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鸣
【摘 要】目的:了解《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及不足。方法:统计2003—2012年《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基金论文数量、基金项目级别及作者地域分布数据,分析其走向与趋势。结果:基金论文总数及占比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偶有小幅波动,其中2012年基金论文比较2003年增长约3倍(34.85%/10.54%);基金项目级别分布相对均衡,以国家级(33.80%)、省部级(25.95%)和厅局级(35.62%)为主,其中国家级整体上保持稳定,省部级有逐年下降趋势,厅局级有逐年增加趋势;基金论文作者地域分布集中,主要来源于湖北(25.53%)、广东(9.40%)、北京(7.15%)、上海(6.59%)、江苏(5.05%)、广西(5.05%)和重庆(4.77%)。结论:《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基金论文吸纳水平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存在基金论文来源相对集中,国家级科研论文增长缓慢等问题,需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约稿、组稿等工作,拓展论文来源渠道和范围。
【关键词】基金论文;项目级别;地域分布;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pacity to absorb fund papers in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Method:The fund paper quantity,fund project grad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between 2003 to 2012 in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were collected,and data trend were analysed. Result:The quantity and proportion of fund papers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a slight fluctu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fund project grade was relatively balanced,the national(33.80%)was overall stable,the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25.95%)was decreased gradually,and the bureau grade (35.62%)was increased.The distribution of fund paper author's region was imbalanced.The mainly region were Hubei(25.53%),Guangdong(9.40%),Beijing (7.15%),Shanghai (6.59%),Jiangsu (5.05%),Guangxi(5.05%) and Chongqing (4.77%).Conclusion:The capacity to absorb fund papers in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increase an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expands,gradually.But the sources of fund paper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the quantity of national grade research paper grows slowly.Some measures like soliciting and inviting contribu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expand the channels of paper source.
【Key words】Fund paper;Fund project grad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各类基金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产出成果,代表着学科领域内的新趋势与新热点,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1]。专业期刊对资金论文的吸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刊物的学术价值及影响力,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版)》,“基金论文比”这一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权重也越来越大[2]。《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心血管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就其2003—2012年的基金论文刊载情况进行统计,全面了解其对基金论文的吸纳情况,初步判断其学术水平与影响力,为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2012年的合订本共10部,除外增刊。人工统计每期杂志刊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基金项目级别以及基金论文地域分布,计算各年基金论文比。其中,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总数/刊文总数)×100%[3]。基金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以及其他,国家级是指由国家立项并拨款,面向全国招标的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省部级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及军区立项并拨款,招标范围有一定地域限制或学科限制的项目,如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原卫生部专项课题等;厅局级是指由省级政府组成部门(卫生厅、科技厅等)或市级政府机构立项并拨款的项目;国外是指由国外机构提供资金,但由国内机构或个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如WHO资助项目、CKB资助项目等;其他是指由院校、学会/协会、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资助的小范围低级别科研项目[2]。1篇论文有多项基金项目资助时,以高级别计。本研究数据处理及图表制作均通过Excel表格完成。
2 结果
2.1 各年基金论文比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详细数据见表1,整体趋势见图1。
2.2 基金项目级别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的项目级别见表2,各级别整体趋势见图2。
2.3 基金论文作者地域分布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地见表3。过去10年,《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共刊出基金论文713篇,其中,湖北提供182篇(25.53%),广东提供67篇(9.40%),北京提供51篇(7.15%),上海提供47篇(6.59%),江苏提供36篇(5.05%),广西提供36篇(5.05%),重庆提供34篇(4.77%)。
3 讨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心血管疾病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长期居于学科刊物中的前列,颇具学术影响力。
从表1可以看出,该刊近10年刊发的基金论文绝对数量呈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39篇上升为2012年的107篇,增长约2.7倍。基金论文比偶有小幅波动(2010年和2011年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0.54%大幅上升为2012年的34.85%,增长约3.3倍。需要指出的是,该杂志于2007年将页码数由64个增加到80个,以此为界,扩增前与扩增后刊发的论文总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从整体来看也是如此,2012年的论文刊发总数远不及2003年的刊发总数(307/370)。在论文刊发总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基金论文绝对数量及相对比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了三点:一是,论文篇幅普遍变长,即单篇论文所含的信息量增大,可以认为其所阐述的主题较之以往更全面、更详细、更深刻;二是,杂志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逐年稳定上升;三是,基金论文一般代表着学科热点与重点,侧面反映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4]。
该杂志基金项目级别分布相对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该刊基金论文项目级别以国家级(33.80%)、省部级(25.95%)和厅局级(35.62%)为主,其中国家级整体上保持稳定,省部级波动较大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厅局级有逐年增加趋势,国外(0.98%)及其他(3.65%)基金类所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寡受基金项目所限,直接取决于政府的科研资金投入。自2003年SARS爆发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科研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几乎呈爆炸式增长[5-6]。在此大背景下,该杂志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论文在基金论文总数中的占比有大幅度增长,并于2005年达到史上顶点(41.86%)。此后,国家级比例一直高于省部级,虽有小幅度波动,但整体上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厅局级项目论文比例于2003年达峰值,此后大幅下降,于2005年降至谷底后又大幅上升,此后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自2006年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便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一般而言,基金课题立项后的1~2年为论文产出高峰期,该杂志的这种变化趋势恰好与国家科研大背景相吻合[7]。
此外,该杂志由湖北提供的基金论文数量(182篇)和比例(25.53%)远高于其他省份,除地理优势(该刊主办机构及编辑部均位于武汉)外,可能与湖北高等医科院校及教学医院较多有关。统计发现,由主办机构所在医院提供的基金论文平均每期为1~2篇,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家级基金项目,为重要的基金论文来源。此外, 广东(9.40%)、北京(7.15%)、上海(6.59%)、江苏(5.05%)、广西(5.05%)和重庆(4.77%)为次重要的基金论文来源地,共提供了基金论文总数的38.01%。由此可见,该杂志基金论文来源过度集中,尤依赖于湖北。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为杂志长远计,应进一步提升基金论文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论文的刊发率,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通过学术会议、编委介绍、网络营销等多渠道加大杂志宣传力度,提升杂志在稿源稀少地区的知名度;二是,有针对性的约稿,向业界知名专家约取高质量的论文;三是,通过科研机构或团体组稿,提前“预订”其研究团队的相关论文,通常是系列专题;四是,在保证主办机构所在医院高质量论文不外流的情况下,优先接收其他地区优秀论文,使稿源区域分布趋向合理。增加高质量稿源不仅仅能提升基金论文比,更能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对期刊基金论文的刊发情况进行统计,可在一定程度上纵向评价期刊发展水平,并大致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动态与科研环境,为杂志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通过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时,所得结果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分析原因为:数据库将非论文(如补白、编者按、征稿启事等)统计入刊文总数;对基金项目收入不全,无法区分级别;无法统计作者区域分布等。本研究的缺陷在于,缺乏与兄弟期刊的横向比较,而基金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也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2]黄开颜.《编辑学报》2001—2010年基金论文定量分析及建议[J].编辑学报,2012,24(1):97-99.
[3]秦荣环,朱淑南.2006-2008年《情报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分析[J].情报科学,2010,28(1):71-75.
[4]夏朝晖.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4-577.
[5]田宝玲.医疗卫生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8):90-91.
[6]左松洁,张培训.医疗卫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时代经贸,2011,(2):118-118.
[7]郭红,潘云涛,马峥,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论文计量分析[J].科技导报,2011,29(27):61-66.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