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中的文化传承

2016-10-11 11:00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常州文化

付春晓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梳篦已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历史进程中梳篦见证了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与中国文化相呼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常州梳篦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一直为广大群众所钟爱。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遗项目,常州梳篦得以被重视和保护,但也证明其发展延续出现了危机,面临断代消失的危险。常州梳篦的传统技艺、文化内涵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使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通过适当的途径相结合,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使梳篦发展得到延续和再生,以此来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一、常州梳篦中的文化传承

(一) 历史的悠久

梳篦,又称栉,是古人每日梳理头发的物件,《说文解字》云“:栉,梳篦之总名也”。梳与篦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齿距的疏密程度,梳子用于日常头发的打理,齿之间的间距较大;而篦子是为了篦去发间的泥垢和虱子之类的寄生虫,保持头发干净,所以更为细密。古代对于穴位养生很有研究,经常用梳篦打理头发,对头皮按摩,是古人养生方法之一。古人留有长发,因此梳篦为生活必需品。古代女性甚至把梳篦插于鬓间,用来固定或者装饰发髻,成为一种风俗习惯。梳篦与古人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历代都对梳篦的制作非常重视。而江苏的常州是梳篦最为著名的生产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常州梳篦则被美誉为“宫梳名篦”。

在梳篦行业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三皇对战时期,有个叫赫连的工匠,被蚩尤征入战场,涿鹿大战,轩辕皇帝打败蚩尤,赫连成为俘虏。而看守的皇甫在知道赫连会做木梳后,叫赫连做了一把,代为敬献给了嫘祖娘娘。本以为可以凭借技能免除死罪,然而,赦免令还未到,赫连已经死了。轩辕黄帝惋惜赫连的死,于是派皇甫带领工匠按照原来的那把制作。梳篦的手艺人就把赫连和皇甫奉为梳业的祖师。而在春秋时期,有个叫陈七子的人因罪获狱。狱中环境艰苦,陈七子头上生虱子,异常难耐。在一次被毛竹板施刑后,毛竹板被震成松散的篦片。陈七子整理篦片,制成篦箕。关于常州梳篦的具体起源已无从考证,但常州梳篦有据可考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常州梳篦业在此期间形成。隋朝京杭大运河的挖掘给常州梳篦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运河岸边街巷布满篦梳作坊,所以有了木梳街、篦箕巷的说法,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唐朝时期,梳篦业繁盛,式样繁多,梳篦绾发成为流行。北宋时期,金银栉具非常盛行,广受喜爱,苏轼曾作“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句。元代,随着“水上丝绸之路”常州梳篦传到海外,备受推崇。明清时,常州梳篦的发展更加繁盛,清代乾隆年间,常州城呈现“削竹成篦”“比户皆为”的样貌。光绪年间,朝廷每年要到常州定制黄杨木梳、梅木脊梁象牙梳等高规格的梳篦,常州梳篦作为贡品进献入宫供应皇族,非常受欢迎。

(二) 工艺美术的传承

常州梳篦精工细作,选料和制作都十分严谨,木梳的制作,从开料到成品,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要挑选上好的黄杨树、石楠、枣木、金丝木等高质的木料作为原料。篦箕的制作需要72道半工序,过程更为复杂,原料则需要阴山背后时间在4年以上的毛竹,还有优质的胶漆、牛骨等。做工均需手工完成,讲究雕、描、烫、刻、磨等,处处精细。因而,常州梳篦的成品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一件完成的梳篦既要体现材质的淳朴又要体现手工的精巧,同时还要兼顾其色彩、形状、图案的美观和整体和谐。所以常州梳篦既能展现我国手工艺术的精巧,又能体现当时的文化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极具代表性,是作为经典旅游纪念品的不二之选。

梳篦的图案极具特色,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多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不论在形状、主题、色彩、构图设计上,都显现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毛笔绘制图案,反复斟酌完善初稿,然后覆在梳篦上,狼毫小笔勾画形状,根据图案加以着色。无论是勾勒还是上色都要精准仔细,这样出现的图案才能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常州梳篦图案偏向于艳丽、明快的色彩,讲究色调协调,和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喜好趋向密不可分,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梳篦的题材宽泛,主题繁多,不同的主题匹配对应的形状。篦梁上的图案涉及历史人物、吉祥图案、花鸟虫鱼、戏剧脸谱等,生动形象,色彩斑斓。常州梳篦在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过程中也在开发新材料,增加新功能,探索新工艺,更加深入的挖掘梳篦新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梳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民间习俗相交融,在民间礼俗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古时成婚梳子是新娘必需的陪嫁物品。梳子在我国古代丧葬风俗中则作为随葬品放入棺木。以前常州新娘子出嫁梳头时,都会吟唱《梳头歌》,表达对婚姻甜蜜的向往。《梳头歌》的内容是:“月里娑婆树,天高难攀枝。手拿黄杨梳,飞腾喜有时。”常州作古老太太入殓前,女儿或儿媳为其梳头时,都会哭唱《梳头经》,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象征性地梳理三下,然后把木梳放入棺材陪葬。参加吊唁的亲朋好友会带一把篦箕,在祭奠膜拜时,取出在自己头上篦一下,然后放进灵前火盆中烧化。表达逝者慈悲,会把吊唁者篦落的晦气带走的意思。

