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读李盛涛教授《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

2016-09-29 03:08耿宝强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教授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耿宝强



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读李盛涛教授《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

○耿宝强

由于开设过几年“当代文坛热点”的选修课,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很喜欢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喜欢他那种对并不尽如人意的、正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研究对象的密切追踪与宏观把握,喜欢他保持着上课味道的行文方式。因此,五年前笔者曾经申报过“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的课题。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撰写申报书的过程中,对网络文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至今犹记读到白烨教授“中国文坛将三分天下”——以传统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严肃文学,以图书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的网络文学——的惊讶与兴奋。之后不久,笔者的学术兴趣转向了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便放弃了与网络文学的进一步亲密接触,但是还保持着对它的深情关注。这是我与网络文学的渊源,也是我对李盛涛教授的《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感兴趣的原因。读毕,我很是欣喜:在当下,也还有李教授这样恪守文学学术知识分子本分的研究者。

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的20年中,中国网民的人数飞速增加,网民生活逐渐“网络化”。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47.9%,中国网民已达6.49亿,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78.7%。

与之相适应,继台湾的蔡智恒(痞子蔡)在1998年以《第一次亲密接触》启动网络文学之门后,以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不过,他们成名于网络,却很快与网络告别,并开始在传统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知名作家行列。2002年,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一批大型阅读与创作网站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命运,并使之成为了新兴的独立行业。商业化的写作模式,使故事和形象更加精彩的同时,也使网络作家们盆满钵盈;更低的准入门槛,使网络文学阵营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写手充斥着这个虚拟文坛。这构成并促进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井喷”式发展。

网络文学的海量与芜杂——李教授称之为“灌木丛生式”的存在状态——文学学术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对待?几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指出“我们没有资格谈这种小说。”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网络文学是另一种文明,那是另一代人的事情。”作家莫言也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我也不想谈这些莫名其妙的网上文学。”李教授没有如此避而不谈,他选择了面对。他认为,一个研究者,如果站在精英文学的审美立场去否定它,进而将其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便失去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和学理的公正性,不免有武断和狭隘之嫌。这种面对,就是试图担当起对网络文学写作与阅读的规范与引导之责的表现,显现着一个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直面网络文学的存在以后,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在李教授身上表现为,他的研究是建立在对网络小说文本的广泛阅读之上的。李教授在读硕士的时候,曾经有过没有阅读任何网络作品却进行理论探索的经历,这使他在真正接触网络小说以后对有关许多网络文学的理论性文章产生了很大怀疑,怀疑他们的研究是不是也是建立在没有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不接触文本也可以进行研究,但无法弥合理论和文本之间存在的抽象与具体、同质性与差异性、简单与繁复之间的矛盾,其结果自然有空疏和宽泛之嫌。在笔者看来,一个忽略文本阅读的人,文学审美性和艺术判断力会逐渐消褪,根本不配去做文学研究者。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本阅读的网络文学研究,没有丝毫的意义。因为,这样的研究只能把重心放在技术手段和媒介变异上,从而造成网络数字技术的专用名词和后现代概念的泛滥,显得僵硬、空洞和玄乎,进而导致技术分析冲淡美学阐释,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或者隔岸观火、南辕北辙,不能进入文学中人性、情感等柔软的一面。

当然,在李教授看来,研究者的阅读不仅仅是品味,更是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筛选与鉴别。他说:“面对原生态的网络文学,既是我们的大幸,又是我们的大不幸。大幸的是我们和它共时代地处于历史大发展之中,见证着它的发展、繁荣和芜杂;不幸的是我们必须对它作出理论的回应,而这又是何其艰难!” 这难,首先就难在网络小说的生产已经远远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对网络小说的理论性阅读和遴选工作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始终坚持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并为此深感荣幸:面对处于文学史之前的原生态的网络小说,自己的每一次阅读、参与,哪怕一次跟帖或一次点击,都可能成为以后网络文学史的构成性因素。从事本课题研究以来的四年间,他的午饭和晚饭很多都是在电脑前吃的。他到底阅读了多少网络小说,笔者无从知晓。粗略统计,《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中所涉及的网络小说,包括穿越、玄幻、武侠、生存、爱情五个文类共56部,每部动辄百万,甚至几百万字,短的也有几十万。先不说他是浏览了多少部之后才选定了这56部作为研究对象,单就作为研究对象这56部,就有上亿的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毕竟,网络阅读不像传统纸质阅读那样轻松写意。有段时间,他的手甚至成了鼠标手,一摸鼠标就酸麻。但他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一种慷慨而悲壮的情感。快乐来自于文本,慷慨而悲壮的情感则来自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责任承担——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本分。

