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雷
《新课标》提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使学生从小形成自主性体验、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的良好品质。那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创新性”学习,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能力弱等诸多因素,又使有序的课堂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因为难“收”,而不敢“放”。致使课堂上组织的那些集中参与的学习活动大多是被动的,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多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思维产生惰性,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身心和课业负担的重要条件。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我认为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真正调动自身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直观操作,使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为顺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出4组花朵,每组2朵小花,列加法算式,2+2+2+2=8(朵),并说出加数的特点;再分别用小棒摆3个4、5个3,分别列出加法算式,说出加数的特点;然后由这三组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来乘法运算比加法计算来得方便。通过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精心设问,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拥有的知识量有限,不善于思考。由此,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怎样做的?学生说出推导过程后,教师可以导航:“今天学习圆的面积,能不能用以上推导形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这样,学生思维有了依托,跃跃欲试。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将圆剪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分析半径、周长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学,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训练语言表达,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维的习惯。如在教学“分手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3张纸条,将其重叠。把3张纸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颜色,并分别用分数表示之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结果,看一看3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怎样?并说明3个分数的大小。从左往右观察式子,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说其规律。从右往左也用一句话说一说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把上面两种情况合起来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不仅能主动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小学生在课堂中大多数都是为读书而读书,对读书的目标和重点把握不准。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主参与。一些学生对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等)竟然说不清楚。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看书思考,多数学生就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等从不考虑。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看书时做到边看边思考,提出疑问,划出要点。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例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等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设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运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俗话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数学课堂评价要立足于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由此可知,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多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引导,使他们坚信自己很棒,能学得好,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其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才会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提高,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