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急诊科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10-10 10:36:56艾美花黄华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5期
关键词:急诊科科室报告

艾美花黄华玲

PDCA循环在急诊科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艾美花1黄华玲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科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3月1日~5月31日随机抽查危急值记录及相关病历125份,通过PDCA循环管理后再次收集资料,2015年6月1日~9月30日随机抽查急诊科132份危急值记录及相关病历进行调查,进行前后对比。结果 经过PDCA管理后,危急值记录完整性,危急值接收的准确性,医护有效沟通,及时有效的处理,规范的记录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应用在急诊科安全质量控制中起关键作用,真正实现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国际安全目标。

PDCA循环;急诊科;危急值;管理

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时机[1]。危急值是JCI评审医院患者六大安全目标之一,我院将危急值处理时间≤50 min的病例符合率大于80%作为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急诊科收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快,尤其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严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极不稳定[2],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甚至危及生命。若未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处理流程,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我科危急值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科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的危急值管理作为科室的重要监测指标,取得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起止时间2015年3月1日~9月30日,引入PDCA管理前数据收集于2015年3月1日~5月31日,共危急值125例次;引入PDCA管理后随机抽查2015年6月1日~9月30日132份危急值相关病历。两阶段的病例总数及患者特点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PDCA管理方法

1.2.1 现况分析 对2015年3月1日~5月31日调查的危急值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检查标准以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为核心及在JCI检查过程中的评审要素制定的查检表。主要存在:

(1)危急值登记本记录不完整,有缺项及漏项涂改。

(2)护士在接到检验科危急值电话未执行回读确认。

(3)护士未在10 min之内报告医生。

表1 急诊科PDCA执行前后危急值执行情况比较

(4)护理记录未准确记录接收危急值的时间及遵医嘱进行的处理措施。

(5)医生未在30 min内处理患者。

(6)病例记录中无处置完成情况。

1.2.2 原因分析 (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科室质控小组缺乏监管,未认真、严格督促医护人员落实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2)科室相关培训力度欠缺,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对危急值的意义,报告处置流程不熟悉。(3)执行力不足:部分人员虽然对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能够熟知,但执行力度不足,没有规范落实到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4)缺乏奖惩机制。

1.2.3 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 (1)规范危急值管理流程,严格按照危急值制度进行管理。①值班护士接危急值报告后及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危急值登记本放置在护士站电话旁专用抽屉,以方便获取及时记录。登记的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具体记录到分钟,患者姓名,病案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回读确认,报告者姓名,报告者电话,接电话者姓名,被通知的主管医生姓名,报告医生的时间具体到分钟,逐项填写。尤其重点加强护士接到危急值电话回读确认执行率。②护士记录完危急值立即报告主管医生确保在10 min之内。③如遇主管医生遇大抢救,则由主管医生依次汇报值班医生、二线医师、科主任,同时医师接危急值报告后及时签字确认,并根据情况做出处理,必要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确保在30 min内给患者做出恰当的处理。④认真做好医患沟通,及时将处置情况进行病程记录(危急值病程记录),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要反映后续病情变化及处置情况。(2)加强危急值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组织全科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由专人负责,同时在早会时间进行反复培训及固化,考核由书面考核与提问考核,由科室JCI督导员进行全员提问考核,由护士长及科主任在工作中随机提问落实,做到人人过关。(3)在科室的护士站备常见检验检查各项危急值的范围,以便护理人员及时查阅及学习。(4)科室组织医疗护理督导员进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整改,落实到个人,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危急值登记本及相关记录。(5)建立奖惩机制,每月对危急值的管理进行考评不规范处置扣个人质控分1分,完成好的医务人员个人质控分加2分。

1.2.4 监测评价 整改措施实施后2015年6月1日~9月30日随机抽查急诊科132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根据调查表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DCA循环进行前后危急值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比较,危急值记录完整,护士接收危急值后回读确认,医护有效沟通,处理及时规范,记录规范,这5个危急值关键环节执行率均较PDCA管理前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CA执行前后危急值执行情况对比,见表1。

3 讨论

通过PDCA循环的方法对危急值进行管理,提高了我科危急值管理的规范性,从表1危急值记录的完整性从56.8%提高到80.3%,回读确认从60%提高到100%,医护有效沟通从59.2%提高到87.9%,处理及时规范从57.6%提高到94.7%,护理记录规范从52%提高到90.9%,各方面提高的主要原因为:

(1)严格执行危急值的制度,重抓落实。

(2)医护人员处理危急值意识提高。

(3)根据执行情况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4)针对急诊科的工作性质规范了报告流程减少了医生因为抢救其他患者而延误存危急值的处理。

(5)积极的整改执行中存在的各种细项问题。

危机值的管理涉及的细项还有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危急值关键环节中的五项进行分析及PDCA循环。

3.1 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持续质量改进

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危急值制度执行,根据科室的具体执行情况定时进行总结分析,使用PDCA循环对危急值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加强科室的监督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认识及重视度。急诊科工作特点致使仍然未能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危急值管理仍需持续质量改进,为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及为下一轮PDCA提供数据及依据。

3.2 加强医护之间有效沟通

在危急值管理中,护理人员是关键,护理人员是危急值第一接收者,最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危急值[4],接收的危急值能否准确无误报告给医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做好与检验科室及临床医生的无缝连接,使医护能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抢救。提高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以及检验科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有序、连贯、有证可循的体制操作,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产生,提高医疗效率[5]。

3.3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旨在防范医疗纠纷与医疗过错的发生,它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了医务工作者对生化检查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6]。PDCA注重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7]。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8-10]。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危急值管理中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1-13]。尤其是急诊科急忙乱杂的科室,患者周转快,病情变化快,危急值的有效管理,进行持续的PDCA循环,危急值的制度的执行在任何时候都得到有效的监督及执行,不断的固化,从而可减少医疗隐患,保障了患者安全。

[1] 冯海丽. ICU检验“危机值”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8-889.

[2] 唐世川,柯红,李秀池. 门急诊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9):108-109.

[3] 张桂凌. 普通外科检验危急值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71,2290.

[4] 吴秀玲,罗玉珍,梁婉珍,等. “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29-130.

[5] 范红玲,郭晓红. 采血不规范造成的“危急值”报告制度[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26.

[6] 王培昌. 危急值报告若干问题的商榷[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 117-122.

[7] 杨华英. 护理管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31-132.

[8] 潘绍山. 现代护理管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9] 李润蓉.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3-125.

[10] 许新平,邱碧清. PDCA循环法在产科助产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 256-257.

[11] 朱本淑,付敏. 利用PDCA方法加强检验危急值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339-1340.

[12] 祁海鸥,金双燕. 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质量管理改进中的实践[J]. 护理与康复,2013,12(4):378-380.

[13] 胡云岚,陈信良,李学成,等. 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07-1108.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I Meihua1HUANG Hualing21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03,China,2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Selected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critical value from March 1 to May 31 2015,taking a random sample of critical value record and 125 related medical records,collecting data again after PDCA circulation,taking a random sample of 132 related records from June 1 to September 30 2015,we investigated the critical value of records and contrast the present with the former.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PDCA management,the integrity of critical values,the accuracy of the receiving of critical value,effective communication,and promp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the aspects of specification of records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pplying PDCA circulation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safety quality control,truly 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goals focused on patient safety.

PDCA cycle,The emergency department,Critical value,Management

R473

A

1674-9316(2016)15-025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56

1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 厦门 361003

2 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急诊科科室报告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报告
南风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