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鹏国
乡镇财政专管员建设和资金监管,是这些年财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发挥职能,适应经济管理新常态,始终把“科学、精细、规范、透明”作为夯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和创创新政监管服务不懈努力,勇挑重担。结合乡镇财政工作实际,下面谈一下关于乡镇财政专管员与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一是,权责不一。实行专管员制度后,相关制度和办法应与之配套,需要一段时间磨合,目前主要存在权责不一致、待遇过低等问题。在工作上,专管员工作量大,风险高,但待遇上与其他同志没有区别,专管员工作如履薄冰,担心犯错,引来责任追究。
二是,人力不足。面对惠农补贴种类很多,每项补贴资金要通过迎检审核。每名财政专管员负责面较广,各种补贴登记表、惠农资金发放表、农村财务审核等都要通过其审核过关,可以说细化到了一村一组一户一表,工作量成倍增加。
三是,业务不熟。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本身就有各自的分工,在不同的岗位就承担不同的职责。因此,存在着对村级财务、“三资”情况不熟悉,财政资金发放不了解等问题。财政专管员肩负10多项工作职责,业务不熟悉将导致财政专管员不能全面履责。
四是,监管不全。相当一部分资金申报、拨付不通过财政所,如民政优抚补贴资金等。一些项目类资金因专业性较强,如沼气推广和改厕补贴助资金等,完全与基层财政不相干,建设项目由县局直接下达指标,上述专项的申报、实施、监督、验收等环节未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和专管员参与,只要求财政所按程序拨款,加大了专管员监管难度,存在一定的风险责任。
2 几点建议
2.1 坚定不移地落实专管员制度
财政资金要监管到位,必须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大力提升财政监管和服务绩效的有效途径,必须找准支点,主攻重点,狠抓推进,必须坚持“全面落实制度,大力加强监管”不动摇。
2.2 大力提升监管与服务绩效
一要,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的观念,加强团结、加强沟通、加强协作,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统一战线。二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在优化服务、简政放权等环节上下功夫、求突破,能快则快,能简则简,全力打造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绿色通道”。三要,找准上级政策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对接点,下大气力做到上级支持,同级配合,村级规范、群众满意。四要,进一步搞好惠农补贴、农田水利建设、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金调度工作,为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要,进一步清理不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存在不规范收费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对于重大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六要,要实行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兑现各种承诺,对失信行为要追究责任,并限期办结、整改到位。
2.3 全面加强和创新制度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要结合乡镇实际,制定《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实施细则》,印发到行政村及镇直单位,为包村财政专管员制度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和完善责任制。要级签订《乡镇农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责任书》和《包村财政专管员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资金使用单位和专管员工作职责。三是,建立信息登记制度。以村为单位编制《包村专管员必备信息簿》,按照省厅要求将基础数据全部编印成册,指导专管员到村工作。要审定包村财政员周工作计划,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对所辖村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4 科学分类监管财政资金
根据财政资金特点,明确五类专管员,即“以钱养事”资金专管员;城建、土管、土地整理资金专管员;文教卫资金专管员;民政、社保资金专管员;财政包村专管员。
2.5 优化监管模式
一是,明确“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理念,先从财政拨付资金监管,再延伸到其它资金,先从过去基础好,资金运用良好的入手监管,再逐步向外扩展。二是,推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的方法,明确涉农补贴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项目建设性资金为监管重点,逐步普及到其他类型资金监管工作之中。三是,坚持“统筹兼顾,严格程序”原则,将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类,划分为补助资金类、项目建设资金、本级预算资金类。确立三种监管方式即: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反馈、财政资金监管公开公示、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严格执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流程,设立监管台账,加强资金监管信息传递、信息记录等,使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2.6 搭建好资金监管平台
一是,依托“乡财县管”资金监管平台,建立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采取事前申报审核把关,事中监控资金流向和使用,事后验收检查的办法,形成规范的资金循环监督管理体系。二是,依托镇监管办平台,将镇直单位和村级向主管部门申报的各类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由镇监管办牵头,按期召开资金监管联系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听取镇直各部门单位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情况的汇报、意见和建议;对全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报全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三是,依托“村账镇管”平台,全面加强村级“三资”管理,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科学使用,保值增值。
2.7 注重队伍建设
人才是三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人才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第一资源,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一是,加大基层所和上层人员交流,搞好新老更替,建立流进流出机制,盘活现有人员,扭转青黄不接,这是解决人员不足基本办法。二是,搞好业务知识培训,以知识更新培训为重点,强化干部在职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如法律知识培训、预算管理改革、财政资金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每年组织一定形式的干部集训或轮训,技能比赛,促进系统人员知识更新,提高专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以支部为阵地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纯洁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三是,实行财政专管员绩效考核。建议市县财政部门、乡镇财政所一起,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乡镇财政专管员考核办法,年终由县局和乡镇组成联合考核小组,对专管员工作日志手册、台账、信息平台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分档次给予相应的奖罚措施,同时,乡镇财政所也要与专管员签定相应的责任制,保证内勤充实外勤,两者兼顾,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对专管员搞好平时常规性工作的指导检查。搞好专管员与绩效工资,职级晋升、评优表模、责任制兑现等相结合,内使劲,外加压,多管齐下,用财政专管员排垒起“双黄线”,一侧不触摸财政资金的“高压线”,一侧不伸向项目建设的“红线”,让财政专管员制度在安全的绿色大道上前行。
2.8 构建财政资金信息网络平台
在县财政系统统一范围内建成镇处财政资金项目管理网络平台,实现资金信息资源共享,凡是上级和本级涉农财政项目资金,都应纳入项目管理平台内,以免一些应是镇处项目财政性资金游离于镇处财政监管之外,结合相关制度实施,使财政专管员有能力管好、解决资金信息不对称、不通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