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 韦其泰 何海玲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了解横县甜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甜玉米发展的历史、发展现状,根据其发展规划及思路,提出了发挥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密切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甜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抓好流通工作,解决甜玉米长途运输销售问题,提高市场占有率;抓好品牌建设等做法和建议,为横县甜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甜玉米;可持续发展;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1—0043—03
横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北纬22°08-23°30′,东经108°48′-109°37′,属南宁市辖区,总面积3464km2,耕地面积6.33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年平均日照时数1778.1h,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日照时数1778h,无霜期338d,年平均降雨量1400.53mm。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甜玉米的生产。
1甜玉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我国农业发展以此为标志全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部署,农业发展需要从思想观念上突破创新加强顶层设计的规划研究。长久以来农业只重视其经济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环境、资源等服务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的恶化并最终反过来影响了农业和经济生产的持续进行与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生态文明也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涉及自然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及其发展的新特点,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甜玉米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发现,实施甜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横县每年种植甜玉米产生大量的甜玉米秸秆,2015年全县种植甜玉米1.62万hm2,产生甜玉米秸秆及鲜苞苞壳30万t,如果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极大的浪费,给环境带来不小的难题。二方面是推动“甜玉米秸秆养牛(养羊)—牛粪种菇—菇料堆制成有机肥一种植有机作物”等一系列综合利用,可有效解决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实现“农业生态文明”提供有效保障。横县甜玉米生产涉及农民2万多户8万多人,推广甜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养牛种菇、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多赢的显著效果。
2甜玉米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2.1甜玉米发展的历史
横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种植甜玉米,当时广西农学院教授在横县校椅镇蕾桥村委开展甜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了广西第一个甜玉米品种——超甜20号,超甜20号的育种成功,使甜玉米在横县得到逐渐推广,并获得了成功。到2000年甜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600多hm2。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横县甜玉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就从2000年的600多hm2发展到2004年的4667hm2,产量5.7万t,产值7500多万元;2005年的8060hm2,产量10.3万t,种植收入1.16亿元;2010年超过了1.49万hm2,产量20.72万t,种植收入达4亿多元,使横县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并带动其它产业如水奶牛养植业的兴旺发展。
2.2甜玉米产业化经营现状及成效
2.2.1基地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横县甜玉米播种面积1.49万hm2,比上年增667hm2;鲜苞总产量20.72万t,比上年增0.4万多t;鲜苞产值4亿多元,同比增0.8亿元。除此之外,农民销售甜玉米秸秆收入1500万元,销售甜玉米笋(即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剥除的未发育的第二苞)收入2500万元。横县共有2.13万户农户9.26万人种植甜玉米,仅甜玉米种植一项,甜玉米种植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2400元。播种面积最大的有校椅镇、石塘镇、陶圩镇。其中校椅镇2010年播种面积6067hm2,鲜苞产量9万多t,产值1.9亿元。
2.2.2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横县共有6家甜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甜玉米能力17万t,即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横县兴辉食品有限公司、广西东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横县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宁市金牌帆船有限公司、横县果宝营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家(兴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家(兴辉、金山、东润、金牌、集盛)。2010年,共有5家企业收购甜玉米,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粒罐头、速冻甜玉米、甜玉米奶等,共收购甜玉米近6万t。5家企业总产值3.06亿元,其中甜玉米加工产值1.94亿元;上交税金1362万元,其中甜玉米加工部分上交税金831万元。广西东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资产27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1962万元,安装有当前国内先进的全套速冻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万t。拥有员工200多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70多人。2010年生产总值7949万元,上交税金347万元,企业利润446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以速冻甜玉米为主,兼有速冻甜玉米笋、速冻马蹄、速冻芒果等速冻果蔬类食品。2006年获得广西粮食骨干加工企业,落户六景工业园区。
2.2.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在甜玉米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0年,横县共有从事甜玉米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家,带动农户5250户,帮助农户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1000万元。此外,有大批甜玉米中介组织、经纪人为甜玉米流通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其带动下,横县甜玉米鲜苞大部分销售到县外、区外。
3发展规划及思路
3.1扩大种植面积。到2015年横县甜玉米播种面积发展到1.67万hm2,年产鲜苞25万t,2020年全县甜玉米播种面积发展到2万hm2,年产鲜苞30万t。把横县建成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
3.2加强甜玉米新品种的引进和种子市场管理.从源头上抓好甜玉米产业的发展
3.3加强对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建立优质甜玉米生产基地,鼓励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核心标准化基地,重点建设校椅镇山口、陶圩镇六秀为核心的两个万亩基地,通过这两个基地的发展推动全县甜玉米产业的迅速发展。
3.4大力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5开发利用甜玉米副产品,延长甜玉米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两个以上的“甜玉米种植—养殖水奶牛、育肥牛—种植蘑菇—种植甜玉米”循环农业模式的专业村。
3.6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普及一年三造,推广一年四造。
4甜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建议
4.1发挥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横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同时,农民种植甜玉米有丰富的经验,在广东省种植甜玉米的大部分是横县的农民。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的调研,把甜玉米列为横县重点发展的八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吸引外出农民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甜玉米产业。制定《2011-2015年横县甜玉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争到2015年,横县甜玉米年播种面积达到1.67万hm2,鲜苞产量达到25万t。
4.2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目前全县种植的甜玉米90%以上都是“华珍”品种,品种已经逐渐退化,因此必须引进新的优良品种,代替“华珍”品种。同时大力推广甜玉米“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特别是甜玉米免耕技术的推广,使甜玉米实现了一年种三造甚至四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促进了甜玉米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
4.3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甜玉米产业的关键来抓,充分发挥现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与壮大龙头企业。
4.4加强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今年以来,发展以校椅镇、石塘镇、陶圩镇、莲塘镇为重点的甜玉米生产基地,共建立了优质甜玉米生产基地2667hm2,为企业提供量大、质优、稳定的原料。
4.5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密切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
4.6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甜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及推广“甜玉米种植—秸秆养牛—牛粪种蘑菇一蘑菇培养料还田种植甜玉米”等种植甜玉米循环农业模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
4.7大力抓好流通工作,解决甜玉米长途运输销售问题,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重点考虑解决冷链运输问题,通过原产地建设冷库,增加冷库运输数量,延伸销售距离,扩大销售空间,为横县甜玉米鲜苞销售提供保障。
4.8抓好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与合作组织注册甜玉米商标,打造横县甜玉米品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横县甜玉米作为横县茉莉花之后的另一张横县地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