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湖北省东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分析

2016-10-12 02:15杨金中张高华郭丽君
中国地质调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冶市黄石市湖北省

张 志,杨金中,张高华,郭丽君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湖北省东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分析

张 志1,杨金中2,张高华1,郭丽君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人类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演化的“催化剂”。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必然性、综合性,对环境的影响有链式放大效应和滞后效应。从项目需求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为7 339.29 hm2,2014年较2013年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 065.44 hm2。矿山地质灾害61处,矿山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理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6大岩体边缘地带。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迫切要求人们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复绿工程执行时存在区域不平衡性;武汉市、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与矿山复绿的强度、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其近城区的矿区治理力度大、复绿效果好。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空间差异性;区域不平衡性

0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影响[1]。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足以进入一个新的地质年代[2];简·扎拉斯维奇(Jan Zalasiewicz)在《人类之后的地球》中提出地球已正式进入了“人类世”;而美国环境科学家威廉·拉迪曼(William Ruddiman)认为,人类世可追溯至8 000 a前人类务农时期[3];英国地质调查所的Colin Waters认为,人类自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地质营力[4]。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废弃物(如尾砂、废石等)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水土流失,矿山开发还会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井下抽排水造成矿区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矿产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等地质灾害;尾矿也是资源,但同时也会引发地表环境污染,尾矿库溃坝事故还会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5]。国土资源部2003年部署了“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的试点研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启动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6]。2007年,徐绍史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倡导转变传统意义上以单纯消耗矿产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和高耗能为特点的开发利用方式。面对日益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矿山复绿”行动部署会,计划用3 a的时间,集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到2015年,使“三区两线”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国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7-8],在我国为首次开展。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明了矿产资源环境问题的“放大效应”和“滞后延时性”特点,利用湖北省东部地区多年矿山遥感项目查明的实际数据,指出了由矿产资源开发所引起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的地理空间特性,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建设美丽湖北的相关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东部地区东临赣皖,南接潇湘,北靠河南,西望宜襄,处于长江经济带中部,是湖北“金三角”的东部支撑点。行政单元涉及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孝感市、荆州市、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北部为大别山区;中西部为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为低山区,属于幕阜山脉和大幕山脉,呈EW走向。气候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达-11℃;年平均蒸发量1 568.6 mm。森林覆盖率25%,绿化覆盖率35%。主要河流除长江外,东南部较大的水系有陆水、富水和淦水,北部较大的水系有蕲水、浠水、举水、倒水和滠水;主要湖泊有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密泉湖、大冶湖和网湖等。

湖北省东部地区涉及的主要成矿带有:武当山—大别山成矿带,位于鄂东北(孝感北部、黄冈)地区,有铁、钒、金红石、磷及各类建筑石材、饰面石材等矿产;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包括武汉和黄石、鄂州、咸宁北部,有铜、铁、金、银、钨、锡、钼、锶、铅、锌、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钦杭成矿带中段,位于鄂南咸宁市南部,有金、银、钨、钼、锑、钒、铅、锌、铌、钽、铍、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江汉坳陷区包括荆门—荆州、天门—潜江、孝感南部,有石油、岩盐、卤水、芒硝、石膏等矿产。

2 矿产资源开发占地遥感调查及分析

利用2013年和2014年土地变更遥感调查数据,查明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7 339.29 hm2,2014年较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 065.44 hm2。其中,采场面积增加了527.45 hm2,中转场地面积增加了320.88 hm2,固体废物场地面积增加了209.91 hm2,矿山建筑面积增加了7.2 hm2。恢复治理面积从2013年的244.8 hm2增长到2014年的347.26 hm2,体现了国家对矿山恢复治理的高度重视。

从不同行政单元角度分析,2013—2014年矿山开发占地面积增加相对较多的是黄冈市、咸宁市、黄石市和孝感市。与2013年相比,这4个市2014年矿山占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20.42 hm2、236.09 hm2、175.68 hm2和134.24 hm2,其他各市的增加相对较小。

