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区发展

2016-09-30 05:03董旭明
建筑科技与经济 2016年2期

董旭明

摘 要:为了促进基层用水环境持续好转,推动灌溉工作顺利进行,通过优质的灌溉服务,达到降低亩均费用,增加单亩受水次数的目的,并带动三项制度(终端水价、开票到户、水价公示)的全面落实。按照“创新、规范、减负、增效”的用水思路,根据灌区和谐、持续发展、田间工程长效管理需要,探索管理新模式,组建、实施“示范斗、组”。

关键词:灌区发展;降低亩均费用;适时性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grass-roots water environment continued to improve, promote irrigation work carried out smoothly, the quality of irrigation services, to reduce the mu costs, increasing the water the number of acres by purpose, and led the three systems (terminal price of water, billing home, the price of water publicity) fully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as of "innovation, specifications, burdens, and increased efficiency" water, irrigation district a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ng-term management needs of field engineering, and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management, the 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of demonstration bucket group.

Key words: irrigation development; reduce mu costs; timeliness

1.组建用水示范斗、组的背景

1.1劳动力紧缺,灌溉管理工作难度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青壮劳力出外务工已很普遍,且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成农村平常留守的人员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青壮劳力紧缺,尤其是夏秋两忙季节里,有的地方几乎没有青壮劳动力可寻,造成田间工程管理维修用工困难。因而缺乏青壮劳力实施昼夜连续浇地,特别是冬灌期间,放弃半夜浇地现象尤为严重。有的农户因此而形成了冬春灌 “两水沓一”的灌溉习惯,直接导致农作物不应有的减产。

1.2工价上涨,浇地费入不敷出,送水到组困难很大。自2007年以来,普工工价已由30元/工日上涨到60—80元/工日,浇地人员的工资因为特殊性,同工相比还要高一些。若按国家现行浇地费的征收标准0.02元/m3计算,按群众用水习惯和实际情况,一条斗渠(50公升/秒)连续用水一个对时(24小时),实际用水量为4320m3,征收浇地费为86.4元,征收的浇地费仅够一个浇地人员的工资,而每个斗实际需要浇地人员一般不低于3人。因此,浇地费入不敷出,浇地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要组织浇地人员送水到组、到户困难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灌溉工作的正常开展。

1.3管理主体缺位,导致水价政策执行不到位。斗、分渠道等田间工程属于群众集体所有。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前,这些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受益区社队来管理,由于所有权明晰,所有权与管理权一致,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较好。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特别是近十来年,由于农村集体组织松散,且没有集体经济依托,致使田间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形成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坏严重,特别是一些跨村跨乡的工程老化破坏更是特别严重。近年来在水管单位不断加强田间工程管理的要求下,田间工程管理维修基本形成了以斗为单位的“斗上代管、以资抵劳”的整修管护形式,不可避免的滋生了段级以下(斗、组、管水人员)管水“加价加量、浇人情水、乱搭车收费”等合理不合法的行为,或不合理不合法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水价政策的执行,导致群众浇地亩均费用居高不下,群众没少出,水管单位收入偏低的奇怪现象,使水管单位与灌区群众的关系出现互相不理解的紧张局面,挫伤了群众灌溉的积极性,给灌溉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遗患。

为顺应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解决因劳力缺乏、工价上涨而造成田间工程管理难、修渠慢、收费标准乱等难题,使行水工作正常开展,增进水管单位与与灌区群众的关系,提高群众灌溉的积极性,稳定农业高产,寻找新的管水模式势在必行,因此在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建用水示范斗组,作为细化管水、提高效益的探索。

2.组建示范斗组的目的和形式

组建科学用水示范斗组的意义在于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建立健全服务组织,严格水价政策,走“修渠、供水、浇地”一条龙服务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修渠慢、收费乱、浇地难”等用水工作中的难题,通过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降低亩均浇地费用,引导带动群众由浇“救命水”向浇“增产水”“小康水”转变。

其宗旨是坚持以“足额的供水、合理的价格、贴心的服务、透明的结算”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亩均费用。

