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加减法

2016-10-08 20:12任红蕾黄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独生子女信息技术

任红蕾 黄东

调研背景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包含信息技术素养和人文信息素质两个层面。具体而言,我们将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主要方面。在本次调研中,从网络调研问卷的设计到数据分析整理,都围绕着这三个主要方面展开。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规定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纲要》中对小学阶段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做了以下六个模块的规定: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选修)、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纲要》颁布于15年前,从具体的内容来看,其所规定的内容相比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涉及内容也较为狭窄。

2. 学校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4~5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两学年共计68课时。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基础模块即《纲要》所规定的六个模块,拓展模块对“制作多媒体作品”和“网络的简单应用”进行重点拓展,同时增加了“计算机语言编程”模块。

我们期望通过本次调研,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了解我校学生综合的信息技术素养程度。第二,了解新时期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第三,探究学校信息技术课所发挥的功能与价值。

3. 调研设计

(1)调研对象:东北师大附小3个校区所有3~6年级5008名学生,其中自由校区1112人、繁荣校区2492人、中信校区1404人。

(2)问卷设计。从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道德、基础设备及网络使用四个维度出发,设计了14道自然信息题、59道客观题,共计73道题。其中,72道为封闭式问题,便于被调查者使用电脑和手机进行回答。考虑到问卷答题的连贯性,我们将四个维度的题目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在网络问卷试测时,重点对题目的接续性和允许多选的情况进行了调适,以保证题目适合不同的被调查者,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3)问卷发放与数据处理。本次调研是基于网络进行的,网络调研的优点是效率高、快捷方便、节约成本。为了更好地进行这次网络调研,我们使用PHP语言和MySQL开源数据库搭建立了网络问卷管理和发布的平台。在搭建的过程中,使用了开放源代码的LimeSurvey的大量组件,使这个平台具有丰富的管理功能和较强的稳定性。

问卷试测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问卷设计了班级和年级的选项,可以快速统计每个班级学生的答卷情况,保证了每个班级都有足够的学生参与调查。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还统计了每份答卷的完成时间,以此来判断数据的可靠性。

调研共回收有效数据问卷4339份,问卷回收率为86.64%。问卷回收后,使用phpMyAdmin对MySQL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导出处理,之后采用了两种处理方式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导出为Excel文件,对每道题进行百分比统计。二是使用SPSS 17.0版本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调研结果及分析

1. 自然信息:“两多一好”

被调查的学生自然信息呈现出了“两多一好”的趋势,即男生多、独生子女多、家庭背景良好。被调研的学生中,男生比例占52%,女生48%,男生高于女生。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其比例接近75%,仅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

从家长的情况来看,家庭自然状况良好。第一,家长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东北师大附小家长的年龄结构主要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其中父亲年龄主要以40~50岁区间为主,母亲年龄主要以30~40岁区间为主。第二,家庭收入结构,单方万元以上比例高。家庭月收入普遍较高,月收入结构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父亲超过了一半,母亲接近40%;万元以上收入,父亲超过了25%,母亲超过了12%。第三,家长中高学历者比例高。其中父亲研究生以上学位比例超过了23%。第四,家长职业结构,以政府、科教文卫、商业贸易从业者居多。

2. 信息技术能力统计及分析

(1)学生家庭电子信息设备拥有及使用情况

①电子信息设备拥有率高,但是家长管控严格,尤其是对手机的使用。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家中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分别为74.07%、76.35%、79.21%和95.69%,拥有率较高。但与高拥有率相对应的学生电子信息设备使用频率却并不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对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使用频率分别做了调查。如图1所示,学生偶尔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情况最多。

另外,调查表明,我校18.55%的家长从不让学生使用手机。这一比例较禁止孩子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的8.39%明显偏高。说明我校家长普遍认识到使用手机对于孩子的成长危害更大,对学生使用电子信息设备并不放任和随意。

②独生子女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概率更高。有趣的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频率上也有所不同。独生子女“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比例较非独生子女高,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的比例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所有学生每天使用的电子信息设备中,手机所占比例最高。

从使用频率来看,每周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独生子女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每周使用手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基本持平。

③托管班、保姆等对学生使用电子信息设备趋于放任。调查发现,学生日常看护人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频率有较大影响。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父母”对学生电子信息设备使用的管理最为严格。图2为选择“没有时间上的规定,想用多久都可以”的不同看护人的对比图。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管理上,保姆最为放任;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管理上,托管班最为放任。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三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设备使用管理中,祖父母的管理放任程度都排在第二名。