从矿种角度分析,2014年贵重金属、化工原料、能源矿等开采面积较2013年有所增加。有色金属矿、冶金辅助原料、黑色金属矿等占地面积较2013年有所减小。其中,黄冈市建材及其他非金属占地面积较2013年增长最多,增加了271.82 hm2;其次为咸宁市,增加了172.91 hm2;孝感市增加了101.68 hm2。有色金属增加最多的是黄石市,增加了30.78 hm2。其他各矿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从在采矿山与关闭/废弃矿山角度分析,2014年较2013年湖北省东部在采矿山占地面积增加了639.48 hm2,关闭/废弃矿山占地面积增加了425.96 hm2。

3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分析

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是指矿山开采过程及其停止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一般来说,影响范围会大于开采活动范围,具有放大效应,且影响时间远远超过矿山生命周期,具有滞后延时性。矿产资源开发对表生环境的影响既取决于矿产种类、采矿方法、采掘机械的选用,也取决于矿山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特征等。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常常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的[9]。矿业开发过程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10]。有学者[11]将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成空气与粉尘污染、水质与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废弃物污染4类;按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成景观干扰和土地废弃2类。有学者[12]将矿山环境问题所诱发的综合环境效应划分为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水资源的损毁、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自然景观与生态的破坏4大类。多年来,矿山遥感监测项目坚持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对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复绿问题进行了遥感调查。

3.1 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1.1 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1)直接影响。露天开采面和固体废弃物等破坏林地、地貌景观;采矿工作面的切割、爆破以及矿石破碎及矿石、废石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下会产生尘暴等,均造成局部环境的空气污染;爆破与钻机作业噪声及交通噪声、震动干扰人类及野生动物的生存活动,有的野生动物可能短期迁移或永远消失;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破坏;采矿废石及尾矿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壤污染侵蚀;农作物、牲畜受污染毒害、生产力下降,产品品质变坏。图1中东部白色区域为花岗岩露天开采和固体废弃物对林地、自然景观等破坏的范围。

图1 麻城市花岗岩采坑及固体废弃物对林地的破坏Fig.1 Destruction of forestry by granite pit and solid waste in M acheng City

(2)间接影响。露天采矿和矿石加工设施建设时需要清除大面积的植被,剥离土壤,造成水土流失,松散物质极易引发这个地区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出矿山的道路增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后期矿山生态治理恢复时引进非本地生物物种,引起与本地物种间竞争;在保护区周围的开采活动有可能造成文化遗产破坏等[11]。

(3)后期产品加工影响。石材的成型加工产业带来的土地破坏、水体破坏和大气粉尘的影响十分突出,图1中的白果镇周边图像清晰度明显下降,即为粉尘对太阳入射能量改变所至。麻城市花岗岩板材加工企业开采对矿山周围水体的污染比较严重,石材生产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石粉和冷却剂(主要为皂化物、太古油等),以及少量金刚石细粒、磨料细粒以及冲洗泥沙等。这些“牛奶水”直接排放到麻溪河,在图像上呈灰白色,西南南边白果河水体清澈,呈黑色,如图1西部麻溪河与白果河两者的交界处“泾渭分明”。

3.1.2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有原地破坏和异地破坏2种。鄂东地区浅表金属矿产资源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开采殆尽,留下大量废弃露天采坑,是目前崩塌、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地理空间。露天采坑周边的废石堆、尾沙是“二次资源”,是目前开采对象之一。现今矿产资源基本以地下开采为主,其环境问题是塌陷及地裂缝。异地环境破坏是在对开采矿石的选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选矿厂的废弃物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在特定条件下还会引发地质灾害,产生综合性破坏和影响。

3.1.3 “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鄂东南地区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其表面已经得到人为或者自然的生态恢复。但由于其是“二次资源”,近年来随着选矿技术的进步和铁矿价格的趋高,大量“废石”被重新开发利用,利用过程中的无序导致植被被破坏,重新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和矿业开采秩序问题。这样的做法与“生产方式应该从资源掠夺型向环境保育再生型转变”的要求不相符。

3.2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链式影响

3.2.1 对水环境的影响

矿山企业附近的地表水体常常作为废水废液(矿坑水、选矿废水、堆浸废水、洗煤水)、废渣(尾矿、废石、煤矸石)淋溶水的排放场所,从而遭受污染。受污染的废水未经处理排放后又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土地,并进一步污染农作物。

