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坛为何频出大嘴政客

2016-09-30 06:39
环球时报 2016-09-30
关键词:政客杜特尔特

本报驻加、泰、德、英特约记者 陶短房 史越 青木 孙微 本报记者 吴志伟 ●丁雨晴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和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最近在国际舆论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他们分别在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交集,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大嘴”。共同炒热国际政坛气氛的同时,两人也因为看似雷同的个人风格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口无遮拦,有时候甚至是语出惊人,打破了人们对民主国家政客的一般印象——为获取民意、赢得信赖,在公开场合风度翩翩、言行得体,绝不触碰“政治正确”的底线。杜特尔特和特朗普对特定群体的猛烈抨击一次次令人大跌眼镜,然而人们又一次次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民意支持不减反增,在争议中大步前行。甚至有人开始期待,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们“正面交锋”时会是怎样有趣的“画风”。作为当今世界的“大嘴”政客典型人物,杜特尔特和特朗普两人究竟是“政坛怪客”还是“政治先锋”?他们是代表一种潮流吗?

那些年,特朗普和杜特尔特说过的话……

在即将过去的9月,杜特尔特可谓“火力全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公开反对杜特尔特打击犯罪的方式后,这位菲律宾总统在9月9日将潘基文称为“又一个傻子”。东盟峰会前,杜特尔特大骂美国总统奥巴马“婊子养的”,起因是美方想跟他谈一谈“人权问题”。当时紧密的美菲同盟关系出现罕见的“外交破裂”,美方取消了两国总统在东盟峰会期间会面的计划。

美国《时代》周刊在发生“大骂奥巴马”事件后,总结了杜特尔特“令世界震惊的7个时刻”,包括对罗马教皇方济各开火,因为后者去年访菲时导致马尼拉的交通堵塞问题雪上加霜;调侃一名他任达沃市长期间被奸杀的澳大利亚女公民;称美国驻菲大使是“伪娘”。

如何看待总统的言行,菲国内对此看法不同。《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曾发表社论称,杜特尔特应该改变自己的糟糕言行,“我们会习惯总统的风格”等论调不利于菲政府、民众和国际社会保持长期联系。但也有议员表示,大家只是不熟悉杜特尔特的个性,“他在做自己而已”。在“大骂奥巴马”风波后,许多菲普通民众为杜特尔特点赞,支持他“不受干扰消灭毒贩”。

与杜特尔特相比,特朗普最近与他人交锋的强度看上去没那么激烈,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他从去年6月宣布参选总统以来,已经持续“放炮”了一年多。谈移民,他要“驱逐所有非法移民”“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墙”“将穆斯林拒之门外”;谈贸易,他“不再允许中国强奸美国”;谈外交,说“日韩还是自己造原子弹吧,别指望美国一直提供核保护伞”……

特朗普参选后几乎受到所有美国主流媒体的口诛笔伐,他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打过嘴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广播公司等也热衷于发布他的负面消息。“特朗普当选,国将不国”,美国反对特朗普的政客这样说服民众;“他将成为各国的梦魇”,海外反对特朗普的网民如此留言。英国和墨西哥均有大批人呼吁禁止特朗普入境。

他们的相似之处

“杜特尔特和特朗普可怕的相似之处——两人的言论迎合了各自国家的大批选民。”澳大利亚新闻网援引弗林德斯大学政治和公共政策讲师罗德里格·普莱诺的观点说。

阿联酋《国民报》称,菲律宾国家研究机构“社会气象站”的数据显示,在菲律宾,1%属于上层社会,仅有9%为中产阶层,而工人阶层的比例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90%。菲律宾选民并未感受到经济稳定增长的好处,他们已经忍无可忍。民众愿意忽视杜特尔特桀骜不驯的个性和挑衅言论,因为该国需解决远比这更紧迫的问题。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围绕特朗普的情况是,美国内部都清楚是资本家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随后又出现包括就业和种族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但因为宗教自由、人权等“政治正确”,许多人不敢说。但“大嘴”可以直奔主题,且无需太担心政治后果,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传统的职业政客。

《国民报》认为,“两人都在利用民众对现有主流政客们的反感情绪——后者一直对百姓与日俱增的痛苦置若罔闻。民众将手中的选票投给这些‘局外人是一场出于抗议的表决活动。”

不过,也有媒体分析认为,杜特尔特和特朗普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都在政治上不正确,试图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但两人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澳大利亚新闻网如此评价。

《国民报》认为,杜特尔特的个性比西方媒体笔下的“流氓”特朗普更丰富。文章称,特朗普深谙通过尖酸的“俏皮话”——墨西哥人是强奸犯、报复中国等——刺激支持者之道,他的做法似乎根植于“对阿谀奉承的渴望”,沉迷于煽动挑衅,但杜特尔特似乎是出于真心帮助穷人并严惩腐败分子。

