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未宏
“费改税”一旦实施,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缴纳排污费不规范的企业,及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照顾”的企业。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向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4类污染物排放生产企业征收环保税。1979年确立的环保排污费制度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环保税即将征收,将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如何应对?
利大于弊
环境保护税法从动议到草案出台,已近10年。
环境保护税的推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式为主,转变为市场手段为主。此次“费改税”将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有效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支付与部门干涉等问题,另一方面,税收加大促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加速环保投资,同时每年500亿元的环保税将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对草案进行说明时表示,本次立法是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以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作为环保税的税额下限。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各地调研时,多数企业普遍反映,如若“费改税”实施,企业的税负并没有增加。部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甚至认为,费改税可谓利好消息,有利于不同的经济体在平等环境下展开竞争,有利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据悉,每个省区市都有大量重点污染企业因“政策性免征”不用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减免成了一些地方政策优惠“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甚至成为个别人权钱交易的“筹码”。“费改税”一旦实施,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缴纳排污费不规范的企业,及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照顾”的企业,强制力度会加大。此外,污染物容易计量的行业如造纸、化工行业,今后的压力也会比较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企业降成本和减税的大环境下,环保税的整体基调偏于“柔和”,例如不对二氧化碳进行征税,对农业污染、机动车尾气等进行免税等等。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环保税的征收只会向最低标准看齐,并不会提高税率,没有真正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却在出现。首先是征收难题。环保税作为国内首个特殊的专业化税种,其核定(环保部门)和征缴(税务机关)处于“两张皮”状态,必须由地方环保局先对应税污染物进行核定,税务机关才能据此征税。环保部门作为征缴依据的核定者,能否不受地方行政指令等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成为环保税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
其次,环保税应当明确纳税主体权利与义务,除了与资源税、增值税等部门协调外,还要与已实施的排污费、矿产开发保护费等税费相协调,逐步完善配套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尹中卿认为,收入归属不清可能造成征收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相互博弈,使用方向不明则可能导致环境保护税开征受阻。环保税开征,务必要遵守税收法定的基本程序,究竟该向谁收、用在哪儿、如何监督,应第一时间向公众交代清楚。
影响分析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表示,设立环境保护税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税收,而是为了建立机制,鼓励企业少排放污染物,多排多缴税,少排少缴税。
根据《意见稿》,环保税的重点监控(排污)纳税人,是指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酿造、造纸、发酵、制糖、植物油加工)、纺织、制革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纳税人及其他排污行业的重点监控企业。这意味着,一旦环保税征收,上述行业将受到更显著的影响。这将有利于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对当前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将产生促进作用。
从征税对象上看,四大污染物中大气污染物将占“大头”。按照草案征税标准,约90%来自大气污染物,约10%来自水污染物。从行业来预测,大气污染物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缴纳的环保税,占全部大气污染物环保税收入的88%。水污染物中,化工、造纸、医药、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发酵和酿造、制革等8个行业缴纳的环保税将占8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段炳德认为,未来环保税实施,有两类企业将会受益,第一类是一直比较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比如部分央企,其排放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样的企业在竞争中会因为环保措施成效显著而承担更少的税收,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二类受益企业是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企业,如污水防治、废气治理、固废治理等行业企业,环保税实施后将获得更多业务机会。第二类企业包括部分从事环保的第三方企业,也包括部分企业集团的环保部门和环保业务板块。第三方环境监测和环境审计将发挥重要作用,而第三方企业会因为业务专注、专利技术和人才储备在工业园区和传统产业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中获得更多机遇。
有机构认为,环保税推出,将会对整个行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上游产业优胜劣汰,加速僵尸企业退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投入环保积极性的提升,企业减排意愿增强,环保投资将加速,相关环保企业将受益匪浅。
如何应对
在如今的大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之路是绿色转型,谁首先转型,谁就将抓住机会。从已公布草案可以看出,国家对环保型企业将有更多倾向性,后续也将出台更多环保政策,这对于提前转型的企业将是一大机遇。
此外,企业也必须具备长远发展意识,积极应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具有环保性质的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实际上,政策性法规对行业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个体企业的成本投入流向等,由此对行业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
环保税从立法到实施,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展开协商、讨论甚至博弈。如怎样实现充分征管、如何测算应税污染物的计税依据,能否做到既维护社会利益,又维护行业、企业的正常利益,既强化对排污企业的刚性治理力度,又防止出现过度征税倾向等等。
最高法中国应用法研究所所长蒋惠岭说,不能奢望一部环保税法来解决所有的环保问题,应当与其他环保手段紧密结合,将环保税法与税收征管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相协调配合,协同共进,水才会更碧绿,天才会更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