(2)学生拥有哪些信息技术能力

①学生主要具有上网、看电影或视频、使用社交软件、听歌、游戏等以娱乐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在被调查的12项技能中,学生习得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上网找资料94.51%、看电影或视频93.48%、使用QQ或微信92.69%、听歌91.54%和打游戏86.77%。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与网络和娱乐有关的技能习得率更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日常生活相关。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得到的能力,即使在学校不特意教授,学生的能力也很高。

②以基础性的娱乐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通过自学与家长指导获得。我们对排在前5位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习得途径的分析,发现这5项技能的习得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和家长指导。如图4所示。

③较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通过学校信息技术课获得。我们分别对用计算机画图、用Word打字、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语言编程、上网找资料等较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习得途径分析,见下表。

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从数据上来看,对于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78.72%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习得了“上网查资料”这项技能。同时,数据显示有31.34%的四年级学生和32.64%的五年级学生是通过信息课习得此项技能的。这表明信息技术课进行“上网查资料”的教学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现实。用差别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取得进步。第二,从数据上来看,“计算机语言编程”这项技能的习得率偏低,这和十几年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重实践应用,轻程序设计”的课程理念息息相关。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对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培养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社会呼唤创新精神的“创客时代”,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亟需加强。第三,用Word打字、制作多媒体作品、用计算机画图习得率逐年上升。这与信息技术课开设相关内容有关,成效较好。通过两年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学生的习得率都呈现出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到了六年级,八成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此方面的信息技术能力。

④独生子女信息技术能力普遍略高于非独生子女。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12项信息技术能力调查中,除计算机语言编程外,其余11项能力的习得率独生子女均略高于非独生子女。

(3)学生信息意识较为积极、正面

①学生对上网持积极的态度。当今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网络是他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调查发现,我校3~6年级只有6.36%的学生从不上网,其余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网络生活。85.53%的学生在家上网,每周使用网络1~2次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调查发现,29.45%的学生非常喜欢上网,53.88%的学生表示喜欢上网。从性别比较来看,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的男生比女生更多,男生似乎对上网更加热衷。

学生对于上网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影响是这样认识的:41.95%的学生认为上网“有利于学习”,32.84%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没有影响,只有5.88%的学生认为上网“使我的学习退步了”。

②学生上网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数据显示,我校45.01%的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看电影、听歌、看小说等,其次是看新闻、找资料,再次是聊天、收发邮件等,这一排序并无性别差异。

(4)网络道德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网络信息筛选意识

对于网上的信息,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信息良莠不齐,需要甄别和筛选”,说明学生相对具有较好的信息甄别意识。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6%的学生有厌恶的情绪,19%的学生认为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也有14%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持无所谓的态度。

结论与建议

总体看来,我校学生群体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环境背景良好。因此,学生都普遍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信息设备资源。在家庭环境中,保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管控较为宽松,父母的管控较为严格。在课外班中,可能出于管理便利的目的,对设备的使用非常宽松。

学生的总体信息技术素养较好,以上网娱乐的信息素养为主。这些素养主要通过自学或者家长的指导获得。但是,诸如用Word打字等较为专业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是通过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获得。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对学生掌握较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促进作用。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信息道德意识,对上网的认识也较为积极、正面,富有正能量。我们有如下建议。

首先,学生家长要增加对独生子女的关注程度。可能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内缺少社会交往,尤其是同辈交往的机会,因此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更容易与电子信息设备为伴。我们建议家长对独生子女在家中使用电子信息设备予以更多的关注,更多地为独生子女创造社会交往的机会,使得学生从独处的环境中走出来,防止对电子信息设备的沉迷。

其次,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我校在四、五两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第一,有些内容需要做“减法”。学生以娱乐为主的五个方面能力主要的习得途径是靠自学、家长教。因此,对于学生已经习得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偏向巩固和提高,注重学情前测和差别化教学。第二,有些内容需要做“加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更多的前沿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如3D打印、云技术、硬件创客等,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到课程内容体系中来。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必须及时更新,目的是让68课时开得更有效率,而不是更多的重复。

最后,还要增强对网络信息道德引导的内容。对于网上的信息,仍有部分孩子没有意识到问题,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加强引导。学校信息技术课上应增强学生识别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携起手来,共同净化网络,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独生子女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