澳大利亚新闻网说,在杜特尔特担任达沃市长期间,这座城市的犯罪分子、穷人乃至腐败现象已“消失不见”。而特朗普当过真人秀主持人、口无遮拦的社会和政治评论员,并在经营着他继承而来的房地产帝国。普莱诺认为,这是两人的根本区别,“杜特尔特从开始竞选总统起就言出必行”,“但特朗普只是说说而已,至少目前是这样”。

《国民报》记者通过跟踪报道杜特尔特今年的竞选活动发现,他经常有意识地与百姓打成一片,喜欢开玩笑,甚至有时很粗鲁。他似乎已将幽默当做与选民、尤其是贫困大众接触的一种工具。

他们也各有不同

杜特尔特和特朗普算不上“例外”,放眼整个民主国家政坛,“大嘴”的绝不止他们。

英国鲍里斯·约翰逊今年被新政府任命为外交大臣时,令英国舆论大为惊讶,因为他的言论被认为是“最不外交的”。此前,他曾称奥巴马这个“半个肯尼亚人”对“大英帝国有着祖传的反感”,形容希拉里看起来像是“在精神病院以虐人为乐的护士”。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也是有名的“大嘴”,不但经常当众念错别字,还曾指责老年人“对社会没有贡献还浪费养老金”,称穷人“结不起婚就索性不要结”。还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他曾自诩“政治上的耶稣”,甚至对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说“你老婆是我送的”(萨科齐现任妻子布吕尼是意大利裔)。

实际上,平时稳重的政客有时也会有“异常”之语。德国总统高克在图林根州左翼党人士可能首次成为州长时,放下中立态度,称“小心左翼党”。

有分析认为,政客“大嘴”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个人素质不佳,比如日本兵库县知事井户敏三曾因“日本别处发生大地震时,对本地来说是发展机遇”的言论引发众怒。他被迫道歉后,还忍不住说“大家不理解我的好意”。当时有评论称,“井户敏三完全不理解自己究竟说了多冒犯人的话”。有些是出身和阶层的限制导致无法理解其他阶层的疾苦,麻生太郎的那些话就被认为和其名门世家的出身有关。有些则是有恃无恐,比如贝卢斯科尼,在事业全盛时期以及能控制多数主流媒体的情况下,经常会表现得“不太检点”。

澳大利亚新闻网的文章认为,“有些政客需要吸引关注。他们需要化繁为简地展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因此,一些政客亲吻婴儿或在公共场合牵着一群驴,其他政客则口出狂言”。

“大嘴”会越来越多吗

细看每个“大嘴”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似乎也是某种时代趋势的体现。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民主政坛的“大嘴”现象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结束以前。那时“大嘴”被认为是丑闻或者极具煽动性,比如希特勒“政治的最终目的是战争”等言论;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至21世纪初,民主政治更加多元化,“大嘴”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象征,但同样常常引起争议;第三阶段就是目前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大嘴”更受人们关注,他们的地位大大提升,有时候甚至被看做是“政治先锋”,打破了“政治正确”禁忌。

一名叫“安德鲁”的网民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分析特朗普的一篇文章下留言说,人们如今正感到公民权利被传统政治剥夺,对政府似乎只维护特权阶层的利益而义愤填膺,“特朗普和杜特尔特是这种愤怒和失望的代言人”,“今后我们将看到更多此类选举结果”。

信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许多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开始突出,比如美国。在传统政客和方法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民众希望有一批人说他们爱听的话,用一些平常不太会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在杜特尔特身上也有体现。所以,民粹主义盛行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为“大嘴”的冒头提供了土壤。

信强表示,未来“大嘴”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特朗普能否赢得大选很重要,因为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在西方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如果特朗普失败,这种现象或成“绝响”;如果特朗普赢得选举并执政得当,像当年里根一样,那么这种类型政客可能越来越多;如果特朗普做得不行,其他国家会认为这类政客光会嘴上功夫,也不能形成趋势。现在,在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类似“大嘴”政客已经出现,但没有像特朗普这么有望“形成气候”。

梅斯奈尔则认为,以后“大嘴”政客会越来越受欢迎。这与目前的网络时代有关,人们似乎已习惯了敢说、敢展示的文化,也希望政客敢于说实话,能更加平民化。不过他提醒说,政客们在敢说的同时,也要讲究言语的质量。此外,舆论也要加强监督和讨论。▲

猜你喜欢
政客杜特尔特
杜特尔特承认“病了”
杜特尔特第五次访华
总统很好
尤塞恩·博尔特简传
“约炮”博尔特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政客的祈祷
父亲节礼物
政客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