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媒体阶段性发展趋势的思考

2016-10-08 18:12张萱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财经数字化

张萱

中国财经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复苏期——改革开放初期的财经报道

1966年9月,自新中国成立后以报道财政、经济、贸易新闻信息为重点的《大公报》宣布停刊,由此中国内地的财经媒体陷入全面停顿状态。时至1978年7月,国务院财贸小组在原《大公报》基础上创办了《财贸战线报》,几经改版于1983年改组为《经济日报》,这一系列举措可以视做中国财经媒体的复苏。

我国传统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是脱胎于党报宣传经验的。黄瑚曾在总结建国后经济报道的发展时概括为两点:“一是经济宣传报道的重要成绩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将介绍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看作是经济宣传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报道方针。”换言之,经济报道和其他主题新闻报道共同的核心要求是宣传。有学者将传统经济报道的内容特征概括为“五多五少”:“一是指令性报道多,来自社会的报道少;二是从政府指导工作角度的报道多,从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报道少;三是生产性的报道多,流通、分配、消费领域的报道少;四是封闭式的报道多,开放式的报道少;五是单向传输多,与传播对象双向交流少。应当说,这“五多五少”很好地概括了当时经济新闻报道的总体特征。因此,复苏期的经济新闻报道呈现着明显的宣传指令性与泛政治化的倾向。

二、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狭义财经新闻盛行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期间特别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同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证券市场的繁荣直接刺激了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对证券信息的需求,刺激了证券报纸的发展。《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三大证券报先后创刊,同时带动了一批地方证券报或证券版面兴起,形成了一种聚集式发展的格局。

但应指出,不能把财经报道仅仅狭义地理解为财政金融领域的报道,而一定要把财经报道看作是改革进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新阶段的一种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报道。由于具有官方背景,主流证券报的市场化普遍程度不高。此外受当时市场的限制,对国际资本市场缺少关注。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财经类类媒体的发展与壮大。

三、勃兴期——新世纪前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财经媒体出现

迈入新世纪,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金融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参与市场角逐,经济关系与社会资产日益金融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的需求也日益成熟。而当个人理财的需求成熟时,推动财经新闻发展的力量才真正水到渠成。这一时期的主流财经媒体以全局性、国际化、资本化的视野报道和解读中国问题,与目标读者的需求高度契合。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传媒的产业属性逐步得到承认,民营资本对传媒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将传媒业视做“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媒介本身的市场化进程,也为新兴财经媒体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四、变革期——2007年以来的新媒体与新竞争格局

综观之前的三个阶段,宏观经济发展与相关政策实施可以说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而2007年前后,经济与传媒两股变革力量的汇流,使得财经媒体的竞争格局与发展中心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现了以下几种新现象。

现象一:财经媒体的跨媒体、集团化发展趋势。财经媒体虽然参与“报网互动”的进程较晚,但在2007年之后开始了积极的网络化发展,开始探索新媒体条件下的内容供应与盈利模式创新,其中以财新网的表现最为抢眼。

现象二:广电类财经媒体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长期以来,财经新闻报道主要以报刊为主要载体,广电媒体未有效介入财经领域。CCTV-2 在2003年时的定位为“经济·生活·服务”,仍旧是一个小综合频道。而2008 年以来,CCTV-2进行了密集改版,不断削减非经济类节目,以《直击华尔街风暴》等节目创下收视新高,于2009 年 CCTV-2 正式更名为财经频道。

现象三:财经互联网发展迅猛。财经互联网除了传统财媒的网络版,主要包括以新浪财经、搜狐财经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频道、以和讯、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垂直财经网站,它们的内容提供与赢利模式具有多元化的优势,其互动性、时效性、工具性具有领先优势,特别表现在多媒体传播、数据库搜索等方面。

现象四:虎视眈眈的国际主流财经媒体发出的挑战。虽然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但是这些国际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财富》、《福布斯》等还是通过借由互联网进入、通过内容合作、通过外刊进口的方式向国内市场渗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五、中国财经媒体走向何方

