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鸣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段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几乎伴随孩子一同成长。童话教学贯穿整个中、低年级教学。儿童喜欢童话,也爱上童话课。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为童话教学增添活力。
一、以读促情,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与指导。显然,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撞击中与课文内容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更好地朗读好文本。如教学《去年的树》时采用不同方式的读,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的特点的重要手段。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之情。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让人多么无奈、多么伤感。树的话中包含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与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不同。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忧伤的语气,因为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小姑娘的回答则要稚嫩些。
二、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会引起对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是兴趣的先导。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巨人把孩子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巨人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激发了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迫切希望获得解答。
三、通过合理想象,创设情境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上童话故事也是如此。教师在授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具有曲折性、悬念性、趣味性等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小木偶的故事》时,让学生续编:有了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如果再次遇到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它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1:熊警察会揭穿小红狐说谎的事实,并把小红狐关进牢房。
生2:小兔子开始同情小木偶,并陪同小木偶上医院看病去。
生3:老婆婆自己就是老中医,她会亲自上山采药,给小木偶治好了病。
凭借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并不困难,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想象练习很感兴趣。
四、通过课文插图,创设情境
以图画再现,创设情境,这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乐于接受的认识特点。低年级学生已经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持续太久。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大多配以精美的插图。教学中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则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就配有一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观察的精美插图。“智慧的女儿”听到三个牧童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后概况道:“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的女儿在图中的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个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情节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课堂情境性。
五、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就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木偶、熊警察、小红狐、小白兔、老婆婆等角色。他们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的一员,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课堂充满情趣。
总之,在童话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课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