3.2.2 金矿采选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湖北省东部的阳新县、嘉鱼县和通山县存在红土型金矿,这类金矿多采用露天开采、就地选矿,需要剥离地表植被,表土就近堆放会压占大量的土地,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其次,选矿堆浸场含氰化物的浸出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地下、地表水系,危及人畜饮水,污染农作物,该金矿的选矿废水直接流入富水水库下游,最后注入长江。固体废弃物、地表土壤裸露后还会形成泥石流,对北侧的G56杭瑞高速公路构成一定危害,影响范围远远大于矿山开采区域,形成环境破坏的放大效应,如图2所示。

图2 阳新县红土型金矿对植被破坏及诱发泥石流影像Fig.2 Image of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nd debris flow induced by lateritic gold m ine in Yangxin County

3.3 废弃矿山的环境后效应

废弃矿山与环境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互馈链关系[12]。鄂东南废弃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严重,随着地表资源的枯竭,有的采坑废弃,有的转入地下开采。废弃的露天采场依然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的废石、尾矿库会继续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氧化物、酸性废水继续危害环境。

4 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湖北省东部矿种多样,矿业开发活动强烈。长时间的矿产开采,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地下开采,引发了许多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发现,该区有矿山地质灾害61处,地面塌陷灾害21处,为该区的主要灾害类型。此外,还有地裂缝和滑坡等灾害。从地理空间上看,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大冶市和阳新县(大冶市23处,阳新县21处),其次分布在鄂城区(7处)、铁山区(5处)、松滋市和通山县(各2处)以及黄梅县(1处)。

(1)塌陷分布特征。从地质背景上看,塌陷区域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六大岩体与二叠纪、三叠纪围岩的接触带上。2014年,大冶市有8个塌陷坑,阳新县有8个,鄂城区有2个,松滋市有2个,铁山区有1个。其中,程潮铁矿区、汀祖铁矿区、白沙牛头山铜矿区、潘桥钨铜矿等矿区地面塌陷比较严重,且塌陷区域往往伴生地裂缝灾害。

(2)崩塌分布特征。湖北省东部地区早期矿产资源多为露天开采,在地表形成大量巨型采坑和高陡边坡,边坡上碎石一般处于失稳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引发崩塌和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黄石市,分布在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镇垴窖铁矿、赤马山铜矿等矿区。2014年,大冶市有10个崩塌灾害发生,阳新县有6个,黄梅县和铁山区各有1个。多年监测结果发现,崩塌与铁矿和铜矿的废弃采坑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3)泥石流分布特征。煤矿的露天和地下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堆,废弃物比较松散,若堆积在山坡或沟谷中,在雨水冲刷等外力影响下容易沿沟谷流动,形成泥石流。由于采矿活动的持续性,固体废弃物不断堆积,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新的物源。2014年通山县有2个泥石流灾害发生,阳新县有1个,大冶市有1个,煤矿的开发利用是这一地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5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湖北省矿山开发历史悠久,过去由于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积累了较多的需要治理的矿山,因而迫切需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1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概况及比较分析

5.1.1 恢复治理概况

湖北省东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总面积为347.26 hm2,集中分布在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和孝感市。武汉市恢复治理面积为185.90 hm2,治理百分比为53.53%,集中在蔡甸区、江夏区和黄陂区。其中,蔡甸区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较为突出,恢复治理面积为101.16 hm2;黄石市恢复治理面积为64.79 hm2,治理百分比为18.66%,集中在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和大冶市,其中铁山区环境恢复治理较为突出,恢复治理面积为31.79 hm2;鄂州市恢复治理面积为92.09 hm2,治理百分比为26.52%,集中在鄂城区;孝感市恢复治理面积为4.48 hm2,治理百分为比1.29%,集中在孝南区和大悟县,其中以孝南区环境恢复治理较为突出,恢复治理面积为3.77 hm2;湖北省东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占2014年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的4.12%。

5.1.2 比较分析

(1)市(县)间的比较分析。根据2011—2014年的遥感监测发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点有29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较好的是黄石市的大冶市、下陆区、铁山区和武汉市的蔡甸区,区内规模较大的恢复治理点有14处,主要是对废弃矿山进行了边坡治理、植被复绿和采坑平整等一系列恢复措施。

