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渐
钻石城之围
鸿渐
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历来因出产优质的钻石而享誉世界,英国女王权杖和王冠上的大钻石就来自这里。据说,南非钻石的传奇始于1870年,一个名叫范·维克的布尔人农场主在他位于金伯利的自家农场里意外发现了几颗小钻。金伯利由是成名,迅速成为举世闻名的“钻石之城”,到1914年其主要矿洞被挖掘殆尽之时,已经出产2722千克的大量钻石。
财富永远是人类贪婪的一个重要根源,更何况是这样一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因此在19世纪末英国人和布尔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钻石之城”就迎来了战火的考验。
1899年,在南非特立独行的布尔人和推行全球霸权的“日不落”帝国的抗争在南非已经延续了60年,其中就包括第一次布尔战争。在那次并不具决定性意义的战事之后,布尔人在南非原本铁板一块的控制范围已然分为两块,也就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
与此同时,英国人则不断向南非投送力量、建立据点、扩大影响。经过布尔人和英国人之间一连串的相互敌视、谈判破裂以及调兵遣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终于在1899年10月11日下午向大英帝国宣战,第二次布尔战争由是爆发。
著名的钻石之城金伯利一下子被推上了战争的舞台。当时,金伯利处在英国人控制的南非殖民地范围内,该地共有45000名常住居民,规模已经算是南非殖民地的第二大城市。金伯利的核心地带就是德比尔士钻石矿,以当年的币值计算,这个大矿每年至少挖掘出价值500万英镑的上品钻石,若以今日的币值换算则更是惊若天价。
钻石让金伯利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富裕之地,然而就行军打仗的战略位置而言,金伯利也十分重要,此地距离布尔人的奥兰治自由邦边境仅有8千米远,也是指向布尔人核心区域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战略要隘。
一直以来,钻石之城就是布尔人攻略计划中的重中之重,和英国人谈判陷入困境之时,布尔人就在奥兰治边境地区集结起部队,目标直指金伯利。在一些布尔人的军官们看来,英军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金伯利的防务水平顶多就是“一个由小木屋和砖石堡垒构成的摇摇欲坠的前哨站”。
从某种程度上讲,布尔人的判断并非自大之辞。英国人虽然致力于开发金伯利的钻石矿,但在此地配置的兵力却难称雄厚,负责驻守这座钻石之城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皇家北兰开夏团的第1营,要知道,当时许多在海外殖民地的英军部队都是有着“显赫”经历的知名部队。
战事开始后,第1营的营长乔治·凯克维奇中校手里可用的兵员只有420名志愿步兵和200名素质一流的骑兵,后来紧急将当地的警察整训改编为一个辅助分队,才使得守城兵力增加到了1100人,外加6门小口径的野炮。
正在集结中的布尔人军队
金伯利的城区周长22.5千米,周边地势大体平坦,偶有山地突起,对英军来说的一个有利之处在于他们设在山丘制高点上的观察哨,从那里可以清楚地观察8千米外奥兰治边界的敌军动向,不致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鉴于此地并没有为战争准备的特别工事,凯克维奇中校很快就从开普敦调来了4个步兵连以及一支工兵队,由他们负责加强城防工事,抓紧时间布设了大量地雷和铁丝网。与此同时,德比尔士钻石矿也为备战做着自己的“贡献”,矿区不仅通过自己的渠道搞来了额外的机枪、步枪和弹药,还派出一位名叫拉伯兰的美国工程师参与到城防工事中。这个美国人自告奋勇地在矿区顶部设计了一个高达47米的观察哨,上面装有5个探照灯,可以有效防备布尔人的夜攻,还架设有电话线通往各防区的英军部队。
这时,有一个人正在匆忙往金伯利赶来,他就是德比尔士矿的矿主和前任殖民地长官约翰·罗德斯。他认定一名中校和他的混成部队不可能守得住金伯利,于是以矿上的雄厚财力临时组建了金伯利轻骑兵团。虽然对这种举动很不满意,但凯克维奇不想惹恼这位大人物,他顺势建议由罗德斯出任骑兵团的荣誉上校,后者欣然同意。
虽已开战,布尔人的集结和推进却都非常缓慢,慢条斯理地在城外结阵之余,只是在10月14日切断了金伯利通往外界的电话线。不过凯克维奇早有准备,他派出多路信使悄然潜出城外,成功地向外界传递着信息。伦敦很快就知道金伯利被围困的情况,于是派军解围成了一时之急,不过城里的凯克维奇自己倒并不着急,他坚信自己的防线稳固,而且城内粮食、淡水储备充足。
布尔人在围攻金伯利时所用的火炮
几天对峙下来,居然是城里的英军抢先采取主动。24日拂晓,凯克维奇派出特纳少校带领300人奇袭布尔人,同时还从城北出动了一列装甲列车以作支援。这次出击颇为大胆,英军给猝不及防的布尔人当头一棒,然后主动停止交战退回了城内。第一个回合下来,城里的紧张气氛便大为缓解,大家开始觉得城外的敌人不足为患。
