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寻求无动力低附带毁伤武器,用于装备“影子”、“死神”、“灰鹰”等战术无人机,“罗神”制导炸弹就是其中一种候选武器。2016年4月,“影子”无人机试射了配有惰性战斗部的“罗神”,投放高度约2 400米,射程达15千米。“罗神”的设计基于泰利斯公司的轻型多用途导弹,除了战术无人机,也可装备轻型攻击机、情报监视与侦察飞机。该弹重5.8千克,配用的多效应战斗部与轻型多用途导弹相同,重1.8千克,配装达信公司研制的触发、近炸和延期三模引信,采用GPS/INS+激光半主动复合制导,可攻击静止和移动目标,命中精度在1米之内。
F-35发射AIM-9X拦截无人机
2016年7月28日,美国空军一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发射了一枚AIM-9X“响尾蛇”导弹,成功命中在试验场上空飞行的无人机,实现了F-35首次以空对空的方式拦截无人机目标。此前,拦截无人机需要通过无线电火力呼叫才能完成。在同一天的试验中,F-35还发射了一枚内部挂载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对另一架无人机实施拦截,但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虎”式远程制导火箭弹
罗克特桑公司推出的新型300毫米“虎”式远程制导火箭弹,研制工作始于2011年底,2015年完成演示验证。该弹长5.25米,重585千克,配用105千克的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内装60千克炸药,有效杀伤半径60米。发动机采用复合固体推进剂,射程30~120千米。可能采用GPS/INS制导,命中精度可控制在50米之内,试验中达到了10米之内。
德国升级“短剑”士兵系统
根据驻阿富汗作战部署使用的反馈意见,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已对其研制的“短剑”士兵系统进行了多项升级改进。通过拆除惯性导航系统并提供新型班长显示器,不仅缩小了系统的尺寸,而且将重量从4.5千克减轻至3.9千克。系统电池容量提升了30%,且可靠工作时间长,目前已经达到1年。莱茵金属公司目前已获得供应三批“短剑”士兵系统的合同,2017年初很可能会签订新合同,再提供约2 100套系统,并从2018年初开始交付。届时,新生产的“短剑”士兵系统可能采用升级后的配置。
俄罗斯“回旋镖”装甲车
俄罗斯最近向公众展示了K-16“回旋镖”装甲人员输送车(左)和K-17“回旋镖”步兵战车(右)样车。“回旋镖”是俄罗斯开发的新一代8×8装甲车,用于替换现役的BTR车族。该车采用全新设计,发动机位于车体前部,士兵通过车体后门进出。原来BTR系列装甲车的一个明显缺点就是发动机后置,士兵只能通过两侧车门进出。俄罗斯陆军目前仍在服役的BTR-70装甲车侧门更狭窄,如果遭到伏击,士兵将直接暴露在敌方直射火力下。“回旋镖”K-16装甲人员输送车配有一个小型炮塔,武器为1挺12.7毫米机枪。K-17步兵战车配有遥控武器站,武器除了1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两侧还有2具“短号”EM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越南意欲采购BMP-3F两栖步兵战车
为增强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作战能力,越南计划从俄罗斯订购BMP-3F两栖装甲步兵战车。2016年度《全球军力对比年鉴》称,越南的登陆作战装备主要包括300辆PT-76/PT-76B和320辆62/63轻型水陆坦克。其中PT-76B是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主武器为口径只有76毫米的线膛坦克炮,而且防护能力差,仅能抵御30米外发射的7.62毫米钢芯穿甲弹。BMP-3F是BMP-3步兵战车的改进型,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除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也采购装备了BMP-3F。
俄罗斯计划为现役主战坦克配装遥控武器站
随着现代战争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城区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为主战坦克配装遥控武器站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如德国“豹”2、美国“艾布拉姆斯”等。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期间,政府军成功使用T-90A主战坦克上的12.7毫米机枪打击藏匿于塔式高层建筑的恐怖分子,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由于本为防空作战而设计,T-90A上的12.7毫米机枪射角不足,达不到现代遥控武器站的标准。另外,俄罗斯陆军2016年1月订购的T-72B3主战坦克也未配备遥控武器站。鉴于上述情况,有军事分析评论员预计,俄罗斯将为其现役主战坦克配备装有重机枪或机关炮的遥控武器站。
俄罗斯新型“台风”K防地雷反伏击车
在穆罗姆举行的“开阔水域”工程部队国际竞赛中,俄罗斯首次对外披露了配有新的遥控炮塔的“台风”K型6×6防地雷反伏击车。遥控炮塔由NPO电机公司设计,可配装PKT式7.62毫米机枪、NSVT式12.7毫米机枪或AGS-30榴弹发射器,重约150~170千克。俄罗斯武装部队目前已经接收70多辆“台风”K,预计2016年年底前会再接收几十辆。“台风”K防地雷反伏击车长8.99米,宽2.55米,高3.3米,战斗全重24吨,乘员2名,最多可运载16名士兵,最大公路速度为10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 200千米。
以色列“埃坦”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埃坦”(Eitan)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重30~35吨,发动机功率551千瓦,公路最大速度为90千米/小时,能搭载12名人员,包括车长、驾驶员和炮手。“埃坦”配备拉斐尔公司的“萨姆森”遥控武器站,将同基于“梅卡瓦”Mk4开发的“纳莫”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配合作战,替换以色列国防军现役的数千辆M113装甲车。预计“埃坦”系列装甲车将在五年后准备部署。以色列还将基于其底盘发展车族,包括步兵战车、指挥车、迫击炮载车、导弹发射车、救护车、货运车等车型。
无人机集群作战
2016年6月,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披露了4月份在“蝗虫”计划下举行的“郊狼”无人机集群飞行演示验证试验。试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地面多联装发射器发射“郊狼”无人机,最终实现了30架“郊狼”的连续发射和编队飞行。这次试验期间,无人机集群飞行的组织模式为传统的“引导-跟随”模式,即其中一架无人机充当“引领者”,其它无人机跟随飞行。在需要时,“引领者”可以变换。根据美国海军的安排,随后“郊狼”无人机集群飞行演示验证将从海上发射。“郊狼”无人机最初由先进陶瓷研究公司为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开发,后来雷锡恩公司收购了该公司。该无人机从2014年开始研发,最初用于台风气象信息采集,2016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续航时间及最大飞行距离,并被美国海军选为试验机型。该无人机长0.9米,重约6千克,续航飞行速度110千米/小时,飞行升限6 000米,续航时间90分钟。
除“蝗虫”计划,美国还有多个项目开展无人机集群作战试验。比如海军还有“无人机有效载荷”项目,选用的是体型更小的“山鹑”无人机(右图),外形尺寸为4.9厘米×6.2厘米×18厘米,净重220克,机翼可折叠,由飞机在亚音速飞行状态下投掷发射。空军有“低成本可消耗攻击型无人机演示验证”项目,还有“小精灵”计划。后者是利用C-130在敌人防区外投放大量小型无人机,而后编队飞行(下图),执行监视、电子战等任务,最后还能回收幸存的无人机。
美国军方大力推进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是为了应对高端对手日益完善的综合防空系统。这一新型作战概念,是采用密集集群攻击方式对付敌方重要目标,以廉价对高价,以数量换取损伤,在压制及突破敌方防空反导系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还可用于对某一预定区域的封锁,无人机集群在目标区域上空持续探测目标,对发现的目标快速实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