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姑娘缘定上海小伙,我愿做你一生的“拐杖”

2016-10-12 19:44
现代家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拐杖上海儿子

陈陈

这是暑假里一个平常的早晨,丈夫和16岁的儿子还在熟睡中,刘远芳已经买菜回家,在厨房里忙活开了,蒸馒头、热牛奶,一边准备着一家人的早餐,一边开始洗菜。丈夫陈嘉嘉起床了,拄着拐杖站在厨房门口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刘远芳利落地把早饭端上餐桌:“你吃早饭吧,我今天中班,帮你们把午饭做好。”说完,刘远芳又开始忙碌了。陈嘉嘉心里暖暖的也有些酸酸的,结婚17年了,很多外人说,刘远芳福气好,一个四川来的小姑娘找了个上海老公,还是个知识分子。可是,在陈嘉嘉心里,他才是福气好的那一个,妻子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

小儿麻痹症让他变成了残疾人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微妙,也很神奇。刘远芳来自四川农村,陈嘉嘉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走到了一起,一切好像是冥冥中早就注定的。

1970年出生的陈嘉嘉,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交大的老师,母亲响应国家号召去了马鞍山,担任钢铁研究所的副所长。那个年代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奋斗。陈嘉嘉出生在马鞍山,母亲要工作又要照顾他,这样的日子放在今天真的是难以想象。就在陈嘉嘉6个月大的时候,一场高烧,让他的双腿变得软弱无力。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母亲毫不犹豫抱着陈嘉嘉踏上了回上海的路。很多人相劝,从马鞍山到上海,长途跋涉,6个月大的孩子又重病在身,万一有什么意外……母亲很坚决,虽然她的心里也忐忑不安,但是她知道只有回到上海,儿子才有希望。

那时,交通不如现在便捷,陈嘉嘉的母亲历经两天两夜才回到上海,她直奔儿童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母亲瘫坐在了那儿,内疚、自责、后悔,如果不是她忙于工作,疏于照顾,陈嘉嘉就不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不是她把儿子带去马鞍山,儿子就不会得小儿麻痹症。当时,陈嘉嘉的腰部以下都没有反应了,但也幸好母亲坚持把他送回上海,不然他很可能将终生半身瘫痪。

母亲没有放弃,为了治疗陈嘉嘉的双腿,母亲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放弃事业,照顾儿子。母亲向单位请了长假,每天带着陈嘉嘉去打金针治疗,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经过母亲两年的坚持与努力,陈嘉嘉的一条腿恢复了功能,另一条腿却没办法治愈了。医生说,能保住一条腿已经是奇迹了。

为了巩固治疗,陈嘉嘉在父母陪伴下,打了6年金针。一条腿终究还是残疾了。母亲打申请报告到市里,终于在1975年把工作从马鞍山调回到了上海。从小到大,母亲把陈嘉嘉几乎是捧在手心里那样呵护着,什么家务都不让陈嘉嘉做。陈嘉嘉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

看着同学们上体育课,做广播体操,陈嘉嘉幼小的心里充满了羡慕,他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性格也渐渐变得内向。毕业后,陈嘉嘉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这份工作很适合他,他喜欢安静,也喜欢看各类书籍。尽管有了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稳定工作,可是生活上的不便,依然困扰着陈嘉嘉和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

母亲的想法其实很容易理解,她总觉得是因为她的原因导致儿子变成残疾,她尽心尽力照顾着儿子的生活起居,可是等到将来她不在了呢?儿子毕竟还年轻,他未来还有很长的人生道路要走下去,将来谁来照顾他的生活?作为母亲,她不放心。

“我自己可以的,我也能学着做。”陈嘉嘉时常跟母亲说这句话。母亲却说:“我得给你找个好老婆,能照顾你的,不然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陈嘉嘉只能默默叹气,20岁出头的他,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内心深处他是不想拖累人家,不想成为另一半的负担。

有缘千里来相会

陈嘉嘉虽然肢体残疾了,但是他的大脑是健全的、活跃的。他喜欢各种新奇事物。1992年,他就跟着交大计算机系的老师学习电脑。后来,他还花了1万元买了当时最新的386计算机。陈嘉嘉每天的生活都过得非常充实。

然而,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过去,他的母亲愈加焦急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她的心坎里。当时的陈嘉嘉根本不知道上海有一个来自四川农村叫刘远芳的姑娘。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交集。

刘远芳家中有4姐妹,她是最小一个。16岁时,她就随着姐姐到上海打工了。她出生在四川农村,她的家庭环境、成长的环境铺设了她的成长道路,她无从选择。到上海后,她在饭店、工厂、超市,很多地方打过工。因为读书少,她只能靠劳动力赚钱。