(三)文化品位的悠远

梳篦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展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梳篦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存在,定然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趣以及价值观念,制作手法、形状、图案、色彩等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常州梳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不仅仅继承了古人的技艺手法、制作技巧,也延续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偏向。并且,随着时间的流转,梳篦的用途及意义也在不断地增加。最初只是为了本源的用途,打理长发,渐渐地变为装饰品,丰富了用途。甚至成为寄托思绪、寄托情感的物件,往往寄托主人的思念、盼望等感情。同时也融入了各种礼仪风俗当中,成为仪式的用品。这些内涵的扩充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与变动。我国考古人员在山西襄汾陶寺清理出的新石器时期的墓葬中,有两件梳篦紧贴得摆放在头骨旁边位置,尖部向内,虽然没有记载是装饰所用,但可大体判断为固定或梳发使用。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插梳的风俗保持下来。汉代女性流行垂髻,插梳风俗偶有中断。魏晋南北朝时,插梳发饰增多,“头作坠马髻,倒枕象牙梳。”唐时梳篦用作发饰成为流行,不论是宫中贵妇,还是市井妇人,都将梳篦插髻作为装扮。唐代的《宫乐图》、《捣练图》中呈现的唐代妇人,头发均用三五把梳篦作发间装饰。从诗词中就能体现出唐代妇女喜好插梳风俗的盛况,如温庭筠“艳带画银络,宝梳金钿筐”;白居易“钿头云篦击节碎,白色罗裙翻酒污”;毛熙震“慵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旖鬓月生云”等。可见这在当时是妇人们非常流行的一种装扮。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梳篦的文化内涵也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变化,既传承以往的内容,也会随着当下的文化趋势调整、扩充新的内涵。随时代的进步,也会有更多融合当下文化元素的新型梳篦出现,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二、常州梳篦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意见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常州梳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从事篦箕制作的人日趋老龄化,无后继者,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关键工序制作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行业不景气使得艺人为生计而改行,部分传统工艺在消亡。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严重地侵害了常州梳篦声誉和经济效益,使困境雪上加霜。国内生产竞争加剧,塑料梳子成本低,逐渐取代木梳,在大众消费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人工费用昂贵,国家禁伐天然树木,材料费用提升,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生活条件改善、各类洗发剂得使用及洗浴设施日益方便,无需梳蓖去垢驱虫,使蓖箕生产直线下降。学艺的过程艰难、艺人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及行业的现状等都影响着年轻人的选择。规划管理中在包装、营销策略、售后等方面欠缺,降低了本身的竞争力,不能彰显产品的文化性、地域性等特点。

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强化旅游纪念品的文化特色,挖掘常州梳篦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游客通过购买旅游纪念品来珍藏留念、赠送亲友或者使用等,因此,旅游当地的纪念品应具有典型性,具有展现旅游地文化特点、与众不同的特质,或者具备实用价值,这样才能达到游客想要收藏的效果。因此,为了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纪念品,凸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在保持传承传统的梳篦特色的同时,将现代理念、文化元素与梳篦进行良好的接洽。在制造中国传统题材梳篦的同时,要保持与现代文化接洽,打开群众市场。比如,除了吉祥图案、脸谱、国画、古代著名器物造型等这些传统文化浓厚的题材之外,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的需要,可以和现代社会的一些新事物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产品来满足年轻人的喜好,或者把两者相结合,兼具古风与现代文化元素等。更要注重结合常州当地的风景名胜、名人故事等进行开发设计,与常州旅游业相结合。以常州梳篦文化为主题设计,在统一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在局部有所变化,促进常州梳篦的形象宣传,也有助于游客的识别。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改变,因此,梳篦的设计要具有创新性。因此,主题、材料、思路等也要不断创新。比如,推出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类主题,将民族元素进行提炼、糅合并加入流行的时尚元素,再根据市场需求趋势进行创造。创作中善于利用新材料或者是创新性的使用旧材料,以达到节约材料、节约成本的效果。根据梳篦的消费人群进行针对性市场定位,针对中高收入阶层和海外游客,推出名贵且具有收藏价值的梳篦;中低收入群体,用普通材料,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等。创新可以随着时代发展,新材料、新观念、新技术、新的加工手段等不断丰富。

对于常州梳篦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宣传,政府应该把梳篦的文化价值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之中,向外传递相对完整的文化理念。厂家要树立品牌意识,对品牌进行特色定位。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注重销售和广告策略的运用,突出特色,增强群众的印象。政府要提供政策和导向支持,加强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从事其设计和生产。并支持合适的高校成立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项目,负责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举办设计比赛,发掘优秀的设计,鼓励群众关注非遗保护与发展。

三、总结

梳蓖不仅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累积,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梳蓖凭借着本身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每一次的完善中找到了新的共鸣,促进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梳蓖的文化内涵被传承下来,并且不断丰富加深。通过改造利用,让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糅合进而延续和再生。使其文化价值充分发挥魅力,成为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现代工艺品。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常州文化
文化与人
常州的早晨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
常州梳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