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2016-10-11 12:03杨飞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杨飞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热爱生命》导学案(在咸阳市秦都区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从实用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到了导学案问题设置要注意的三点: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关键词】《热爱生命》;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近几年随着“高效课堂”概念的提出,导学案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导学案的编制时,问题的设计是我们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而且直接决定着这节课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问题的提出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就是将某种完整的技能或动作进行尽可能小的分解,然后从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仅从应试效果来看,碎片化学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然而,细细思量,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是学生被动地准备和回答教师的细小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与之相反的整体化学习是在感悟学习意义前提下的学习,在目标引领下的学习,在心智元素整体参与下的学习,他更强调的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习。因此,在导学案问题编排时,我们必须要吃透教材,立足于学情,创建出适合我们自己学生提高的导学案。通常在设计导学案的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三点: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1)问题的层次化:一般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

——A识记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或者三个等级。例如:在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中,根据学情我将导学案上的问题设置为:一、字词攻关;二、我来感知;三、我的体会,这三个大问题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层次要求:识记、理解、拓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问题的探究化: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学习研究,要达到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同样在《热爱生命》的导学案中有这么一道小题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争论:3、细细品读文章结尾段,联系上下文(比如,文章中“我”“哲人”“糊涂人”,对生活的认识),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的理解?课堂上展示组同学举了一个科技活动节的例子:在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个拱桥模型,看着精致的模型,自己很高兴。展示组同学发言完后立刻有同学质疑:这主要反映的是团结合作的问题,而不是生活乐趣与自己对生活的关心程度的恰当例子。接着质疑的同学举出霍金身残志坚的例子:霍金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却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书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无边界条件。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使人们遨游到广袤的时空,渐渐解开宇宙之谜,正是他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研究,使他坚强乐观,生活充满乐趣。这个质疑的同学的言论又被另外一个同学否定了,她认为霍金的例子能够说明生活乐趣大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关心而定的,但没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不是很恰当,接着她举出了一个海伦.凯勒的例子: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仅剩嘴巴能说话。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她异常地暴躁,经常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觉得生活一片黯淡。后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能与别人沟通,知道了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老师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就这样,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很明显,刚开始海伦·凯勒对生活并不关心所以乐趣也小,后来在学习中,认识生活,关心生活,所以生活乐趣就渐渐大起来了,并且在自己努力的方面取得了成就。从学生们对这道题的思考和争论可以看出:探究性的题往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争论,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会迸发出一些新思想的火花,而这又是教学中很可贵的东西。

(3)问题的情境化。设计问题要尽可能提供“真实”的、“生活”的学习情境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热爱生命》的导学案中有这么一道小题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4、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的校刊要出一期“平凡生命”的专刊,听说高一二班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张梦每天开开心心到学校,关心朋友,帮助同学;谭怡然学习很累时会做几道拿手好菜犒劳自己;李瑜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会到操场去打打篮球,调节自己,放松心情……特约我们每个同学推荐一位你认为的热爱生命的平凡人(可以是班上同学、朋友、熟悉的人等等),说出你的推荐理由。在课堂上,展示组的同学推荐了自己心目中的同学后,大家跃跃欲试,都想谈谈自己对同学的看法。最终我把统计的结果展示出来时,大家都期待并雀跃,因为被同学肯定被老师关注等等。这道题在设置时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我对班级学生的了解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并且我在题目中的事例也很真实可信,所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以《热爱生命》这一课的导学案为例,浅谈导学案问题的设置。总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我们在问题设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以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其升.什么是“课堂上的收获”.杜郎口精彩有效原创者说:我的管理方略[M].长春: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ISBN978-7-5602-7158-3:109-112.

[2]李炳亭.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高效课堂22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ISBN978-7-5329-3024-1:177-189.

[3]张海晨,李炳亭.导学案问题设计.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ISBN978-7-5329-3335-8:210-220.

[4]张卓玉.学习:从碎片化到整体化.构建教育新模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6,ISBN978-7-5539-0599-0:041-052.

[责任编辑:李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