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
中国男足6日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第三轮比赛中输给叙利亚队,引起球迷极大不满。中国队输球早已不是新闻,但为何国人这次仍然愤慨?
很多人还记得,15年前的10月7日,中国男足在沈阳气势如虹地以1:0击败阿曼队,提前拿到2002年世界杯入场券。而15年后的今天,当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入中国足坛,那些拿着巨额年薪的国脚们却在面对一个国不成“国”的叙利亚队时毫无斗志。这样看来,球迷们“骂街”不是没有理由。
不能责怪国人要求过高。同样是输球,差不多一个月前,国足在首尔2:3输给韩国队时,无论球迷还是媒体都给予国脚们一定赞誉,尤其在0:3落后的情况下,队伍豁得出去、敢打敢拼,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与作风。这么多年来,中国球迷清楚中国足球的真实水平。大家心里明白,要求这支队伍冲进2018年世界杯并不现实。只要队伍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足球改革带来的新意,大家就知足了。
可在西安,球迷看到的却是国足被这样的对手“戏耍”: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包机,不得不从大马士革途径黎巴嫩贝鲁特,再转道多哈、广州后才抵达比赛地;主帅月薪不到300美元;所有球员在赛前两天才到齐,还有一名球员因行程问题未能赶到。面对这样一支队伍却踢得毫无斗志,球迷们怎能不愤怒?
足球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它注定会受到其他运动难以比拟的高关注度。这也是为何我们的社会在逐渐淡化对奥运金牌的“苛求”时,却始终对中国足球耿耿于怀。作为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足球象征着和谐、团队精神以及公平、公正等,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会发展的折射与体现。球迷们迫切希望中国足球改变现状,是希望中国足球能体现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足球比赛的结果本身。
遗憾的是,中国足球至今未能显现出这一点,这恐怕才是国人不满的深层原因。中国国家足球队不是中国足协的足球队,不是主教练一个人的国家队,而是所有中国人的国家队,球迷和舆论的愤怒或不满,恰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而真实的存在。如果某一天,当中国队输球已经无人关注、无人愤怒时,那才是最可怕的。▲
(作者是《体坛周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