(2)不同矿种间的对比分析。不同矿种之间恢复治理的面积大小不一,治理程度不尽相同,不同的矿山开采规模对所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也有一定的差异。金属矿山恢复治理情况要好于非金属矿山,原因可能是金属矿山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多为国有企业和大中型矿山企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开采方案规范,开采方式比较科学。

(3)规划区内、外治理情况分析。“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区内规模较大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点有10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开采矿山主体是大规模国有企业,有国家政策和财政力量的支持,规划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相较于规划区外治理效果显著。规划区外规模较小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点有19处,说明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和相关政策法规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矿山企业恢复治理意识也有所提高。

5.2 尾矿库及固体废弃物的恢复治理情况

尾矿库及固体废弃物不仅会引起地质灾害,还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有害化学物质通过雨水作用渗入土壤,致使植物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对其恢复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调查可知,2013年研究区内共有269个尾矿库,占地面积为871.53 hm2,集中在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大悟县、团风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及武穴市,其中大冶市面积较大。固体废弃物533处,占地面积623.78 hm2,主要在黄陂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孝昌县、大悟县、松滋市及团风县等市县。已恢复治理固体废弃物点有8个,占地面积为24.7 hm2,主要分布在铁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及大悟县,其中大冶市恢复治理面积较大。

2014年研究区有249个尾矿库,占地面积919.43 hm2,主要分布在下陆区、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大悟县、团风县及红安县等市县,其中以大冶市较大。固体废弃物有501个,占地面积716.68 hm2,主要在黄陂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及梁子湖区等市县。已恢复治理点有17个,面积为93.81 hm2,主要在西塞山区、铁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鄂城区及大悟县,其中以铁山区恢复治理点较多。

2014年固体废弃物恢复治理面积较2013年增加了69.11 hm2。铁山区固体废弃物恢复治理面积增加得最多,增加了58.89 hm2;其次是大悟县,增加了6.33 hm2;再次是大冶市,增加了2.17 hm2;其他地区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相对较少。今后需要加强对矿山开发占地类型、固体废弃物的恢复治理。

5.3 “矿山复绿”工程进展状况

湖北省“矿山复绿”实施区域主要包括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以及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

(1)矿山复绿规划部署情况。根据《湖北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湖北省东部共部署复绿矿山225个。2013年有53个,其中,武汉市19个、黄石市26个、孝感市4个、鄂州市4个;2014年有55个,主要集中在黄冈市和孝感市地区,其中武汉市9个、黄石市2个、黄冈市24个、孝感市14个、鄂州市3个、荆州市1个、咸宁市1个;2015年有117个,主要集中在黄冈市和孝感市地区,其中武汉市2个、黄石市2个、黄冈市39个、孝感市30个、鄂州市5个、荆州市6个、咸宁市30个、潜江市3个。上述部署体现了对省会城市和矿业开发强度大、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先行的原则。

(2)2013年度矿山复绿行动执行情况。2013年湖北东部部署复绿矿山53个,已复绿11个。其中,武汉市已复绿4个,占武汉市规划复绿数的21.05%;黄石市已复绿3个,占黄石市规划复绿数的11.54%;孝感市已复绿2个,占孝感规划复绿数的50%;鄂州市已复绿2个,占鄂州市规划复绿数的50%。从完成情况看,鄂州市和孝感市矿山复绿行动执行情况最好,黄石市执行情况需要继续加强。但从复绿的难度和效果看,武汉市、黄石市的复绿情况好于其他地方。

(3)2014年度矿山复绿行动执行情况。2014年湖北东部共部署复绿矿山55个,已复绿16个。其中,武汉市已复绿 7个,完成规划的77.78%;孝感市已复绿7个,完成规划的50%;荆州市已复绿1个,完成了规划的50%;黄冈市已复绿1个,完成了规划的4.17%。从已完成的复绿情况来看,武汉市和孝感市执行情况较好。

(4)矿山复绿整体情况及效果分析。2013年和2014年武汉市规划复绿总数为28个,已复绿11个,规划执行率39.29%;黄石市规划复绿总数为28个,已复绿3个,规划执行率10.71%;孝感市规划复绿总数为18个,已复绿9个,规划执行率50%;鄂州市规划复绿总数为7个,已复绿2个,规划执行率28.57%;黄冈市规划复绿总数为28个,已复绿1个,规划执行率4.17%。