这样两个相差悬殊的人怎么会走到一起的呢?或许这就是命运。陈嘉嘉的母亲陆续为陈嘉嘉介绍了好几个女朋友。陈嘉嘉最敬爱的人就是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他不想母亲不开心,所以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可是几次相亲,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两个女孩只跟陈嘉嘉见了一次面,就不再联系了。女孩拒绝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腿。虽然在见面之前,就知晓了对方的情况,可是亲眼看到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陈嘉嘉在家里都是拄着拐杖。出门的时候,他会在残疾的那条腿上套上特制的金属支架,这样穿上长裤,别人也就看不到他那条已经萎缩的腿了。只是他走路一瘸一瘸的,很慢,也很吃力。他终究是个行动不便的人。他完全理解拒绝他的人。

当然,也有女孩子不介意,愿意跟他交往的。只是接触了几次后,陈嘉嘉的母亲不答应了。她见小姑娘娇滴滴的,不会做事,她就开始发愁了,这样的女孩如何能照顾儿子呢?

如此这般,陈嘉嘉想要相亲成功难度系数真的不小,要两情相悦,要女孩接受他的腿部残疾,女孩还得要过未来婆婆这关。就在这时,刘远芳出现了。

刘远芳当时为了学一技之长,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陈嘉嘉的姨妈和姨父是这家理发店的常客。他们留意到刘远芳,这个女孩话不多,做事很认真很勤快。别的学徒小姑娘讨论衣服鞋子,她都不插话。陈嘉嘉的姨妈有一次在自己小区里看到刘远芳,两人聊了一会儿,这才知道刘远芳跟姐姐就租住在这个小区里。时间久了,陈嘉嘉的姨妈对刘远芳很是喜欢,觉得这个姑娘本分、勤快,长得也清秀。

有一天,陈嘉嘉的姨妈开门见山问刘远芳有没有男朋友。刘远芳摇摇头。陈嘉嘉的姨妈赶紧把握机会,把陈嘉嘉的情况跟她说了,想要做这个媒。性格开朗的刘远芳马上就答应了。1975年出生的刘远芳,当时已经23岁了。在上海,23岁的女孩谈婚论嫁还算早,但是在刘远芳的老家,像她这么大的女孩早就当妈了。老家已经没有人会给她这样的“大龄”姑娘说媒了。她的同学还有姐姐,都是十八九岁就找好了婆家。现在有人为她说媒,说心里话,她是求之不得的。虽然,她得知对方腿有残疾,但是她还是想要亲眼去看看这个人怎么样。

1998年12月4日相亲这天,是安排在陈嘉嘉家里见面。刘远芳在二姐的陪同下,来到了陈家。陈嘉嘉拄着拐杖,虽然行动慢些,但完全能自己行走。刘远芳跟陈嘉嘉简单聊了会儿天,她觉得陈嘉嘉很随和,跟他聊起什么他都懂,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而陈嘉嘉见到刘远芳,只觉得眼前一亮。刘远芳是个爱笑的女孩,她从16岁到上海,其实吃了很多的苦,但是在她口中一段段经历都成了生动的故事。陈嘉嘉有一个感觉,跟刘远芳在一起,日子一定会是快乐的。

第一次见面回家后,姐姐劝刘远芳三思。毕竟,两个人在一起是一辈子的事情,面对一个残疾人肯定会很辛苦。可是刘远芳却不这么想:“最多家务活我多干一些,只要他对我好,尊重我,爱我,我不怕辛苦。我什么脏活、累活没干过,家务活难不倒我。我觉得他很和善,懂的也多,跟他在一起,我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姐姐看着刘远芳一脸陶醉的样子,就知道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那时,刘远芳每周休息一天,这天就成了她跟陈嘉嘉约会的日子。固定不变的还有每次的约会地点,就是陈家。刘远芳坐公交车要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陈家,每次出门前她就打“call机”通知陈嘉嘉。下车时,陈嘉嘉总是已经在车站等着她了。有一次,公交车延误,陈嘉嘉在车站等了1个小时。寒风凛凛的大冬天,陈嘉嘉的腿冻得发麻,人瑟瑟发抖。刘远芳一下车,赶紧上前扶着陈嘉嘉:“你等了很久了吧,我都急死了,你真傻,这么冷的天应该早点回家里等呀,我这么大个人会自己来的。”刘远芳絮絮叨叨说了很多,陈嘉嘉知道她是担心自己,他又何尝不是呢?他只笑了笑:“我不放心,总算接到你了。我们回家吧。”一句“回家”,让漂泊在上海多年的刘远芳觉得心里暖暖的,这个男人虽然不高大伟岸,虽然腿有残疾,但是却能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每一次,车站的等候,就是他们恋爱中最甜蜜的浪漫。

要问陈嘉嘉的母亲是否喜欢刘远芳,只要看她见到刘远芳时满脸的笑就知道了。刘远芳每次都会帮着陈嘉嘉的母亲洗菜、打下手,有时还会做两道自己的拿手小菜。虽然陈嘉嘉的母亲一直嚷着不要她帮忙,但是见她做事的利索样,就知道她是操持家务的能手。

