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的互生而远行
——生态化幼儿园办园实践

2016-10-12 12:41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化生命幼儿园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 孟 新

为生命的互生而远行
——生态化幼儿园办园实践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 孟 新

在我们的园所中,种植着象征“合心合力”的玉兰树,它也成为承载我园文化的园树。我们依托玉兰“融合共生”的高贵品质及我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将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愿景升华为“和合相生”的生态化园所文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坚守与探索,我们对“生态化幼儿园”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建设一所“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的幼儿园。生态化幼儿园当然要具备这样的环境,但内在的实质却是因追求多方面可持续发展而展现出的恒久生命力。生态化幼儿园就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育机制等,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动态适应,并追求幼儿个体、社会和园所自身“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这一理念关注与组织相关的每个人的生命状态,追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因此,生态化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也应该是为了幼儿生命成长而存在,她的管理是为了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而实施,她的社会功能要由以往简单地为家长提供服务,转向以促进社会价值体系重建为己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发挥自己对于提高社区人文素养的辐射和影响作用。

一、教育有梦,载梦而行

面对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的现状,我们帮助教师收获一种经营职业幸福的能力,以客观、理性、积极、仁爱的态度去“安教育之身,立教育之命”,让教师的生命因融入教育事业而焕发勃勃生机。

1.帮助教师确立职业信念——教育是一场与理想有关的梦。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导致职业选择的被动,一些非幼教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他们缺乏“所学即所用”的优势,内心需求与现实职业状态的分离,导致他们入职初期产生心理焦虑与失衡。

我们的做法是:在普及专业必备技能的同时,放大、强化他们原有专业在教育中的作用,帮助他们保留自己过去的优势,在标准的引领下不失自己的特色,保护职业热情,让他们在入门之初即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此外,我们还给这些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雪中送炭”: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感悟会,为他们宣泄情绪、分担忧虑、搭建平台;每逢节假日,组织温暖节日小聚活动,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建立归属感;请老教师讲述老照片中的故事,共同品味成长路上的艰辛与执著……举全园之力,为他们在内心追求与现实职业状态间“搭上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由此,我们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在挖掘潜能的同时,更让他们对教育事业产生向往。如果说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那么,教师培养就是用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当教师因为我们的“有心”而对教育真正“入心”时,我们的团队就会在“个体张扬、群体优化”中枝脉相连,且行且歌。

2.引领教师强化职业责任——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成长成为一种责任。

面临的现状:周而复始的顺势而为—产生职业上的倦怠—工作缺乏动力,教育缺失激情,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压力。

我们的做法是:帮助教师“放大”自己的成长关键时刻,在教育悟道中认识到“成长是一种责任”,并以此为起点,学会欣赏自己、塑造自己。

教师悉心记录成长档案,鼓励教师“自赏”。同时,采取多元的展示评价机制,进行“互赏、他赏”。通过“我型我秀”原创展示、“管理者发现”瞬间实录、“幼儿家长点赞”采风活动等,从多维视角聚焦教师成长节点,为教师点滴进步喝彩。

3.指导教师提升职业能力——“宽”做地基“窄”做墙。

以往我们为了使初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并胜任本岗教学任务,采取的是“师带徒”机制。这有利于新教师快速入门,但是也容易使他们在入职初期,因单纯模仿而过早地限定了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

为了避免这种机制带来的缺陷,我们借鉴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模式,创立了“导师团+影子工程”专业技能培养机制。导师团育“通才”:利用不同领域专才教师的优势资源,组团形成一个兼具研究、培训、督导等功能的成长共同体,让青年教师拜这个团队为师,在入职之初就接受全方位的专业指导与经验补给,从而使他们初步具备实施教育的全面的基本能力,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避免因“偏科”带来的无所适从,体验到日常教育工作“游刃有余”的成功感。影子工程造“专才”:对于专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教师,其实践经验的拔节、教学特色的积淀、专业精神的外显就成为一种责任。因此,我们实施了“影子工程”计划,将这些教师整合成一个“潜力团”,根据他们的专业需要和教学风格,为他们配备一个形影不离的师傅,通过师徒间每周一次的全程半日跟陪,达到师傅反观徒弟先进理念、教育生气,徒弟传承师傅专业品质、职业热忱的双效。

