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的启示

2016-09-29 17:27杨平
新闻前哨 2016年9期
关键词:荷赛借鉴启示

杨平

[摘要]“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最具权威的新闻摄影比赛,其获奖作品对世界各国的摄影师都有着一定意义的导向作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国新闻摄影产生巨大影响,一些专业摄影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和借鉴荷赛获奖作品,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了国内新闻摄影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大量走向世界,进入荷赛组织者的视线,中国新闻摄影独特的拍摄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反作用于荷赛的择优标准,使这个过去主要是西方摄影师参与、单纯西方风格的新闻摄影比赛,向着东、西方融合跨进,也让这个世界新闻摄影最权威的比赛,视觉更加全面、选择更加宽泛,导向也更加准确、可信。

[关键词]“荷赛” 启示 借鉴

过去,中国观众认为荷赛的获奖作品仅为战争、灾难事故、暴力和凶杀之类的场景,照片充满血腥和恐怖,均为西方摄影师所为,题材也远离中国文明社会,不具有普遍性,属于非正常的新闻摄影,对读者和社会并不具有积极意义,甚至视为“黑镜头”。

“荷赛对战争灾难的持续关注,与其说是对题材的偏好,不如说,是它内在的价值观驱使它保持着这一姿态:永远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保持直接、逼近、尖锐的反映和揭示;永远对那些备受煎熬的命运保持真实的痛感--新闻摄影,永远要对人类自身的困境发出声音。这就是荷赛作为一项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的核心价值。”[1]

在荷赛历届大量的获奖作品里,有许多战争和灾难题材的作品,这些血腥、恐怖的战争和灾难现场,刺激着人的感官、震撼着人的心灵。其实,正是这些强烈的震撼力,深刻的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展示了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痛苦、艰难的生活,一些遭受战争国家的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类战争题材的摄影报道客观上遣责战争、呼吁和平,主观上希望当地及全世界人民安居乐业。应该说,血腥、恐怖的画面,却能达到巨大的正面宣传效果。

2016年第59届荷赛突发新闻类一等奖《新生的希望》,照片拍摄的是一名男子抱着自己的孩子穿过国境边界的铁丝网。这是一帮叙利亚难民,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多日露营在塞尔维亚边界上,利用对面边界匈牙利警察午夜巡逻离开的短暂空隙,先将小孩、老人送过边境,希望通过匈牙利进入和平、安定、富裕的欧洲核心区域,过上幸福的生活。荷赛中国评委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张让人难忘的照片,可以看到照片中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气氛,它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影像,表现出了细微而真实的情感,一个父亲正努力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渴望生活的世界。”

是战争让当地人民失去了幸福的家园,他们不顾安危而远走他乡,逃离战乱,希望重新获得平安幸福的生活。同样,灾难性题材照片也是新闻摄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的报道灾难事故,不但能传播新闻信息,还能为抗灾、救灾及防灾直接提供帮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其实,很多灾难是大自然运动的客观规律,并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是人类所不可抗拒的。

遗憾的是,在过去改革开放之前的多年时间里,我国的新闻报道由于受到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人简单地把灾难性报道与揭露阴暗面相等同,使灾难性报道包括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山发生大地震,这座大型城市瞬间遭受巨大打击,灾难中24万多人丧失生命,16万多人受重伤。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当时我国只作了简单的文字报道,灾区被禁止摄影,更不允许摄影报道。由于封闭新闻事件、拒绝社会援助,延误了救援时机,增加了伤亡人数,客观上加大了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也不利于灾区重建和科学防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但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同时实现多领域、多门类的中外文化交流。1988年,新华社记者杨绍明的作品《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在第31届荷赛中获得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中国摄影师的作品首次在荷赛获奖,荷赛逐渐走近中国,并开始受到一些中国摄影师的重视,一些人学习荷赛新闻摄影现场感逼真的表现风格,模仿世界摄影大师们灵活多样、追求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震撼力的表现手法。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媒体逐渐解放思想,放开禁锢,认识到全面、及时报道灾难性等突发新闻事件的作用和意义,按照新闻规律要求,正确处理灾难性的报道。