李教授的文学知识分子本分还体现在他始终是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网络小说。他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文学,但事实上,什么是网络文学到现在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欧阳友权先生就认为,网络文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李教授是从中观的意义上来指认网络文学的。他并不把网络文学看做凭空产生的、全新的事物,也不放大网络文学中的某些新现象新因素,将之与传统文学完全对立起来。他认为,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文学,放弃文学性的追求无异于扼杀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他所研究或者说推荐给读者去阅读的56部作品,都是基于人情、人性、人文,文学性很强的文本。以此为基础,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如《鬼吹灯》是中国第一流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是“网络爱情”题材小说之翘楚,《驻京办主任》体现了王晓方官场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诛仙》《搜神记》《星辰变》是网络玄幻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寻秦记》《木槿花西月绣楼》等是网络穿越小说经典,等等。这些作品是否真如斯言,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对于人文研究来说,服膺的只能是文学的最高法则,尊重的只能是自己独到的眼光。

直面网络文学,以文学的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是李教授社会关怀意识和审美判断力的体现;从生态学视野来研究网络文学,则彰显了他卓越的专业素养——文学学术知识分子最本分的方面。生态学理论的理想化、有序化和网络小说的实践性、无序化之间似乎隔着万水千山,甚至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但李教授别具慧眼,发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态学与网络小说之间的关联性:一是网络小说发展状态的生态性;二是生态学的建设性文化立场与新世纪对网络小说的理论期待视野相契合。就这样,为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和存在格局做出有益的建构,为给芜杂多样的网络小说提出一种建设性的理论视角,李教授将两者似乎很不可思议地结合了起来,并产生了诸多灵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如从主题上将网络玄幻小说归结为成长小说,如《鬼吹灯》激活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如《蜗居》近距离批判现实的力度和勇气极具“五四”文学的风骨,如《武林外传》以最经典的后现代面孔诠释着武侠小说这一传统小说文类在当今网络环境中对当代文化精神的臣服与悦纳,等等。如前所说,这些识见,也许只是“片面的深刻”,得不到其它学者的认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李教授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对网络小说的独特言说,这就够了。

最后我想的是,李教授恪守文学学术知识分子本分的难能可贵。我们当下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也许用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来描绘最合适。经济浪潮汹涌,严肃文学退避三舍,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泛滥,人文精神进一步被漠视和贬值。于是,纯娱乐性节目“星光大道”“开心词典”成了最主流的中央电视台的精品王牌,“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地方台的选秀、恶搞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学术的主要阵地的大学校园,也日渐行政化、专业化和制度化起来,这越来越束缚着文学学术的自由发展。众所周知,文学学术来源于研究者对世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力,其话语应该是情感性的,人性化的。但目前,高校教学、科研对标准和规范的过分强调,背离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已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文学术本该拥有的灵活性和互融性。难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在博客中说:中国大学,只是貌似大学;中国大学的学术,也只是貌似学术。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李教授能够秉持文学学术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找到与现实的对接口,是很令人欣喜的。这来自知识分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来自李教授对文学的执着:他相信有一种力量来自文字,有一种快乐来自文本。他很痴迷地爱着文学,视自己的研究对象——网络文学是自己的土地。他自己,则像一个城市中的农夫,披星戴月地劳作着,心怀着敬畏和膜拜:“我是一株生长在都市里的野草,仰望星空,怀念土地。我以生命的形式,感谢土地。”

参考文献:

[1]李盛涛.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耿宝强 山东滨州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 256600)

猜你喜欢
李教授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育槐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厨子救人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50 SHADES OF ONLINE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