虽然每次约会都是在家里,但是陈嘉嘉和刘远芳并不觉得闷,因为他们找到了乐趣,那就是上课。陈嘉嘉教刘远芳操作电脑,教她认英文字母、教她打字。在陈嘉嘉的影响下,刘远芳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要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别人的男朋友送女朋友首饰、化妆品、包,陈嘉嘉送给刘远芳的却是已经付费的各种学习课程。在陈嘉嘉的支持下,刘远芳取得了专业的美容高级证书,学会了办公自动化等等。

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你是我的拐杖,我是你的依靠

很多人说,刘远芳是幸运的,嫁给陈嘉嘉改变了她的命运。而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才最清楚,陈嘉嘉觉得幸运的那个人是自己,刘远芳对他的照顾不亚于自己的母亲,刘远芳更带给他很多的快乐和活力。

2000年9月,在结婚一年后,他们的儿子陈天行出生了。当时,陈嘉嘉刚贷款买了房子,每月还了贷款,他自己身上只留下很少的钱,其余的工资都交给刘远芳。刘远芳怀孕后,就辞职在家料理家务。最初的几年,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陈嘉嘉打从心里感激妻子,她独自照看年幼的儿子,还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用不多的钱把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即使再忙,刘远芳都坚持给陈嘉嘉带饭去上班,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开销,也能让陈嘉嘉吃得有营养。

儿子上幼儿园后,刘远芳决定出去工作。陈嘉嘉也支持她这么做,不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她不跟社会脱节,也让她有自己的社交圈,有可以说说话的朋友。那时,原来买的房子动拆迁了,他们搬进了更宽敞的新房,也没有了还贷款的压力。新房离陈嘉嘉父母家也很近,彼此都可以有个照应。

刘远芳这次找工作,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顺利,因为她有了文凭、有了专业技能,很快就被上海一家知名的大商场录取了。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十多年,直到现在。刘远芳心里清楚,如果没有丈夫的引导和支持,她可能还在为工作奔波,她不再年轻,拼体力、拼容貌,她都比不过不断涌进上海的年轻女孩。是丈夫,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让她掌握了可以用一辈子的知识、技能。

陈嘉嘉在家什么活也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虽然有时他也很想帮帮妻子,但刘远芳不让他干任何事。儿子陈天行很小就知道,爸爸在这个家里是需要被照顾的。陈天行还在上小学时,就学会了烧菜。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让我来做个菜吧,我从网上学来的,很想试一试。”刘远芳帮儿子准备食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放手让他去做了。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做事却是有模有样。陈嘉嘉笑说:“儿子一直看你做事,看也看会了。”这其实也是刘远芳刻意培养的结果。上海的家长都特别宝贝孩子,不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了。可是在农村老家,刘远芳和姐姐们都是从很小就开始干活了,大人们什么活都会扔给孩子们做,小孩子做着做着也就会了。孩子是需要锻炼的。所以刘远芳从不娇惯儿子,他能自己做的都让他自己做。在这个家里,只有陈嘉嘉是需要被照顾的那一个。

刘远芳负责照顾儿子的生活,陈嘉嘉则负责儿子的学习和品德教育。陈嘉嘉总是教导儿子,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尽力了就行,但是品德至关重要。在夫妻两人身体力行的教育下,儿子陈天行不仅读书成绩不错,而且热心助人。初一那年,一天放学后,陈天行在家做作业,听见门外一声巨响,寻声望去,他发现楼上一个八旬老人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了。陈天行一边报警,一边抱着老人,直到“120”急救车把老人接走。因为陈天行救助及时,老人转危为安。事后,陈天行并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直到老人的家属向学校寄了表扬信,大家才知道陈天行做了好事。2013年10月,陈天行被评为“上海市第十届金爱心学生”。虽然受到了嘉奖,但是陈嘉嘉和刘远芳都提醒儿子,不能骄傲,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是街坊邻居心目中的“最美家庭”。家中最清闲的陈嘉嘉喜欢看书,琢磨各种手工制作。前两年,他从网上淘来各种大小的红木块,亲手打磨,为妻子做红木手镯、红木项链、戒指。戴上丈夫亲手做的首饰,刘远芳的笑容甜得让同事们都羡慕不已。“你老公真能干。”“读书人就是有本事。”“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呀。”这些夸赞让刘远芳成了公认的幸福女人。

最近两年,陈嘉嘉又迷上了皮革制作,他买来皮革,自己设计、画样、剪裁、缝制、打磨,做各种款式的包包、零钱包,各种各样的皮革制品。刘远芳现在上班用的几个包都是出自陈嘉嘉之手。这些包,虽然不是世界名牌,虽然不昂贵,但是在刘远芳眼里却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是无价之宝。就像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在他们眼里也是独一无二的。茫茫人海,并不完美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却拼凑出最完美的画卷。

猜你喜欢
拐杖上海儿子
上海电力大学
相伴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