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君
(成都市双流区文化馆,四川 成都 610200)
【文学评论】
品范宽
——《雪景寒林图》
程绍君
(成都市双流区文化馆,四川 成都 610200)
五代、宋初山水画名家辈出,风格多样,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颠峰阶段”的过渡时期。范宽亦是“颠峰”的创造者之一,用不凡的画技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其气势、内涵、画技雄居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范宽;雪景寒林图;山水画
一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确切的生卒年不详,北宋前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宋仁宗天圣年(1023—1031年)尚在。画法初学荆浩、李成,重视从真山真水中写生,终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末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宣和画谱》)于是常年居住在终南山、太华山一带,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切体验,研究秦地山水不同季节的景象变化,了然于胸。师法自然的同时,不拘于师承某家,突出独创,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采用的是全景式高远构图,画面雄厚险峻,生动描绘了秦地雪后天空、峰峦、寒林、萧寺、村落、溪潭等景物。是否为范宽真迹,尚有争议,但此画所绘内容、布局、运笔用墨之势等特征与古籍所载范宽性格气质相符。它应是范宽的代表作品。此画为绢本,水墨,全图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由三条绢拼接而成,成画于何时已无从考究。《雪景寒林图》为中国绘画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宋代《宣和画谱》和清代安岐的《墨缘汇观》中均有著录,《墨缘汇观》中称赞它为“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
二
一方山水,即一方洞天。打开《雪景寒林图》,堂堂大气扑空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皑皑白雪中一座山势陡峻的山峰;山峰顶端用劲利而坚实的笔法作密林状,赋与了画面无尽的生命力,为全画重心所在。以此为主景,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层次分明、主宾关系严谨的画面就此展开……
画面最后方,巍峨起伏的雪山层峦叠嶂,无边无际,雨点皴与渲染参差运用,较好地表现了山石的质感与画面的纵深感,北国崇山峻岭大雪初止的壮观景象跃然纸上。主峰两侧画有形态各异的重重峰峦,以其小衬托了主峰(全画重心)的险峻、浑厚、雄伟,此种布局赋予了主峰险中寓稳,稳而不呆板。
雪景寒林图
画面左方,位于山腰处有一座静穆的寺庙,神秘萧然,宛若神仙居所,寺庙后方的谷壑中有淡淡雾气在回旋,仿佛寺庙的钟声也伴随着雾气在山间回荡,显得雪后的山林更加得幽静,使人如闻其声,如临仙境。
画面右方,各种姿态翻卷着的云雾从天际间倾泻而出,由上而下,由隐而显,由虚而实,直至谷底,愈发显得山势嵯峨高峻。氤氲的雾气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让整个画面顿时活了起来。
画面最前方是从山中逶迤而来的溪流汇成的一片宽阔水域;溪流上有小桥连接着两岸;掩映在树林中的村落屋舍俨然,错落有致,一人倚门而立,惊叹着一夜便白宛如魔幻般的世界;在村落和水域之间有一片生长茂盛的树林,树干上有“臣范宽制”四字,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不易辨认。
三
纵观《雪景寒林图》,范宽通过交相错落的构图和对墨色的把握做到了让?整个画面布局严整,主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画面正中的山峰、树林是此画重心所在,为主体,两侧山峦、村庄、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为副、为补……这种“主从”关系通过重重辅垫,处处衬托,空间的结构十分清晰,意境深远幽遂,做到了近取其质,远取其势。有人评价《雪景寒林图》堪称传统山水画高远法与深远法结合的典范,笔者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范宽善画雪景,惯用重墨,厚实而滋润。在《雪景寒林图》中,作为画面主体的山峰、树林墨色深暗,就连天空、水域也一反常规着色较浓。浓重笔墨在醒目的位置突出了主峰的恢弘气势。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是其缺点。笔者认为此画的精妙之处恰恰在于范宽的这个用墨特征,一是通过浓重笔触集中于画面某一区域而营造出视觉中心的效果;二是以黑衬白,用酣畅厚重的笔墨衬托雪景,烘托出了山中雪的凝重、雾的灵动、水的宁静冷凝……积雪又反衬了深黑的寒林,显得密林萧萧,幽深枯硬,铮铮硬骨之态就此彰显。这种黑白明暗的变化构成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效果,赋予画面鲜明生动的体验,使作品上升到极富创造力的层面。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使人感到寒意袭人,置于画前如身临其境。这也正是范宽善画雪景的高妙之处。
古人誉范宽“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他画技超群,笔法灵活,不拘一格去追逐描绘大自然中无尽的美景,用大量“点”与“短线”相结合的笔法,创造出了细密坚实形似“雨点”的皴法来表现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结实、严紧,积成凝重厚实的山体。
画家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用超群的画技在画幅中表现出完美和谐的画面场景,唤起了观者的共鸣,元代汤篨《画鉴》认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
四
画家笔下的风景,往往是采撷心象为之,为的是心中的丘壑。古书记载范宽“性宽,嗜酒好道……”。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雪景寒林图》中明与暗、动与静、虚与实的完美构图无处不体现着道家沉思的、内省的精神境界。道家提倡“天人合一”,范宽的作品宏篇巨制,所绘内容往往是大山大水,气势壮阔伟岸,韵律生动,无一不表现出“天人合一”的道韵。这也是范宽宽厚性格的真实写照,长期钟情山水的生活,让他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个人情感与景物描写相平衡,达成了与画的共鸣,表现出画者胸中的自然之气。
深山、古寺、小桥、流水,幽居、隐士……典型的隐居山水题材。在画中隐居,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寄情山水、追求远离喧嚣尘世的理想。画家的手笔和感触传达着画家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再现,从而赋予艺术品以表现性。精妙绝伦的《雪景寒林图》直接抒发了画家的隐逸之志,真实自然地容纳了范宽的完整人格,从中不难看出画家所追求的内心感受和理想境界。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大吉君王
J22
A
1673-7725(2016)07-0072-03
2016-06-03
程绍君(1963—),男,四川成都人,馆员,主要从事美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