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荣 李文勇
仲夏时节,金沙县平坝乡大山村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农家小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安静而温馨,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然而在以前,因为大山村地处偏远,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公路,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比不上周边村寨,大山村也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地皮薄,种不出哪样庄稼,有些地块种出的包谷矮得连耗子都要‘跪起吃。”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大山村村主任王本权一脸辛酸。
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半年吃,大山村因此成为全县的极贫村。金沙县国税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全村318户中,就有120户是贫困户,其中37户96人需要精准扶贫,17户需要兜底扶贫。属于典型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村寨。
作为对口帮扶单位,金沙县国税局如何在完成“3年脱贫100多户200多人”艰巨任务的同时,为大山村全面建成小康村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是摆在全局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道题,考验的是决心、毅力,更是能力。
真扶贫 是责任也是担当
大山村位于金沙县平坝镇西面,海拔700至1400米,属于冷水河景区核心区域。“当时听说是去核心景区工作,我心里还暗自高兴,但当我第一次走进大山村,心都凉了半截。”金沙县国税局派到大山村驻点的李曲说,“再好的风景也被眼前的贫困景象冲淡了,哪里还有心思看风景”。
金沙县国税局局长江涛说,“在安排对口帮扶任务的时候,县里领导直接告诉我,国税局人要多一些,基础要好一点,就安排一个条件差一点的村给你们,务必要帮扶出成效,把大山村打造成为帮扶示范村。”
挑起担子,就要“做出个样子”,接到任务后,金沙县国税局充分调动单位人员,分成四个组分赴大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对象的走访大调查,“撒胡椒面是不行的,必须摸清扶贫对象,查找贫困根源,找准帮扶路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真扶贫。”分管党建扶贫工作的金沙县国税局副局长张颖说。
徐坤友:男,外出打工,妻子李兰在家带孩子,孩子读一年级,2014年贷了5万元购买开发区的搬迁房,但一直未得到房子。利息负担重,一年5000元左右,所种土地每年能出产300斤包谷,住土墙茅草房屋,没有养猪。
汤恩银:男,70岁,一家三口,老夫妻俩,有一个儿子,29岁,智障,未婚。有一定劳动力,住两层楼砖房,但未安装门窗,所种土地每年能出产1000斤左右包谷,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鸡。
赵永昌:男,63岁,已婚,家庭成员3人,右手残疾,未享受政策性补助,基本不能进行正常的农活操作。妻子李顺英,53岁,患有哮喘病,每月医药费200元左右。儿子33岁,初中文化,未婚,在浙江打工,有意愿回乡在园区务工。房子自建,但无修建圈舍的地方,无法进行养殖,有少许土地。
……
一份份入户调查档案,详尽的记录了大山村贫困户的基本信息。经过第一次摸底大调查,金沙县国税局筛选出20户贫困户作为脱贫致富的扶贫对象,主动与他们结“亲戚”,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让这20户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找根源 是露底也是治穷
通过调查、汇总,金沙县国税局发现造成这20户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或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或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或因交通条件限制致贫。为此,金沙县国税局针对各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大山村地处冷水河核心地段,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山村有绿壳蛋鸡、精制玉米面等多个绿色环保无公害特色农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大山村有较好的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和经验,更有绿壳鸡蛋的相关销售渠道……通过集中讨论,全局上下一致认为,通过建立集体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较能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一是有利于资金的规范使用,能形成合力;二是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改变村民的发展意识,解决劳动力就业;四是有利于提升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应。
最后,金沙县国税局决定,以集体专业合作社为带动,阶梯式发展,充分利用大山村潜在的优势资源,走出一条扶贫新路。
定目标 是困难也是出路
在王本权的林下养殖场里,成群的绿壳蛋鸡四处游走,每天产出的2000多枚绿壳鸡蛋现产现销,供不应求。王本权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就看准了大山村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林下养殖,于是动了在村里养殖绿壳蛋鸡的念头。经过多处取经学习,短时间内掌握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养殖的绿壳蛋鸡很快产生效益。
因此,金沙县国税局出资20万元,购进一万只绿壳蛋鸡,给20户贫困户每户分发500只。贫困户再以入股的方式,交由具有养殖场地和技术的王本权饲养,每年一只鸡按照2元钱的红利进行分成。
大山村大山组村民熊提江因为身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被安排到王本权的养殖场里务工,一年有近2万元的净收入。“不用出远门,也不用干重活,每个月还有1500元的收入,够了。”熊提江感激地说道。
“按照国税局和村里的规划,贫困户不但可以用鸡苗入股分红,还可以到养殖场里务工,在挣工资补贴家用的同时,还能通过实地学习养殖技术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一旦贫困群众技术学好了,具备独立养殖能力,我们马上匹配鸡苗,让他们独立饲养。”金沙县国税局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曲介绍道。
真扶贫,扶真贫,关键在于找准问题的结症,在于帮扶资金和项目的落实。采访结束时,王本权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金沙县国税局的大力协调,一笔涉及全村80多户贫困户的扶贫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可以为每家修筑一个20多平方米的鸡舍,学成技术的贫困户可以独立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依托绿壳蛋鸡实现脱贫。
然而,大山村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奔小康,还必须多条腿走路,发展多种经营。为此,今年初,金沙国税局根据大山村实际,多方考察后引进了毕节的一家蚕商,在村里选定有一定养殖能力的贫困户栽桑养蚕。目前,先期种下的500亩桑树长势喜人,预计今年可以饲养出第一季蚕,明年可实现一年收成4季蚕茧,预计能为贫困户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力争用3到5年时间,形成全村覆盖。
发展养殖,栽桑养蚕,能取得立竿见影扶贫成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子,但江涛对此并不满足,他把扶贫的目标定得更大、更远。他说,既然大山村属于冷水河风景区核心地段,就得围绕风景区做文章,做旅游的大文章。江涛的想法是有依据的,大山村不但处于冷水河核心地段,且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为此,金沙县国税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大山村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构想,将通过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条,逐步把扶贫产业向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推进,最终达到全村脱贫、集体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