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祚亮 程仁群 余昌清 李素芹 何 艳
(1.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 443300; 2.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443306;
3.湖北省宜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443300; 4.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44331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防治茶尺蠖试验
朱祚亮1程仁群2余昌清3李素芹3何艳4
(1.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443300; 2.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443306;
3.湖北省宜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443300; 4.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443311)
茶叶是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宜都市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2016年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试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进行防治茶尺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生物农药对茶树和其它生物安全,无环境污染。
生物农药;茶尺蠖;药效
湖北省宜都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兼有山区、岗地,温光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茶叶生长的适宜区。2015年茶叶栽培面积8 000hm2,干毛茶产量1.6万t,茶叶系列产值4.32亿元。茶叶是宜都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是,由于大面积连片栽培茶叶和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原因,部分茶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茶尺蠖发生较为严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有限公司引进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对象:茶尺蠖。作物:茶叶。品种:福鼎大白。
1.2试验地
该试验在宜都市果茶研究茶园进行。茶树树龄15年,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叶长势良好且均匀,岗地,土壤类型为白善土,pH值5.6,土壤有机质含量26.5‰,肥力中等偏上,排溉方便。整个试验区茶叶品种、树龄、长势、栽培管理一致。
1.3试验设计与安排
1.3.1试验药剂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含量1×107PIB/mL、苏云菌杆菌含量2×103IU/uL)悬浮剂150mL/667m2(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苏云金杆菌(含量1.6×104IU/mg)可湿性粉剂1 000倍(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2小区安排
设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苏云金杆菌和对照3个处理;处理区面积667m2;采用大区比较的方法,不设重复。
1.4施药方法
采用两步配药法,先将药剂加少量清水配成母液,再按试验要求加清水配成药液,对照区喷清水。采用3WBD-16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以喷湿叶片至药液下滴为度。在第一代茶尺蠖2龄幼虫高峰期,即5月3日施药一次。用水量75kg/667m2。
试验期间除正常采摘茶叶外,未进行其它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1.5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5.1气象资料
表1 施药当天及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
表2 防治茶尺蠖效果
在整个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如严重或长期干旱、暴雨、冰雹等。
1.5.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d、7d、14d、21d、28d各调查一次,共调查6次。
在供试树上,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m2,每小区调查5m2,计数活虫数。
1.5.3药效计算方法
2.1各处理对茶叶的安全性
未发现各处理对茶叶有药害,也未发现各处理对茶叶有益的影响(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
2.2防治效果
各处理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作用快,药后3d防效80.16%;药后28d防效高达93.82%。苏云金杆菌药后3d防效70.59%,药后28d防效86.93%。两者比较,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作用更快,持效期更长,效果更好。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对茶尺蠖的作用快,持效期长,防效好,对茶叶的安全性好,无药害,安全间隔期短。
S481+9
B
1005-6114(2016)05-023-002
2016-05-21
朱祚亮(1962-),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病虫测报、防治工作。Tel:13972583717,QQ:9790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