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飞 蒋雅竹 孙潇凌
(1.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 广西 柳州 545006;2.广西大学图书馆 广西 南宁 530000)
能力贫困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广西七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
高飞1蒋雅竹1孙潇凌2
(1.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 柳州545006;2.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 南宁530000)
以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广西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管理现状,探寻了利于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可行性模式,为高校勤工助学学生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
能力贫困理论;勤工助学;高校图书馆
能力贫困理论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印度)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贫困人口贫穷的根本成因并非由于收入低下,而在于贫困人口的可行性能力缺失。关注贫困者的能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贫困者的能力,才是改变贫困的根本之道。能力贫困理论从能力提升视角看待贫困,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局限,为高校图书馆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该理论启发我们,帮扶贫困生的决定性任务不是用微薄的工资对其进行经济“输血”,而在于培养贫困学生增长摆脱贫困的能力,使其自身具有“造血”功能。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1]。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2007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贫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2]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贫困学生在校园创造许多勤工助学的机会,高校图书馆因其浓厚的书香氛围受到许多在校贫困学生的青睐。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发展现状,本文以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贺州学院、百色学院、河池学院以及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七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这七所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共计发放323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5份,有效问卷率为97.5%。这七所高校囊括有重点大学、地方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从地缘上分别位于广西的南宁、桂林、柳州、百色、贺州、河池六个城市。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此次调查研究范围广泛,数据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
1.1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整体情况调查
经过对315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在招聘数量上,七所学校差别很大,从9人至180人不等。招聘人数的多寡,主要由各校图书馆的人员需求量和勤工助学队伍的稳定性两个因素所决定。在招聘方式上,各高校图书馆会定期举办招新会(招聘新成员的简称),经甄选,吸收那些生活困顿、有工作愿望且比较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做勤工助学。一般这样的招新对招募成员有具体数量的限制,有的高校预先设有限量要求,也有高校以“补空”(补缺空位)原则招聘新人,如广西大学。在参与工作上,以流通、阅览等部门工作居多,负责的工作以简单易操作的服务性工作为主。在七所高校中,唯有广西大学有2%的勤工助学学生参与了较深层次服务——科技查新工作,此项工作对信息检索技术和水平的要求都较高。在年级分布上,除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他高校都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这两个年级。在发放工资金额上,各校从160元到320元不等。每个学校制定的政策不同,有的高校定额每小时报酬,再根据实际工作的时长计算报酬,一般规定每月最长工作时间,如广西师范学院和贺州学院。也有学校根据勤工助学学生当月的实际表现,把报酬划分为不同档次进行发放,如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见表1。
表1 广西七所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状况
1.2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调查
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理由的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理由是能促进自身能力发展、改善自身经济状况、图书馆有利于学习,分别占70.2%、60.6%、58.1%。此外,罗列理由还包括“有集体归属感、喜欢图书馆氛围、结交朋友等”。从这组数据中可看出,虽然很多学生勤工助学的最初原因是想改善经济状况,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他们对自身能力增长的需求要高于经济需求。见表2。
表2 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理由(可选多项)
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勤工助学中你最希望哪些能力得以提升”的调查中,如表3显示,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分别以 69.2%、65.4%、54.3%支持率位居前三。据调查,贫困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 “老、 少、 边、 穷” 地区,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条件的落后,这些地区的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很难有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不足致使许多贫困生在生活、人际交往[4]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少贫困学生都长期存在失落感、自卑感以及缺乏自信心的现象[5]。
而在实际勤工助学中,图书馆贫困生的能力提升是有限的。对于“你是否在图书馆勤工助学中分别增强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六项选择中,七所高校315名图书馆勤工助学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表4可看出,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比较而言,各方面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大家的预期仍有一定幅度的落差。关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许多勤工助学学生认为在图书馆工作后对纸质和数字资源利用方面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关于适应能力的调查反馈:工作相对枯燥、减少了休息时间、感受不到和其他人一样的成长乐趣。从表3的对比可发现,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表3 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可选多项)
表4 在图书馆勤工助学中实际能力的提升情况
2.1促进贫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校贫困生作为大学弱势群体,他们的发展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在大学前的教育中迫于经济压力的问题,应享有和其他非贫困生相同的教育资源、健康条件被无形剥夺了,造就了这些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就业压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比同龄人更多的问题。图书馆为勤工助学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勤工助学学生认为比其他在校生能更好掌握图书馆资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善于利用信息检索知识的查找资料、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类图书的大量阅读、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可以缩小、弥补甚至赶超与其他在校大学生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先天差距。