1.中国的财经报道需要“放眼国际”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报道内容的国际化,甚至全球化。即把世界上的重大财经事件、财经现象、财经走势以及影响财经运行的新闻事件作为国内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二是报道视角的国际化。国际视角就是指在报道时,不仅仅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视角来看待和报道国际新闻,同时要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立场来报道世界和观察世界。“经济报道的全球化视野,就是要将中国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总是孤立地报道一国一地的经济新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首先,受众已不满足于局部的报道视角,而是更希望了解某一经济信息与全局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多视角、多层面的国际权威财经信息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果说,原先关注国际经济发展动向的还只是政府部门、银行系统、科研院所的话,那么今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甚至是个人,都在密切地关注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走势,全社会的财经敏感度普遍提升。其次,“放眼国际”也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谁能够在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更胜一筹,谁就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

2.数字化财经新闻是网络财经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尼葛诺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数字化生存是指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换句话说,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往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数字化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也将会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新闻必然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具体谈到数字化财经新闻,是指在网络财经新闻的基础上,根据移动互联时代对新闻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通过流量的终端入口,基本实现财经新闻随时随地可获得;同时,数字化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财经新闻的报道者,由此,财经新闻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例如,随着手机等媒体的发展,“移动的新闻端”成为必须,如意图让移动端的人群看到网络财经新闻,则势必要将其转化为可以在手机媒体上观看的信号。目前很多网站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用户可有选择性地下载到手机。此外一些新的运用,比如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都需要将新闻转为数字信号在手机端传播。目前,无论是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媒体,还是腾讯、网易、新浪等主流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和微信公众账号,为用户阅读新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未来的数字化财经新闻会借着这些平台,进一步走向移动终端,与用户直接接触。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财经新闻报道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更加个人化。

3.更加注重内容的公共服务性

内容的公共服务性即对于受众来说报道内容对其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受众希望从财经新闻报道中获得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财经信息,获得进行经济操作行为的启发和建议,这是财经新闻报道首要的价值体现。面对一个新规则或市场变化,一则财经新闻除了报道事实,还要为所报道的财经话题提供广泛论证,对财经术语作解释性解读,力图把经济变成公众知识。

首先,既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报道确保时效性,又要注意选择合适发布时机。如果说时效是为了避免信息的滞后和无效的话,那么注意时机问题则是为了规避因过度追求时效而产生的误导。不合时宜的财经新闻报道会造成公众缺失理性的舆论氛围,进而引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从而引发不恰当的经济操作行为,这与财经新闻报道的公共服务性是背道而驰的;其次,财经新闻报道要强化民生关注,提供更为实用的理财信息。财经新闻报道将会改进,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内容要“实”要“专”,写法则要“活”要“软”,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叙述枯燥乏味的财经术语,使非专业的普通读者读得下去。

4.财经新闻报道的多样性与纵深性将拓宽

受众期待从媒体中获得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如股市、楼市、房市银行利率等,还有涉及日常生活的煤气、水电、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变动信息。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决定了几乎所有的新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财经新闻的报道内容。如果财经新闻只热衷于报道高端、专业的“阳春白雪”,那么只会缩小受众范围,减弱媒体的影响力。所以未来的财经新闻报道,会在拓宽报道领域,优化报道内容,增强报道多样性方面下功夫。

第二,当前,纸媒财经新闻的独家性还是比较令人欣喜的,而网络财经新闻虽然已经出现报道独家新闻的趋势,但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在信息来源单一化和时效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生态下,改进财经新闻报道,媒体会在报道深度上做足文章,因为内容的深度才是制胜法宝。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对诸多经济生活中的“为什么”加以分析,帮助受众理解信息内涵、把握信息动向,为受众提供更切实的决策依据,有效引导受众获取利润回报、规避投资风险,跳出速递性财经新闻“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的怪圈,避免财经新闻报道同质化。

六、结语

1929年,时年31岁的“时代之父”亨利·卢斯在创办《财富》杂志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准确、生动、具体地描述现代工商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新闻工作。”如今,站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转折点上的财经媒体,将会比之前的时代更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318页.

[2]阮观荣,《新闻改革新阶段的主要标志和任务——新闻改革新阶段浅谈(一)》,《声屏世界》,1998年第10期.

[3]“坚决地试”中国股市发轫之端 [D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6907/36908/2731887.html.

[4]周乃蓤,《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5]丁士,《宽视野新视角多视点———对新时期经济宣传报道的探索》[J],《新闻战线》200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财经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财经日历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财经阅读时代
数字化制胜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
“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探析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