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宇邹昆霖江英兰
1.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2.兵团农业机械重点实验室
整合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张若宇1,2邹昆霖1,2江英兰1,2
1.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2.兵团农业机械重点实验室
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是提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良好平台,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创新项目、科技竞赛的良好资源,更好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学习,创造更多的学习训练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国家逐步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了国家,企业,学校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此同时,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创新项目和科技比赛种类繁多,形式复杂,级别多样。参赛学生对创新项目和竞赛理解不足,参与过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连续性。使得学生在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不能得到持续、系统的训练。还可能因为知识跨度过大,团队合作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整合运用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资源,对培养我国大学生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在当前万众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大部分高校为扩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影响力,使创新项目的资源更广泛的发挥作用,也设有校级创新训练项目,部分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选拔优秀大学生,设立了企业创新项目。设立这些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项目成果,更重要的是项目过程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每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都是一个广泛综合的训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与此同时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学生之间提供了自我检验和跨院校,跨团队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设计研发的产品的优点与不足,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强项与弱项。此外与同场竞技的同学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创新项目与科技竞赛共同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打开创新之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这些项目和比赛中,学生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学习的热情较高,态度更为积极,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被动灌输,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在项目和比赛中教师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另外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反馈,以便后续改进和提升教学工作。
种类繁多的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整合得当可以合理的锻炼学生能力,实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训练过程。整合不得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大指导教师的无效工作量。科技竞赛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竞赛类和产品竞赛类。知识技能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大赛等。这类竞赛的特点是参赛所需的知识比较集中,集中在一个学科上或相近的几个学科,没有太多的跨学科知识组合,备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单一学科知识。老师可推荐低年级学生或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参加这类比赛。备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产品竞赛类,一般围绕生产实际出现的问题,经过调研和方案制定,然后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最后完成产品设计制作,参与比赛。此类赛事难度相对较大,是以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为核心参与比赛。这类比赛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参赛团队人员多为跨专业组队。指导教师可推荐已经取得研发成果同学组队参与这类比赛,这类比赛可以有效的检验产品和研发人员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发展找到着力点。联接这两种比赛的桥梁就是创新项目。创新项目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完成了从科学基础知识到科技创新作品的跨越。参与人员要完成由单一知识的学生向开发人员的转变过渡。如何将学生开发的优秀产品尽快转变为生产力?创业大赛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训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训练创业的基本能力。指导教师可推荐已经拥有创新成果的同学参加这类比赛。如果创业计划切实可行,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加快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进程。
笔者在整合创新项目和科技比赛资源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指导时,形成了一个简单流程。首先,推荐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其次,帮助学生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再次,指导学生参与产品类比赛,与校内外大学生同台竞技,交流思想,发现不足,共同进步。最后,部分相对比较成熟的作品可以参加创业比赛,为一部分具有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后期创业做准备。
科研创新活动需要用到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科研梯队的建设应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学生培养的目标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首先,项目团队的建设应该是多专业学生跨专业组队,团队成员的跨专业组队使得团队整体研发能力全面多样。队员应来自各个专业,在团队中各自发挥自身所长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其次,每个队员尽量做到“一专多能” 。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的专长,这个特长可以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作品研发过程中时候,每个人都承担自己专长领域的相关任务,使团队的工作效率最优化。在学习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应不断地加强对自己专长领域的探索和学习。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位成员均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在自己专长领域的学习。另外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尤为重要。负责人要整合所有人力物力资源与队员良好沟通,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负责人选定时要考虑到项目的学科属性,尽量安排专于项目涉及学科,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负责。在分工不断细化的同时也需要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协作,现代科研项目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因此,每位团队成员拥有自己专长领域的同时,也要做多个领域的能手。这样的人才不仅能理解好产品各个性能和原理,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研发任务配合项目整体要求,还可以有效的与其他研发人员交流。做到上面要求,就需要团队所有成员在团队中不仅对自己专长领域不对的学习研究,还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学习。每个团队成员都要积极的跟其他成员分享自己最新的学习成果,为其他团队成员解答自己专长领域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终大家得到全面发展。
笔者和团队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积极作用。尝试借助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笔者所在团队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指导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指导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12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多次校内外比赛,共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17项。其中,获得2014年度和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挑战杯”创业竞赛银奖各1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训练,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本科毕业后,大部分人经过继续深造之后或直接进入到了各个科研单位、企业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并且这些学生可以很快适应研发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统筹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了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今后我们还将尝试更加开放的培养方式。通过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校园接触一线生产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尽早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以便日后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鼓励学生依托现有技术成果创立工作室或成立企业,逐渐走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