“导师团+影子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他们的专业品质与职业精神。

4.培育教师职业情怀——小点滴大文章,小事件大人性。

幼儿园教师中女性居多,其自身所承担的家庭角色与职场角色之间的冲突,造成了教师身兼数责的压力与困境,因此产生了身心失衡、教育疲累、工作和生活满意度低的现象,这对于园所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做法是:把生活中的兴趣移植到工作中,让工作的情趣点亮生活,以女人特有的细致魅力培育教师优雅的职业情怀。

在传统环境布置、区域材料制作、种植区选种等工作中,与生活情景(购买装饰材料、买花、购书等)建立链接,让教师在假期休闲游览中找寻教育的灵感等。此外,我们还以“家居博览会”“服饰发布会”“面点试吃会”等为平台,“秀”出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丽的品味,并挖掘生活与工作的链接点,为教师愉悦身心、拓宽视野助力。设立“不买礼物买体验”特色节日,开展“花卉节、美食节、化妆节、读书节”等庆典活动,在他助指导、自助搭配、互助品评中推介最有创意的作品,为环境布置创意、幼儿食谱翻新、教师形象设计、园所图书购置等提供资源和依据。

忙里偷闲,巧借东风。我们的教育不仅需要术业专攻,更需要触类旁通,生活中的情趣迁移不仅能有效激发教师主动创意的激情,更能产生一种教育操守的涟漪效应。

二、教育有道,顺生而行

对于学前教育人来讲,教育不只局限于课堂,教育是全天候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既融于生活,又显于环境,其过程充满着无法预知的“附加价值”,幼儿就在这些有意义的衍生中获得经验,发展认知。这种教育效果的体现,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悉心聆听,对成长的耐心等待,对教育契机的智慧捕捉,我们已有的德行自律、内功自增、品位自承的教师队伍,为我们实践“看不见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1.生活是教育的载体,教育是生活的延续。

让生活成为教育的载体,把教育看作生活的延续,用点滴的生活细节铸就人生自信的基础,完成幼儿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心愿。

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生活自理是他们实现“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第一步。如培养小班幼儿独立上厕所的能力,教师们通过游戏的方法——“过独木桥”、模仿小动物走路等,使幼儿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生态化办园”并不是要创造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现有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教育的“生态过程”,其实就是对生活本身的回归,让幼儿有一份自我生长的力量,去开发属于自己的生命潜能。

2.环境是无声的启迪,承载了文化的意境。

生命的理念源于生活的体验,只有从幼儿的生活和现有的环境出发,才能把那些高深的生命理念,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我们为园所中的每一种植物建立了档案,给幼儿讲述植物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每一个自然生命都是值得尊敬的。美好的思想情感就像一颗种子,种植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日后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成为可能。

3.只要用心倾听,精彩就在无意间绽放。

一天,某班收到了一封来自实习教师的信,当教师撕开信封,将溢满牵挂和想念的信读给幼儿们听时,幼儿们惊讶万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通信工具——书信。幼儿们急于探究:“信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那么远的地方送来的?”

该教师借助园本教研的机会提出了这个“研究”话题。经过分析,教师们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教育价值,于是就申请了课程科研小组的介入。科研小组介入后,经过头脑风暴式的灵感碰撞,以及绞尽脑汁的领域融合,将这个看起来还显粗浅的想法变成了一个汇集社会调查、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系列课程。“信”这个主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一颗小小的思想的种子,是怎样在理性的支持下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

从最初的“环境教育”特色,到今天的“生态化幼儿园”发展目标,在二十多年的探索之路上,我们风雨兼程。其间,收获了惊喜,丰满了人生,更构筑了自己的专属课程,让教育理想从此有了可以依托的现实载体,教育实践走上了更具内涵的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 邓 蕙)

猜你喜欢
生态化生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爱“上”幼儿园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