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蒙恩·福克斯
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之后,英国政界人士正在仔细研究脱欧的具体路径。他们力求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既控制欧盟移民进入英国,又同时保护英国在欧盟共同市场内的贸易地位。
很多英国人对瑞士的情况很感兴趣。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但有权充分参与共同市场。瑞士经济繁荣,失业率低,表面看来似乎是一个在欧盟之外蓬勃发展的范例。
但第一印象往往具有欺骗性。在关键的移民问题上,瑞士正面临困境。
在2014年2月的一次公投中,瑞士公民以微弱优势通过了限制欧盟移民的提议。这听起来好像很正常——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当然应该有权控制自己的边界,控制移民的人数。
欧盟的“红线”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瑞士经济高度依赖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因此10多年来已与欧盟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而瑞士进入共同市场的前提条件是,瑞士必须允许与欧盟间的人口自由流动。
因此,瑞士公投两年半之后,仍未采取任何措施限制欧盟移民,人口自由流动依然如故。
为将公投结果付诸实施,瑞士外交官一直努力与欧盟交涉,试图达成新的协议,但布鲁塞尔的反应冷若冰霜。
瑞士政治智库Foraus的森尼·纳吉说:“欧盟有条红线,他们决不会接受任何限制欧盟移民的限额,因为接受这种限额就意味着人口自由流动的终结。”
英国脱欧的震荡波
纳吉还认为,英国脱欧的决定将使瑞士的处境更加艰难,与欧盟达成新协议的时间表可能不是几个月,而是好几年。
他说:“目前欧盟委员会的首要目标是确定英国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不会允许瑞士‘免费搭车,获得量身定制的新协议。”
但瑞士没有时间拖延。根据瑞士宪法的规定,瑞士政府必须在2017年3月以前根据公投结果制订法律,限制欧盟移民。离这个最后期限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办不到的事”
瑞士政府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遵从民意对欧盟移民实施限额,又同时保留瑞士在共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权利。
前不久,瑞士联邦总统约翰·施奈德-阿曼在蒙古国举行的亚欧峰会期间会见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瑞士外交官私下里对此表示欣慰,因为两位领导人不只是在走廊里握了下手,而是坐下喝了杯咖啡。但是,瑞士并未因此而得到新的协议。
后来,施奈德-阿曼在接受瑞士电视台采访时,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办法,既保持人口自由流动,又尊重选民减少移民的愿望……我们在试图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瑞士的商界领袖对前景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还能否从欧盟招收人才,还是否能够像目前一样享受共同市场的好处。
瑞士商界联合会的杨·阿特斯兰德说:“如果不和欧盟解决这个大问题,瑞士投资者的处境就非常不利。”
折衷办法?
瑞士商界联合会准备提出折衷建议:不设立移民限额,而是设立一个机制,如果某个行业失业率较高,雇主就必须优先聘用已经定居瑞士的求职者。
阿特斯兰德说:“这是一个保障条款。在有些领域,如果移民工人太多,就可以暂时限制移民工作。一个季度或半年后,你可以重新评估形势。”
据信,英国政府可能也在考虑类似的办法。
但很多分析家认为,一个既想让布鲁塞尔满意,又要让瑞士选民高兴的折衷协议,最终很可能两面不讨好。
阿特斯兰德的折衷建议不可能让右翼的瑞士人民党满意。人民党是瑞士公投限制移民的重要推手,该党领导人现在强烈要求政府不打折扣地满足瑞士选民的愿望。
同时,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这个折衷条款优待瑞士人、歧视欧盟公民,可能还是会违反人口自由流动的原则。
再投一次?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像英国脱欧公投后许多人请愿要求重新举行公投一样,瑞士也有这样一个请愿。瑞士的年轻人多数反对限制移民,因此年轻人积极参与这个请愿活动,要求就移民问题重新举行公投。
目前,该请愿已经获得10万个签名,达到了法定门槛。支持再次举行公投的活动人士肖恩·塞拉芬相信,如果选民获得再投一次的机会,他们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他解释说:“上次公投时,瑞士公民被要求从两个制度之间做出选择,一个是他们熟知的人口自由流动,另一个是移民限额。后者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制度,具体含义并不清楚。所以我觉得人们决定投票支持对移民采取某种控制,但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这样做的真正后果。”
塞拉芬认为,现在选民已经了解,让欧盟在人口流动问题上让步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他们有可能会改变想法,转而支持维持现状。
针对英国的警告?
但是,在明年3月的最后期限之前已不可能再次举行公投。瑞士政界人士希望,容克今年9月访问苏黎世时能够带来一个协议草案。
但政治分析家纳吉并不乐观。他说:“欧盟共同市场包含着四项自由权,不可分割。你要进入共同市场,就必须接受人口自由流动。关于这点,欧盟已明确告知瑞士,也将明确告知英国。”
英国一些最极端的疑欧派政客声称,英国离开共同市场也会继续繁荣。但英国商界领袖和他们的瑞士同行一样,对此问题越来越担心。
在英国为脱欧战略而头痛时,瑞士只能耐心地等待欧盟的回应。欧盟对挑战人口自由流动原则的瑞士冷漠以待,可能针对的并不只是这个中欧小国,而是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那个岛国。
(综合整理自英国广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