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
不久前,16岁少年陈智强站在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星光熠熠的舞台中央,双手接过“认知神经之父”迈克尔教授递来的“全球脑王”金色奖杯,迎来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陈妈妈说,儿子不是那种从小到大被培养的天才,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热爱美食、要强又有点有趣的中学生。砸中“天才”的苹果大概在陈志强14岁时出现,那完全是个意外。2014年7月,陈智强和同学一起去南京市图书馆玩,看到“第二届极忆杯全国记忆力挑战赛”的宣传,大家就一起报了名。结果,陈智强拿了第一名。同年12月,他竟意外地捧回了“世界记忆大师”的证书。
但熟知他的同学并不认为这是个意外。同学过宇恬记得,假期时,有天晚上十点多,他在QQ上跟陈智强聊天:“你什么时候睡觉啊?我去睡觉了。”陈的回复是:“再做一题就洗澡。”他的这股认真劲儿,让人不禁忆起他在参与《最强大脑》之初打败了德国新人王梅兰妮,却不兴奋——“今天我没有做到完美,自然心里不太快活。”
“星际迷航”那期节目,陈智强被嘉宾质疑难度远逊于第一季郑才千的魔方墙,他只在微博评论区留下一句话:“言语的回复只会被你们喷,回复也行,那就等着我用实力来回复。”直到拿到“全球脑王”金杯,陈智强说,那一刻,自己是真正被认可的,所以感觉特别爽。
和赛场上不同,在朋友眼中,陈智强性格温和,极少针锋相对,看电影都特别不喜欢暴力的镜头。他喜欢玩,喜欢旅行。初三课业繁重,四处参赛半年,他不觉得是加重了压力,也不觉得是浪费时间。“学习是正事,这个就是休息和放松。”他一脸正经。转瞬又换了表情,笑嘻嘻带点少年的狡黠,“因为能到处出去玩嘛。”这个玩倒是真的,每次训练比赛完,他都会和队友们一起在当地逛逛。聊起某条街上的美食,他眉飞色舞地掰着手指头说得头头是道。
当被问到“觉得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一直笑嘻嘻回答问题的他难得严肃起来,认真想了想说,是朋友,还有陪伴在他身边的人。初中毕业前,有国际学校来找陈智强,说保证他未来上哈佛、剑桥级别的国际名校。陈智强不想去,原因就是出国就见不着朋友了。
比赛后,有很多商业合约找上门来,大多被妈妈挡下。陈智强说,自己不想靠记忆天赋去发展,以后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比较重要。他的梦想是当喜剧导演,看完《煎饼侠》后还和“吃喝玩乐小分队”的朋友们约定,要一起拍电影。
说到“伤仲永”,陈智强诚恳地说,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梦想就是我现在很想干的事。但以后,还是要看更适合我的。开开心心把现在过好了,一天天过下去,也就把未来过好了。”
他三岁时很喜欢看星星,妈妈在网上看到可以在NASA认购星星的命名权,因为不贵就十几美金,所以买下了,命名为“智强星”。
星星闪亮,却不似太阳刺眼,温暖人心。
热议锐评:对于陈智强,最让我们难忘的不是“全球脑王”的头衔,而是他对生活的态度。青春年少,我们当然要为自己的爱好努力拼搏,但这并非生活的全部。像这个年龄段所有的孩子一样爱玩爱闹,爱吃爱笑,开心而认真地活好每一天,不盲从,不辜负时光,清醒而理智地成长,这或许比什么样的荣誉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