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
“过去的20年,日立电梯在中国的销量突破了50万部,创造了新的行业纪录,现在我们正在为广州第一高楼——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制造分速达1200米的超高速电梯。”2016年5月1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上,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水本真治说。
2015年4月,水本出任总裁。这位1979年入职日立公司,其后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参与过日立集团众多在华企业的设立工作,熟悉中国业务的日立集团最突出的高管,被派遣到了集团最为重视的电梯公司。在日立电梯成立20年,销售总量达50万部的基础上,水本需要让日立电梯更上一层楼,率领公司进入下一个以“创新”为中心的新发展阶段。
全面推行创新理念
中国电梯事业与房地产紧密相连,在房地产愈发趋于饱和阶段的时候,电梯业是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们不禁开始怀疑起来。
日立电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强化社会创新事业,加快推行创新理念。
水本曾在2009年回日本日立总公司都市开发系统工作过几年,业务内容正是和电梯有关。2014年水本重返中国市场时,带来了日立全新的创新思路,准备在中国铆足劲,推广新理念。
产品创新,首要讲的是强化本土研发能力,让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这也是日立电梯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日立电梯在中国有5个研发机构,包括亚洲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扶梯研发中心、电机研发中心及日滨科技研发中心。“在日本我们有水户研发中心,和中国的5个研发中心组成了‘5+1的研发体系。”水本对《经济》记者介绍说。在“5+1”的研发体系中,有1100多名专业人员从事研发工作,到2016年这个体系已经获得400项专利。
而5月的上海国际电梯展,更是显示出日立电梯在技术、销售能力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创新思路。通常意义上的放心、安全,这些自不必说,《经济》记者看到,在电梯展上日立电梯在显示其人性关怀时,提出了“HUMAN FRIENDLY”的理念。换句话说,可以解释为“人性化”,并以此为主题展示了各种最新技术。
展会上,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泽强通过幻灯、视频等方式,向来参观的建筑厂家等,详尽地解说了日立电梯从城市交通的各种细节入手,进行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研发和设计,以满足城市发展更多元的需要,打造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情况。
比如在安全舒适需求上,日立创新的自动扶梯及人行道产品全面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产品配置了包括梯级安全设计、服务支援系统、区域检测传感装置等超过30处的安全保护设计,大大降低了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再比如,在自动扶梯出入口位置,有完善的防夹安全保护方案及矩形盖板保护设计。而在中段位置,则利用了智能安全的传感检测技术进行实时异常监测,一旦乘客上躯体伸出扶手带外,电梯将发出语音提示,减小乘客的摔倒几率。
针对乘客们的无意识体验,产品通过超视觉安全边界的优化、清晰安全搭乘引导区的设置以及符合人体工学的扶手设计等,解决了乘客无意识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水平人行道的产品设计上,除了有标准的1米宽踏板以外,还可选择1.4米宽踏板,既可加强水平人行道运输的搭乘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对客流的运输能力。
易泽强还用幻灯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日立产品中针对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电梯安全事故多发而研发设计的减速状态。即自动扶梯的正常运行速度为30米/分,日立电梯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智能识别入口处乘梯者的状态,当小孩或老人以较慢步速进入搭乘引导区时,自动扶梯将自动调整速度至20米/分,以保障小孩或老者的乘梯安全。
同时,水本真治总裁在电梯展上对“HUMAN FRIENDLY”这一理念也做了更详尽的解释:“我们所理解的创新,不仅仅是以技术、产品为起点的创新,更是以需求为起点的创新。我们希望让人们在城市中的移动变得更为舒心。因此,我们将设计和技术充分融合,来满足人们的无意识行为,并将其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在各种领域的实践运用,使这些接触点得到切实具体的体现。”
智能制造让产品贴近市场
在创新理念下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如何在中国生产,特别是在全球迈向工业4.0的发展阶段,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能制造成为各大企业的必由之路时,日立电梯智能转型该如何做好,这是参加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的观众及中国电梯行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对此,水本真治总裁谈道:“美国有Industrial Internet(工业互联网),德国有Industrie4.0(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日本有Society5.0(社会5.0),这4个概念的共通点即在于‘通过IT技术让人们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与日立提出的‘HUMAN FRIENDLY这一理念方向一致。”“HUMAN FRIENDLY”是日立智能制造的直接指向,即通过“人性化”来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对自身产品设计及服务理念进行升华和统一,重新检视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方向,将人性化事业的开拓作为新的战略目标。
