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12 06:27沈菊林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亲子习惯心理健康

沈菊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主动加入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开展《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学生、服务家庭、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构建完善家长学校多维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度,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紧扣“两个”习惯

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的养成是指家庭教育中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概括为“两个习惯”)进行规划、指导、实践、反思以期取得积极影响的教育。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在于培养并优化人的文明素养。我们结合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工作推进,牢牢扣住“两个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专项教育。在“两个习惯”专项教育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行为养成、健全人格、公民素质和理想信念等教育重点,形成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修订《“双中好学生”测评体系》,积极落实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评价重点内容。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修订《“双中好班级”测评体系》,改革并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具体标准,通过创新考核思路、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法、规范考核程序、重视考核实效引导社会、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树立理想信念。研究并实践基于初中特点、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建设,实施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认识和建立生命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太仓市特色法治学校共建工作,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研究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立足“以人为本”

1.坚持“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社会氛围,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2.坚持“家长主体”。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的家长需求,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影响。关注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把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给家长切合实际的指导服务。

3.坚持“服务至上”。以服务学生、服务家庭、服务家长为宗旨,做好常态实际工作,为广大家庭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4.坚持“多向互动”。建立指导机构、指导者与家长、学生之间,亲子之间,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环境。

5.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家庭教育工作,引领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融合“心育”平台

我们在家长学校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家长学校工作的融合与整合,搭建“家长心坊”。

“家长心坊”是学校教育主动对接家庭教育指导、承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纽带,是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是“转型升级”家校合作的桥梁。

1.规划:分年级确立主题,分类别组织辅导。我们利用家长学校集中授课活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函授活动、告家长书等在各年级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活动。采用教师主讲,家长、教师讨论等形式,在每一个年段确立好一个主题。如:初一年级: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初二年级:家校联手提升孩子学业成绩——“如何提高孩子学业成绩”;初三年级:走进孩子心灵领悟人生智慧——“如何帮助孩子初步规划人生”。同时,我们结合在校生心理档案排摸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和方法,为建立对“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的预防和干预赢得主动和时机。

2.试水:以“点”带“面”,建立“心坊”。在“点”上,通过家长自愿报名和有意识地邀约选拔一批人员搭建“家长心坊”。依照校历安排在双周周日下午2点家长聚在一起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家长反馈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困惑,指导老师现场解答,提供建议,家长回家尝试老师的建议,下次聚会反馈效果。其次指导老师带领家长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家长分享收获与感悟。有家长反馈说孩子做作业磨蹭,老是做到很晚,其实作业量也不大的。指导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规定做作业的时间,时间到停止做作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时地关注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明天自去向老师说明没完成作业的原因。家长可提前和老师沟通一下,两周后家长反馈效果很好。还有家长反馈说孩子每本书都要放书包里,书包很重。建议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查看课表,拿好相关书籍。后来家长反馈孩子能自己对照课表整理书包了。有家长说孩子很叛逆,说什么都不听,建议家长放低身段,尊重孩子,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情况自然会改善,一段时间后家长反馈孩子“听话”多了。我校本着“引领一个家庭,缩短一段距离;传播一种理念,奉献一片爱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家长学习工作,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面”上,我们要求各班在家校路路通基础上,普遍建立起班级学生家长QQ群、微信群,倡导实地家访,保持家校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状态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陪伴:亲子同乐,见证成长。每年上半年“3·25(咱爱我)”“5·20(我爱您)”的心理日,下半年11月的心理节,我校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活动设计注重“三有”:有趣味、有品位、有实效。如:“培育积极心理,享受生命成长”玩转“风火轮”亲子活动;“打开一扇“窗”——亲子沟通心理辅导”亲子同上一堂课;“小手拉大手”亲子才艺秀活动等。这些活动牵动着父母与子女的心,给了家长与孩子互吐真情的平台,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家庭的和谐。

4.提升:家长论坛,抒发心得。“一个家长就是一个资源库”,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庭教育学习资料上、家长学校等开辟“育子论坛抒真情”家长论坛活动,这个开放的平台使每位老师、学生、家长都有足够的、愉快的、富有智慧的发展空间,使家长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更多地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多了,放纵溺爱的少了,耐心引导的多了,简单粗暴的少了,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和谐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了。

5.成效:家长心坊,自助互助。家长“心坊”活动通过“引领一个家庭,缩短一段距离;传播一种理念,奉献一片爱心”,引导家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出发,搭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路互通匝道”。一次次“心坊”活动,推开了家长了解孩子、孩子了解家长的一扇扇“窗”。“心坊”活动丰富了家长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业余生活,拉近了家校距离、亲子距离,收获了精神成长的喜悦。

猜你喜欢
亲子习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