或许是忌惮地雷区和铁丝网,城外的布尔人迟迟没有对城区发动进攻,改而采取在城外结阵的稳固打法,打算困死钻石之城。在11月4日的劝降被拒绝后,布尔人军队开始用他们的9磅炮和15磅炮轰击城内,虽然英军的小口径野炮无法压制布尔军的炮兵阵地,不过布尔人的炮击精度也非常一般。
金伯利人被围期间的英军侦察兵合影
整装待发的英军步兵
终于,在金伯利城下的布尔军渐渐增兵到了5000余人,攻城战终于开始了。一下子面临重压的凯克维奇仍力求变被动为主动,多次派小分队出城袭击布尔人,令攻城决心本来就不太坚决的布尔军队无法集中全力。
11月27日下午,突然传来一路英军正在赶来增援的消息,于是凯克维奇又向城外发动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袭击,以求与援军的前部会合。参与此战的英军包括6个步兵连、金伯利骑兵团的600名骑兵、1个野炮连,再加上装甲列车及其掩护部队,是当时守军最大的一次力量集结。
战斗打响后,城外的布尔军队立即用速射炮和步枪的密集齐射来阻击英军,在极为猛烈的弹雨下,英军的骑兵和步兵无法保持有效的阵形,彼此脱离而各自为战。这场混战一直持续到傍晚,最终以英军的失利而告终,指挥着骑兵部队的特纳少校还在交战中阵亡。
虽然出城交战不利,不过有关援军到来的消息倒并非误传。原来,在钻石之城的形势吃紧后,驻南非的英军司令布勒爵士便从开普敦派出一支由梅休因中将指挥的部队,要求他们尽全力解金伯利之围。梅部共有8000余人,虽然由于一个骑兵团此前临时调离,战斗力打了折扣,不过全军包括英军第1近卫旅和几个颇为知名的步兵团,士气非常高昂。
这路援军的出发位置距离金伯利差不多是100千米,因此城内守军在11月27日的交战后便盼着他们到来。一直等到12月11日清晨,终于遥遥听到了炮声,而随着阳光照射,远处的交战情形依稀可见,看来久盼的援军终于到达了。
可是直到这天白昼结束,都没有任何英军向金伯利城区靠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快,从城外侦察返回的探子带回了令人沮丧的答案,原来梅休因部在一个名叫马格斯丰坦因的地方遇伏,在付出近千人的伤亡后溃败,完全不可能前来解围了。
这个糟糕的消息令金伯利城内的士气跌到了开战以来的谷底,人们对于坚守的前景产生了动摇,另外清查结果表明城内的粮食最多还可以维持到下一年的2月末,如果到那时局面仍没有改变,钻石之城的失守就在所难免了。
梅休因的失败引发了英军大换血,就在那一年的圣诞前夕,败军之将布勒被免职,代之以罗伯茨勋爵,出任其参谋长的则是精力旺盛的基钦纳勋爵。罗伯茨和基钦纳于1900年1月10日到达开普敦,一批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麾下有着显赫番号的部队亦随他们远赴南非。到达开普敦后,罗伯茨立即组织起一支新的援军,这一次,英军集结了多达2.5万人的部队,由弗伦奇少将的骑兵师为前锋,麦克唐纳少将的步兵部队随后跟进。
表现英军拦截布尔人运输队的画作
而在这段时间里,布尔军队正加紧以更大口径的火炮轰击金伯利。凯克维奇下令宰杀军马以补充食物,而守军的工事在炮击下依旧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完好,这也是围城部队迟迟没有发动正面强攻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那位美国工程师拉伯兰还发明了一种远程火炮,他用了三周时间,以城内的钢管为材料搞出了所谓的“长塞西尔”大炮,该炮口径105毫米、弹重28磅、射程可达8千米,改变了守军一直在火炮方面处于劣势的处境。
这种秘密武器一经开火就把围城者吓了一大跳,布尔人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炮兵阵地。其实,“长塞西尔”的作用仅限于吓唬敌人和鼓舞城内人心,它一共击发了255发炮弹,几乎很少能够准确命中目标,因为这种赶制的大炮的身管没有膛线,也就谈不到精确射击。
到了2月12日,驰援金伯利的英国骑兵全速前进,在38度的高温下疾进,枪骑兵、轻骑兵有序展开,呈现出华丽的军容。布尔人试图阻击这支骑兵,但是弗伦奇战术灵活,一方面不断击退敌人,另一方面仍保持着高速前进的态势。和之前的那些指挥官不同,弗伦奇并不满足于从通信兵那里获得的信息,他喜欢和一线骑兵一同行动,以便随时发出修正的指令。
14日夜间,弗伦奇的骑兵已经在距离金伯利不远的地方扎下营寨。附近的几股布尔军惮于英军骑兵的战斗力不敢发动夜袭。第二天天亮后,接到探报的凯克维奇率部杀出城外,弗伦奇亦挥动骑兵全力掩杀,而麦克唐纳所部的12磅大炮更是第一次让英国人在金伯利战场上占到了火力的上风。经过夹击,城下的布尔军队无心恋战,只得解围而去。
就这样,经过4个月的围城,钻石之城在1900年2月15日宣告解围,解围部队对于城内的人尚没有陷于饥馑而感到惊讶。此战中,金伯利城内军民因为各种原因折损了1000余人,不过据统计,其中直接被布尔军队的炮击打死的只有区区20人。
金伯利之战是第二次布尔战争中的重要一役,此战暴露了布尔军队的弱点,也确定了这场战事的走向。照理说,指挥守城表现出色的凯克维奇在此战中的沉着冷静可以为他打开向上晋升的通道,而基钦纳确实也向战争部做了推荐,可是伦敦方面仅仅在1902年将凯克维奇“特别晋升”为少将,此后却从未让他指挥过与少将军衔相称的部队,终致这位钻石之城的守护者后来郁郁而终。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