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琼
[摘 要]刺激学生的思维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多种思维模式,是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学科是一门锻炼学生脑力,开发智力的应用类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逐渐地向更为复杂,更具逻辑化的方向前进。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了固化的思维定势,制约着学生灵活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情势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形成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讨其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发散性思维
数学课程学习作为应用类学科在目前大部分学生眼中却是既无趣又无使用价值的学科,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数学的机会很少,学习数学并不能够为日后的生活提供帮助。首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消失殆尽了,再加之传统课堂里教师面对着升学压力,单一乏味地传递着知识,更难以令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中不注重方法,灵活性不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获得趣味与能力,数学课堂呈现机械的模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仅仅是单纯地记忆,无法做到灵活地运用,无法将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都不是数学教学的初衷。长久以来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初中数学课堂失去了活了,课堂效率明显难以提升。
一、引入生活数学,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质疑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因此如果能将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也更容易理解和领悟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转移到生活,在学习过后,也能促进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既能够让课堂充满趣味,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得到改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将问题生活化,比如话费套餐的购买,3月份你一共进行了150分钟的通话,现在有两个套餐供你选择,第一个月租为28元,每分钟话费为0.3元,第二个不收月租费,但每分钟话费为0.8元,选择哪个套餐对你来说更加划算?将例题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投入。
二、改变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总对课堂、对教师充满畏惧。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个人的思维会相对来说具有局限性,从不敢想到想不出。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改变气氛,刺激学生开动脑筋,不能只听教师的传授,而更多的激发自己的思考,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改变固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思考及讨论的时间,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才能够逐步养成。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时,每一个事件都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探索,才能够得出答案。比如,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由你担任抽奖人员,在抽奖箱内,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小鸭子,分别为3只黄鸭,4只红鸭,和6只蓝鸭,你要怎样设计抽奖规则来设置三个奖项呢?抽奖的规则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其中一种,但需要留给更多时间给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规则。
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讲解的模式,单纯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上会养成惰性,思维上更是得不到发展。因而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不明白的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才能获得。教师及时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多猜想、多假设,肯定学生的联想与创新。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养成探究的好习惯,这也是发散性思维形成的一种渠道。
三、设计教学例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经历了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实际已经掌握了众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只是不能够对其灵活的运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刺激学生主动去联想,唤醒已有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在众多可行的方案中,寻求最优化的答案。将数学问题设置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开放思维,举一反三,教学的灵活性也更强。
比如在设置一道几何题时,既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进行解答,又可以利用图形的旋转进行解答,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得完全一样的图形的各种运算。还有方程类型的题目也能进行多种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或者不等式都可以结合起来使用等等模式。
四、结语
发散性思维是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对每一门学科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数学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科资源很好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学生的数学兴趣因为更新的数学课堂而被重新唤起,思维模式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加深,复杂深奥的数学也能够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总之,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方式,需要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生,张玉娟.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李勇.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研究[J],速读(中旬),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