“中国各地富有极强的地域性,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要尽量贴近市场需要”,在日立电梯上海制造基地,水本对《经济》记者说,“近年中国的新梯产业市场逐步放缓,但中国的电梯服务业将逐步走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未来日立电梯将继续加强旧梯改造、旧楼加装、新型维保业务的事业发展。”
从公司展示大厅的介绍内容看,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像国外媒体预测的那样受到雷曼冲击的打击,反而脱颖而出,迅速扩大了在世界经济规模中占有的比重。上海地区房地产进入到了更加辉煌的时代,电梯在上海地区也卖得特别好。2009年,日立在雷曼危机冲击世界经济的时候,在上海设立了电梯制造基地,回应了上海地区对电梯的需求。那时如果是通过在广州或天津的制造基地向上海市场输送电梯,就很难在上海抢占重要的市场了。
“我们在向西拓展。”水本说。2013年,日立电梯成都制造基地开业,这便是日立电梯(成都)有限公司,也是日立电梯在中国的第5个制造基地。日立在电梯业最有发展潜力的西部地区,布下一颗重要的棋子。“这里集结了日立电梯的先进技术,让智能生产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水本接着说。
现在,日立电梯在中国东(上海)、南(广州)、西(成都)、北(天津)4个地方均有自己的制造基地以及区域工程服务中心,能全面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东南西北全盘布局中国的服务网络,导入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遥监系统、服务团队和检修设备,这让日立有了最优化的拓展中国市场的条件。
用智能化维保服务开拓市场
“和其他产品不同,电梯产品的安装需要一线工作人员不仅技术过硬,工作态度也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这方面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十分严格。”水本对《经济》记者说。只有安装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水本介绍日立的做法是,安装工作要为客户量身定制具体的安装方案,安装过程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对工程服务商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同时,人们知道,日立既能生产电梯、高铁等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设备,也具有世界一流的IT信息处理技术,并正在大力推进数字解决方案事业,强化IoT(Internet of Things)平台的开发和构筑。水本谈道,“IT的普及带来了人与物的全面互联,数字产业革命的兴起使数据分析学、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商业推动力。日立将物联网收集并积累下来的电梯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让研发、生产、安装、保养、改造等连结协调的各单元间实行合纵连横,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与服务。”
《经济》记者在日立电梯上海制造基地的遥监中心看到,日立生产、安装及负责售后服务的在保电梯,其运行情况全部显现在了大屏幕上,哪台电梯发出预警信号,求助电话打给了谁,目前谁在奔赴现场,从电梯的大数据分析来看大致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该问题是否已经通知给了现场或者是正在奔赴现场的专业工程师,都一目了然。
“有了这样的智能化维保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水本说,“日立电梯是行业内率先实现依托物联网进行电梯售后服务的企业,目前日立云服务中心监控和记录着超过10万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日立电梯在中国拥有超过85家、覆盖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营销公司、分公司,再加上近年来打造的智能化维保服务体制,让其能够迅速拓展市场,在短短的20年里,在中国实现50万台电梯的销售记录。
日本一年的电梯需求量大致在1.8万台左右,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产销量占全球2/3的中国市场近些年来才正式开始发展,中国在大力开发内陆城市的时候,电梯的市场需求很大。同时过去几十年使用的电梯,今后也开始逐步进入更换阶段。在了解到日立等跨国企业的电梯特点后,经济上不断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更希望使用日立等世界500强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日立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水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他现在正率领日立电梯在中国的18000多名员工,奋力在生产、研发、销售着电梯。“日立电梯将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点,通过社会创新力量提供各种优质的解决方案,全面推进以电梯为首的楼宇系统事业,顺应移动系统不断革新的需求,在创新中开创未来。”水本说。对于在中国开拓出新的市场,他胸有成竹,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