,少数地方只是把建设作为阶段性工作,重整治建设、轻管理维护,重突击上马项目、轻可持续发展,重眼前经济利益、轻社会生态效益等。
(1)坚持以“乐居”为要求,全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一是纵深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首先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加快治理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数量并举、全程监管,切实打造优质的民生工程。其次要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减量增效,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探索建立“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处水平。二是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求新、求变、求特色”的要求,在村庄规划、功能布局、村民建筑上作文章,围绕一个村庄内在的核心元素和特色亮点,开展规划设计和组织建设,打破千篇一律的旧有建设模式。
(2)坚持以“乐业”为目标,积极培育农村多元业态一是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宜居农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绿色循环农业项目和美丽乡村项目等。二是精心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小镇。统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推进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电商农业、都市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载体,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和现代农业物流体系,重点培育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观赏结合,实现区域自我消纳小循环、市域异地消纳大循环的农业产业特色小镇。
(3)坚持以“乐游”为主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一是开展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要把村庄作为景点来打造,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一批村庄风貌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民风淳朴正气的旅游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示范。二是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按照“吃住农家乐、游玩大景区”模式,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施“农家乐倍增、百村民宿发展计划”,推进农家乐布局从零星分散向精品村镇、精品线路和精品示范区转变。三是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在条件成熟的历史文化村落开发旅游,配套旅游接待设施,适度发展乡村旅游,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形成可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4)坚持以“乐活”为宗旨,全面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一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在全面农村产权“确权”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赋权”和“活权”,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和配套体系,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切实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实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改革目标。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剥离依附在户口性质上的城乡差别公共政策,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二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民社保、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生活等社会事业为重点,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本文第一作者系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本栏编辑:张竹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