2.2帮扶贫困大学生增长摆脱困境的能力
如果说高校提倡的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那么推动能力发展则是解决服务社会的本领问题[6],这对经济困顿的勤工助学学生尤为重要。通过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内在品质,引导勤工助学学生正确面对贫困,形成开朗、乐观、健康、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在逆境中奋发成才。并充分认识到资金资助只能解一时之需,能力培养才是根本,才能更深层次帮助到贫困生,以达到帮扶解困的目标。这也是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所提倡的关键所在。
高校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有偿性、实践性、教育性等特点,有偿性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经济帮助,而其实践性与教育性将可能影响到勤工助学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对现实情况的探析,目前勤工助学工作存在岗位单一、内容简单,学生工作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较差,人员流动大、缺乏责任感等诸多问题,作为用人单位同时也是教育者的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勤工助学学生各方面能力:
3.1多设置一些知识技术型的岗位
以往图书馆为勤工助学学生岗位设置的都是打扫卫生、整理书架、上架图书等“体力”活儿,这些工作简单易学,鲜有知识技术含量,缺乏挑战性,工作的新鲜感一旦消失就会直接造成职业倦怠心理,长期以往直接影响到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为勤工助学学生多设置一些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于一体的岗位,让他们有学习和进步的空间,并能在这个岗位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现在国内少数高校开始让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到“图书馆新生教育”中,图书馆可以将勤工助学学生打造成熟知图书馆资源和利用的 “真人书”[7],通过沟通和演示,帮助同学们掌握图书馆资源。这种“真人书”式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使勤工助学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升,而且可使勤工助学学生与被服务的在校大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长期从事这些工作会使勤工助学学生逐渐摆脱自卑感,增强自豪感和成就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此外,当前社会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高校图书馆可以让勤工助学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服务性工作,通过接触社会累积阅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首先需要解决勤工助学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勤工助学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瞧不起简单的工作的心理。可是图书馆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反复重复的琐碎工作,所以图书馆应引导这些学生剔除这种错误的思想。针对勤工助学学生纪律涣散、工作责任意识匮乏等问题,图书馆应多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多引导少批评,通过良性沟通改善这种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通过就业培训数据库以及专业讲座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此外,对于勤工助学学生工作应定期进行总结,通过循序渐进地不断改进使其专业技能得以提升。清华大学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出了把勤工助学系统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课堂这一观点[8]。
3.3创新勤工助学模式
随着勤工助学体系的发展,勤工助学模式的内容、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台湾著名老牌学校忠信高级工商校所有必要的校园工种如工人、保安、厨师全是由学生自己去做[9]。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对经济困难学生除了在经济上资助外,同时又给他们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受助学生通过在肯德基餐厅打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社会,主动融入社会[10]。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启了以项目承包方式下放给学生团队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11]。比如流通部的上架整架工作,他们的具体方式是:图书馆列出每年需上架的图书量并提出对排架的基本要求,根据所需人员数核算出年度酬金,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公开招募学生团体来完成,学生团体负责人自行负责招募工作人员并进行自主管理,目前项目承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此外,打破以往固定岗位的管理运作模式,依据勤工助学学生的个体需求、兴趣爱好、工作表现等适时地进行轮岗工作模式也是值得高校图书馆尝试的。总之,勤工助学模式的多样化创新发展无疑将有助于勤工助学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3.4为勤工助学团队搭建创业平台
勤工助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美国百森商学院为大学生设定的“创业遗传代码”的理念,确立就业是不断创业的动态人生观[12]。处于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社会,作为培养勤工助学学生的高校图书馆应“未雨绸缪”,为这些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创业平台。现在有些高校开始把图书馆内部的“咖啡吧”、“小超市”这样的营业场所交给勤工助学学生自己经营和管理,这种做法极大地鼓舞了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热情,也为他们未来踏入社会积累了创业经验。对于提升勤工助学学生社交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1]刘凤红.大学生勤工助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6-03-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581/200708/25280.html.
[3]郑晓芳,张静.贫困大学生综合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2):93-95.
[4]邱霁扬.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及救助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黄锦生.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6]吴冰.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7]杨婷婷.高校真人图书馆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8]庄玫,刘春红.图书馆的特殊“馆员”——试论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5):88-90.
[9]吴玲玲.高校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以西南大学为例[J].新校园:上旬,2015,(2):155-156.
[10]张刘东,白晶晶,龚涛.勤工助学工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功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5):13-14.
[11]韩丽风,王媛,刘春红,等.学生读者深度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清华大 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4):26-30.
[12]郝菲菲.高校勤工助学的发展及功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12-14.
本文系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能力贫困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模式研究”(KY2015LX187)的研究成果之一。
G251
A
2016-06-06责任编辑:孙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