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乐
《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国产电影在创作内容与类型上增添了很多风格、形态、题材、主题的形式。一批70后,甚至80后和90后的青年导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善于迎合市场、结合IP、融合当下互联网文化,以新的创作思维与话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影院。当看到这些年轻导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主力军时,我们不由得去思考:这些年轻导演是否能称为第七代导演,他们的创作方向是什么,是否遇到了困境和瓶颈?
难以归类的青年导演
从电影史角度讲,代际命名是从第五代导演开始逆推划分的。先有了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以后,才往上追溯一至四代,往下传承到第六代。
代际的划分是对一定时期电影美学结构的追求和创作风格的总结,它是划分各时代电影风格的量尺和对一个电影历史事件的命名。当有人开始抛出第七代导演的概念时,却没有得到影视行业的认可和响应。
对此,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赵葆华表示,未来我国不会再有第七代导演的提法。如果说再有第七代,纯属炒作行为,因为现在的年轻导演并不具备普遍性、群体性创作特征。“最初代际是指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导演。但现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跨界做影视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影片叙事形式多变,没有共同的特点。”如果非要为这个群体设立一个称呼,赵葆华认为称“青年导演”最合适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青年导演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策划、编剧、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赵葆华指出,艺术多方面的经验和了解受众人群的想法,使得他们在影片上往往比过去科班出身导演的影片更具丰富性和内涵,更适合大众市场的观影口味。并且,很多青年导演不再只关注艺术性的表达,而是更看重投资回报和市场的影响力。
以宁浩、薛晓璐、乌尔善为例。其最初都是从事美术、文学、油画等专业,后期因为兴趣才进入电影学院受正规教育。虽然这些青年导演是半路出家,但却惊喜地创造了《疯狂的石头》、《北京遇上西雅图》、《鬼吹灯之寻龙诀》等高票房的电影。并且,也打破了过去只有电影科班出身才能做好影视的说法。
与此同时,明星转导演这部分群体也不可小觑。作为电影造就的明星们,其本身自带粉丝,在转行做导演的同时,拍摄资源和宣传效应自然比其他涉猎影视行业的新导演要游刃有余。
如徐峥的《泰囧》、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姜文的《一步之遥》、邓超的《分手大师》……都获得过亿的票房。尤其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终突破7亿多票房进入内地影史观影人次排名前10位,赵薇成为单片票房最高的华人女导演。“明星导演顺应着时代消费的潮流、自身的利益和定位,获得名利双收的美誉。‘演而优则导形式在未来的影视市场上将会越来越多,也许会成为中国电影导演的一大典型现象。”赵葆华如是说。
赵葆华指出,纵观这些青年导演,虽年龄、阅历、身份、行业不同,但在面向市场的同时,创作类型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那么在创作作品中,青年导演倾向哪些创作类型?
青年导演注入新的创作类型
“现在的青年导演多为70后、80后,其冲力和潜力较大,能够发掘的东西也更多。”赵葆华说道。“他们正是成长于这个时代,善于拍出与当代人有共鸣的作品,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优势。”
以可以影业集团、中经影业联合出品的励志爱情网剧《整容攻略》为例。该片导演陈泳旭向《经济》记者介绍,拍这部剧的想法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整容已经从敏感话题变成热议话题甚至是时尚话题。而这部剧初衷就是想表达“整容即拯心”这一观点。“所以对整容我们毫不避讳,对拯心我们不遗余力。希望这部剧可以称为‘现象级,让更多人看到。”这样既迎合市场的需要,同时也引导受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此外,随着导演、编剧、演员、受众年轻化,电影题材“轻类型”化,青春系列影片也形成完善的影视类别。可以说,青年导演与青春片的涌现,喻示着中国电影正悄然步入改朝换代的时刻。
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刮起一阵青春怀旧风后,国产青春爱情电影开始主打校园怀旧牌。2010年前后,《老男孩》、《中国合伙人》、《全城高考》、《匆匆那年》……一系列青春类型电影密集上映瓜分巨大票房成绩。高晓松在担任《同桌的你》监制时曾说:“当一个时代向前走得特别快的时候,怀旧就会成为必然的主题。因此,青春爱情片也成为电影市场上永远的常青树。”
总体来说,在2014年,16部票房3亿元以上的国产片中,近一半是主打爱情片和青春片。《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影在创作主题、作品类型、题材风格和观影人群上都呈现出青春样态。2014年票房排名前30位的电影中,爱情、喜剧和青春3种类型共同撑起了中国国产片近70%的票房。
发展路程困境难免
赵葆华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导演正赶上中国电影高歌猛进的好时代。在2002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电影年产量才88部,票房9亿。然而2015年电影年产量达686部,票房440.69亿。并且我国整体银幕量达33000块,平均每天增加银幕22块,中国的影视市场被世界瞩目。
“但这并不代表青年导演可以毫无压力地去创作。众多青年导演都像野草似的各用自身方式去生长,那么谁具有市场说服力,谁能为这些青年导演买单、谁能产出既迎合市场,又能引领市场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赵葆华说道。
首先,很多青年导演面临着资金缺口问题。《城》的导演林尔浩表示,资金,是制约我们青年导演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林尔浩直言不讳地向《经济》记者说,“虽然现在电影的传播途径非常广,可以通过银幕或者视频网站发布。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拍电影的开销越来越大,又有多少人愿意投资给一个青年导演冒险呢?”林尔浩表示:“《城》这部剧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只能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小制作,效果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陈泳旭对此也认为,现在电影圈里,不缺乏锦上添花的人,但缺雪中送炭的人。青年导演需要大制作,在资金方面的确很困难。“所以只能务实,片子资金方面自己控制好。”
其次,生活准备不足、艺术准备不足也阻碍了青年导演良性发展。赵葆华表示,大多青年导演的专业理论和对生活感悟并没有第五代导演扎实。“第五代导演是经历过下乡,经历过复杂时代磨练,对生活有深厚感悟的群体。在这种生活经历下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深厚文化底蕴。”
然而,众多青年导演所处的商业制片环境,使他们本身过于浮躁,不能够心平气和、娓娓道来讲好一个故事。“中国影视发展速度过快,势必会影响这代电影人心态。时代所塑造的成功模式过多,大家却忘了自己在乎什么,想要什么。”赵葆华如是说。“众多的青年导演思想过于解放,这一点实质是好的。但创作的作品不应无遮无拦,只为娱乐化。”增加导演和编剧责任感,并对其扶持有加、引领有加,才能形成良性的电影大方阵。
赵葆华最后指出,每年好莱坞电影流入中国34部,其凭着大宣传、大制作、大成本,已在国内市场上实施“地毯式”轰炸。所以,为了守住我国电影文化阵地,就要求青年导演在创作中注重文化性、多样性,创作出既能迎合市场,又能引领市场的好作品,这样中国的电影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时下青年导演告别了第五代导演的历史情怀与第六代导演的私语话创作,呈现出“消费主义类型化青春”的创作形式,他们的诞生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变化。在我们无法归纳新一代电影人类型的时代,我们只能以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