示范形式是送水到户做示范、降低费用做示范、宣传引导做示范、技术支农做示范、帐务公开做示范、工程长效管理做示范。

其目的是通过开展树立典型示范组活动,加强具有交口灌区特色的服务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和谐灌区步伐,引导和带动灌区群众科学灌溉,达到管理规范,用水超前,单亩受水次数增加的根本性提高,保持灌溉用水量平稳持续增长,开创用水新局面,确保灌区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增收,使灌区和谐持续发展。

3. 建设内容

3.1健全服务组织。以斗为单位,建立浇地服务队,队员人数2-3名,人员要求相对固定。其具体职责是负责田间工程日常管护及岁修、送水浇地、记载浇地记录等事项,实现管护、浇地服务专业化。灌溉或岁修特殊期,若因工作强度大,需增加人员时,可雇用临时人员。

3.2价格合理公正

3.2.1浇地人员工资由浇地工资、工程设施日常管护工资两部分组成。浇地工资按实际引水量提取,用浇地费支出;工程管护部分工资,由所灌辖的村组,采取“以资抵劳”和“一事一议”办法支付。

3.2.2确因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出现田间工程管理或浇地费用不足情况时,对不足部分,应进行成本详细核算,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担”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由村民委员会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按照每方水确定一个合理征收标准,收取补偿给浇地队。管理站要严格监督核算与收取标准,确保承担费用公正合理。

3.2.3加强管理,使示范组的浇地费用,在组建后与组建前降低幅度对比明显,实现群众浇上“满意水”。

3.3工程设施良好。加强示范斗、示范组田间工程建设力度和管理力度,达到工程设施良好、用水条件优越的目的。

3.4公开浇地账务。管理站在示范村组设立公示栏,每灌季结束时,由管理站监督,管理斗出具统一的水量结算单、浇地花名册及各项费用结算单,向群众公开浇地账务,实现结算收费标准公开化。

3.5建立示范组档案。各站要建立示范组档案,逐灌季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具体做法中的经验和教训,为评定示范组灌溉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

4.实施效果

末年冬灌中,我们对组建用水示范斗已经进行了初步摸索和试行,取得了一定经验和良好效果。

4.1冬灌用水困难时,找准了切入点,迅速打开用水局面。冬灌初期在遇到暴雪影响后,用水形式一度困难。在大力宣传动员冬灌工作时,要求各站工作重点放在计划拟定的示范斗、示范组,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清冬灌形势,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消除群众灌溉中各种顾虑,示范斗组率先用水,并带动了周边村组,打消了部分群众用水不积极、两水沓一的思想,逐步走出了困境,打开了用水局面。

4.2通过提升服务层次,取得可喜成绩。面对前期积雪消融后灌水定额明显偏大,后期气温偏低,造成土壤上冻引水渠口很难开挖,晚间群众怕冷不愿接水浇地等实际情况,各灌溉管理站想方设法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了可喜成绩。兴王站一支四斗斗长雷公社发扬以渠为家、献身水利的“疯”精神,长效管护田间工程,放水连身趟,真诚服务到农户,不仅克服困难打开用水局面且使引用流量节节攀高。官底站采取组建浇地专业队、设立流动服务车的办法,帮助群众开挖分渠口、方便浇地人员取暖、喝水和休息,既帮助群众解决了浇地困难,也促进了全局冬灌工作在三九寒天的顺利进行。

4.3提高了生产一线的用水管理水平。示范斗组的组建实施后,设立了示范斗组的地方灌溉生产一线呈现出供水服务专业化、水价执行规范化、渠道管理日常化的良好局面。曹家站 斗,近年来一直采取的就是浇地专业队,送水服务到农户的做法,经过本次的组建活动后,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水工作得到村组一致好评。固市站管理员佐康虎,在活动开展后,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理论结合实际,在集贤段6斗积极实践,规范管理,使该斗巴邑村一组,在十几年没有用水的情况下,今年春灌连续引水14天,用水量6万m3多,创造了一个奇迹。

用水示范斗组的实施为进一步探索基层灌溉模式,深化灌区体制改革,转换管理经营机制,细化灌溉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因此,进一步规范和延伸示范斗组的建设工作,在完善不足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制度,使示范斗组与协会建设、恢复面积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全灌区推广实行,为努力开创用水新局面、保持灌溉用水稳中有升奠定基础,促进灌区和谐、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董绪明(1974-),男,农业水利工程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6-2688(2016)03-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