2015年6月1日,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大型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江面翻沉。事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等大批专业搜救人员赶赴救援,同时,近百名中外记者先后到达事发现场。报纸、电视和广播,微博、微信和网络,第一时间连续、全面的报道新闻。4天后,一张夕阳下“东方之星”客轮扶正起水后救援人员集结静默的照片,定格灾难事故现场的特殊瞬间,视角独到,内涵丰富,震撼人心,影响巨大。这张照片一天的点击量超过1亿人次,并被国内外几十家报纸和通讯社广泛采用,报道充分展示了我国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强大的救援能力,事件发展全过程均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关注。

同年12月,深圳光明新区发生山体滑坡安全事故。山体采石留下的巨大空缺,被作为渣土堆积场,终于不堪雨水冲刷,发生大面积滑坡事故。12月23日,近两百辆挖掘机在高度达十米的土堆上进行救援行动,现场滑坡面积38万平米,遇难者人数达到69人。一名记者使用无人机在空中航拍的照片《天灾人祸》,获得第12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自然与环境类银奖。

无可否认,我国媒体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新闻摄影报道立场,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得到全面放开,允许中外记者在第一时间进入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客观、及时、准确的报道新闻,我国的新闻摄影报道与境外媒体一样,与世界同步接轨。这些当然得力于改革开放,得力于解放思想,同时也得力于荷赛获奖作品对中国摄影师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荷赛获奖作品里的中国题材逐渐增多,中国的作者也迅速增加,第59届荷赛数字显示,荷赛既有中国专家当评委,更有中国作品获奖,并且参赛的中国摄影师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中国摄影师在荷赛中获奖不但实现从无到有,并且逐渐增多,近年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成为荷赛评委关注的对象。

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的《天津大爆炸》,这是一张航拍照片,把爆炸现场抽象化,爆炸“原点”出现一个巨大的坑,现场一片焦土的宁静感,照片充分展示出爆炸强大的破坏力,给读者强大的震撼。调查报告显示,这是一起特别重大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这张照片获得第59届荷赛日常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和废物,污染了江河湖泊及地下水,污染了大地,甚至污染了空气。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在内蒙、山西、河北、新疆和湖南拍摄了一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照片,这组题为《发展与污染》的照片获得第58届荷赛长期项目三等奖。照片引起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环境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

中国摄影作品大批进入荷赛,使得荷赛评委和组织者开始了解和熟习中国新闻摄影常用的表现方法。如果说,早些年荷赛进入中国,影响着中国摄影师观念的转变,促进中国新闻摄影的开放,加快对世界特别是西方摄影及文化观念的了解,那么,近年来,中国媒体及摄影师的表现方法也开始影响荷赛的评委们,他们逐渐理解并且认同中国摄影师积极客观的正面报道新闻事件的表现形式。近几年,荷赛获奖作品里既有荷赛常见的直接表现灾难的悲壮场景,也有中国新闻摄影报道选用最多的,不顾个人安危,及时进入灾难现场,创造出多起生命奇迹感人故事的抗灾救灾摄影报道,这些来自中国摄影师之手的救灾报道,在过去的荷赛获奖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

1999年获得第52届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二等奖的《四川大地震》便是如此,组照里既有地震后悲壮的灾难现场,也有武警官兵不顾生死奋力营救的场景。同时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二等奖的《四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也是如此,照片拍摄的是一对夫妻,在地震垮塌的厨房里,露天烧火做饭,背景中的庄稼生机勃勃,这让读者看到灾区民众坚强的生活信念,他们不畏天灾,不等不靠,积极自救,这更多的是给读者传递希望的信息,则是更符合中国人的报道习惯。

另外还有,我国自由摄影师区志航的《俯卧撑》获得2010年第53届荷赛当代热点类优秀奖、《中国日报》记者李杨的《拯救跳楼新娘》,获得2012年第55届荷赛突发新闻单幅三等奖、《都市快报》记者傅拥军的《非常想念爸爸妈妈》,获得2013年第56届荷赛表演肖像类组照三等奖、中国新闻社摄影师贾国荣的《杠上争夺战》,获得2014年第57届荷赛体育动作类一等奖等等。中国式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正气精神的报道方式,逐渐被荷赛评委所接受,其优秀作品也被纳入荷赛获奖名单,荷赛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元素的溶入,让荷赛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准确的展现全球各地各具风格特点的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

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摄影作品也正在走向世界,荷赛正在慢慢了解中国,适应和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意,在中国“入乡随俗”,并开始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看待世界,而中国的摄影师们正在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养分,同时也将传统的中华文化溶入世界文化。

猜你喜欢
荷赛借鉴启示
荷赛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