图3为黄石市大冶铁矿矿山的复绿情况。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对铁矿开采面进行了生态环境修复,铁矿区原有的开采面和中转场已被填平,铁山区的综合治理绿化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自然循环及平衡,为植物提供合适的微生态生长环境,初步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的效果。

图3 黄石市大冶铁矿矿山复绿遥感影像Fig.3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recovery of Daye iron m ine in Huangshi City

6 结论与建议

(1)矿产资源开发对植被、水体、土壤和大气等均有影响,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具有综合性。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7 351.98 hm2,2014年较2013年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 052.75 hm2。

(2)查明矿山地质灾害61处,灾害分布具有地理空间差异性。塌陷灾害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6大岩体边缘地带。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复绿工程区域间存在不平衡性。武汉市、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与矿山复绿的强度和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武汉市又以蔡甸区、江夏区的近城区的矿区治理力度大、复绿效果好为特点。

(4)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开采矿产资源对环境破坏具有必然性,人类的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催化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需要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迫切要求规范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行为,保护好我们的矿山地质环境。

致谢:本文采用的数据为项目组集体成果,在此对项目组成员表示感谢!

[1] 赵水阳,孟志军,张才德.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41.

[2] Crutzen P J,Stoermer E F.The“Anthropocene”[J].IGBPNewsletter,2000,41:17-18.

[3] 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EB/OL].[2011-02-25]. http://wenku.baidu.com/view/b20b2c3043323968011c92fa.html.

[4] 新成就解锁:地球即将进入“人类世”[EB/OL].[2016-01-11].http://jandan.net/2016/01/11/new-geological-epoch.html.

[5] 郭金峰.地下矿山无废开采和灾害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矿业,2009(1):5-7.

[6] 秦绪文,聂洪峰,杨金中,等.中国矿山遥感监测[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4.

[7] 杨金中,秦绪文,聂洪峰,等.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J].中国地质调查,2015,2(4):24-30.

[8] 廖振威,王志星,黄诚,等.基于RS和GIS的广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J].中国地质调查,2016,3(4):43-48.

[9] 朱颜明,何岩.环境地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97.

[10] 倪师军,滕彦国,张成江.浅议矿业开发的环境管理体系[J].地质科技管理,1999(5):35-41.

[11] 程胜高,李国斌,陈德兴.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保护,1997(12):26-29.

[12] 武强,陈奇.矿山环境问题诱发的环境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5):81-85.

[13] 虎维岳,李忠明,王成绪.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30(4):33-35.

(责任编辑:刁淑娟)

Remote sensing survey and analysis ofm 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eastern Hubei Provi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G Zhi1,YANG Jinzhong2,ZHANG Gaohua1,GUO Lijun1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2.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083,China)

Human activity is the catalyst to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evolution,and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has the inevitability,comprehensive damage and lag and chain-amplified effects.The eastern Hubei Province was surveye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includingmining land occupancy,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sternmine area in Hubei Provincewas 7 339.29 hm2in 2013 and increased 1 065.44 hm2in 2014.Therewere 61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mainly distributing in the border land of rock of Echeng,Tieshan,Jinshandian,Lingxiang,Yinzu and Yangxin,and these disaster distribution has the spatical differ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 requires us to build up the idea that green hills and clear waters are invaluable assets,convert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otect themine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regional unbalance existed i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ndmine recovery.The strength and speed ofmin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Wuhan and Huangshiand the effectofmine recovery in their suburban area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other area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spatial difference;regional unbalance

张志,杨金中,张高华,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湖北省东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分析[J].中国地质调查,2016,3(5):21-27.

TP79;P622

A

2095-8706(2016)05-0021-07

2016-04-08;

2016-06-16。

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编号:12120115060601)”项目资助。

张志(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地学遥感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171560655@qq.com。

猜你喜欢
大冶市黄石市湖北省
袁国强藏品欣赏
湖北大冶:诉前检察建议助力文化古迹遗址保护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Usages of “IT”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四维的转变
——一大冶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Mother and son embroidery team weave the threads of history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援藏一任三载 造福高原民众——湖北黄石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综述
黄石市城林气动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