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
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就缺乏根本支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一、新形势下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
我们对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1.有文化。有文化就是要求农民通过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掌握文化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2.懂技术。懂技术就是要求农民通过接受技能培训,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提高自身吸收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本领。新技术素质是农民素质的主体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3.会经营。会经营就是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即通过参与市场,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1.文化素质较低。我县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6年。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低。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通常是指农民所具备的科技知识水平,反映在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上。但我县农民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较低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民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农民的心理素质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等心理品质和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的心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平衡的状态。而我县农村数千年来的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农民居住分散而又封闭,他们对土地有严重的依赖意识,视土地为命根子,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追求自给自足,不想甚至不敢想像外面的世界。因此,不能适应以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
4.农民的法制观念缺乏。随着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我县农民的法律素质也有所提高,大多数农民具有了较强的法制观念,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还非常有限。农民法律观念的淡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社会治安形势,而且也对农民自身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三、新形势下培育新型农民的措施
1.健全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出台《德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意见》,成立由县领导牵头,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权、各司其职、宏观决策、统筹协调和督办检查。各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彻底改变管理松散、敷衍塞责的现状。
2.建立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打捆”各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实行专项审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对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硬件、师资能力建设的投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充裕的学习机会。
3.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行“政府+学校+企业+农户”的产业联动培训等教育培训模式,采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坚持短期培育和长期教学相结合,遴选出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切实推进培训教师下乡、教育资源进村、人才培养入户,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4.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好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着力从贫困人口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5.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和配套政策,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