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形成的延安精神,在敌后战场形成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和典型代表。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在空前民族危难的情况下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最新诠释和全面升华。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是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八路军文化既是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乃至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展现,又与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甚至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和造就密不可分,在整个抗战期间对支撑抗日军民的抗战意志,鼓舞根据地军民持久抗战、奋勇杀敌、夺取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深刻认识、领会八路军文化的丰厚内涵,认真传承和大力弘扬八路军文化所蕴含的伟大的民族抗战精神,对于当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路军文化博大雄浑,其内涵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解释。2010年以来在山西武乡县连续6届举办的八路军文化研讨会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对之已作了不少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在这里,从精神层面上讲,我认为至少还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八路军文化饱含着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赤子忠诚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她成立之时起,就在党的旗帜下,集合了众多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子孙,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组织、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人民始终是这支革命军队的基本操守和政治品格。在十年内战时期,无论是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的硝烟中、开辟革命根据地和保卫苏区的反“围剿”艰难斗争中,还是在转战两万五千里北上抗日的长征途中,广大官兵无不怀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情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奋勇拼杀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上。
抗日战争面对的是中华民族空前强大残暴的敌人和更加艰难危困的生存条件。靠法西斯“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军不仅装备精良,兵力战力很强,并且是异常的野蛮凶悍,铁蹄所到,烧杀抢掠,泯灭人性,无恶不作;而抗战伊始仅有数万之众的八路军不但武器装备极其低劣,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初上抗日战场的许多战士还使用着大刀长矛等原始兵器;敌后根据地更是面临着敌伪重兵反复围攻、“扫荡”,反共顽固势力不断制造摩擦、长期严密封锁。一些边缘区、游击区甚至根据地内土匪武装蜂起,反动会道门破坏捣乱,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加之粮棉等各种物资奇缺,人祸天灾接踵叠加而至,困难局面难以想象。投身抗日战场,就意味着死伤相随,饥寒交加。献身国家民族,非有忠肝义胆,很难忘却生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战胜各种艰难困扼,坚持到底,直至胜利。但是,就是在这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抗战形势极端艰险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从年过半百的总司令到正值青春年华的普通战士,抱着“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的赤胆忠心和坚定意志,承继红军的血脉和传统,义无反顾地迎着强大敌人的猛烈炮火,奔赴民族解放的抗日战场,以一个个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战役、战斗和反围攻、反“扫荡”作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牵制、歼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战胜各种政治、军事、经济的严重困难,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遍布华北的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将敌后游击战争的熊熊大火燃遍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独立撑起了全国抗战的半壁江山,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神州大地。八路军的广大文化工作者,同前线的将士一样,胸怀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冒着枪林弹雨,无畏艰难困苦,以笔为枪,以知识、文化艺术为武器,深入前线、深入敌后、深入民众火热的斗争生活,献身武装、提高民众文化科学知识和爱国意识的教育事业,献身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闻出版事业,献身丰富根据地军民文化生活、鼓舞根据地军民抗日斗志和胜利信心的文化艺术事业,创作出了大量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形式并具有深刻时代性、大众性、民族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形成了在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八路军红色抗战文化,为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期间,凭着对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无限忠诚,八路军广大官兵和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坚决抗战,坚守民族气节,绝少叛党叛国者,尤其是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叛变投敌,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叛国当伪军。面对生死考验,面对严重困局,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宁可牺牲自己,忍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极端困难生活,也决不投敌当汉奸,决不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也要坚守党的秘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秘书长、统战部长张友清,在1942年5月日军对八路军前方首脑机关的围歼中,不幸被俘,狱中他受尽酷刑,至死也不向敌屈服。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被日军抓走后,敌人引诱他率部投降,并许愿给他一个师长当。他坚定地向政委表示: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了。娘被抓走,儿子照样打鬼子。马母最后绝食7天,壮烈牺牲。在晋察冀军区,有一个与狼牙山五壮士齐名的英雄群体——曹坝岗五勇士。1942年12月27日深夜,驻在涞水县曹坝岗的第十一军分区被日军重兵偷袭。28日,李连山、刘荣奎、宋聚坤、邢贵满、王文兴等5名八路军战士在完成掩护主力撤退、被敌重重包围后,弹尽粮绝,纵身跳崖,以身殉国,无一生还。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中涌现出了无数舍生取义、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有名无名的忠勇战士,正是有了众多这样奋勇献身和仍在战斗的万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了他们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赤子忠诚,才有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巩固、坚持、发展和最后胜利。
二、八路军文化彰显着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最能检验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作为执掌全国政权、掌握200多万国家军队和各种资源的国民党,理应首先站出来进行全面动员,联合全国各种政治力量、武装力量共同起来抵御外侮,捍卫国家,挽救民族危亡。然而就在国民党仍在犹豫彷徨、手足无措之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首先挺身而出,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勇敢地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强调:“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呼吁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7月8日、9日、14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先后致电蒋介石和发布《通电》,坚决要求请缨杀敌,为国效命,郑重表示红军将士愿在蒋介石的领导之下,立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奉命出征,“与日寇决一死战”。 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随即向全国发出就职《通电》,进一步表示八路军“愿竭至诚……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实际上,直至8月25日,八路军尚未改编完毕,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就已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先遣部队,先后由陕西省三原镇出发,经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急赴山西抗日前线。出发前,各师分别在驻地召开隆重的誓师大会,庄严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决心抗战到底,“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从抗战全面爆发后到出征山西前的这些言行举止,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将士的勇于担当精神。
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曾经在各革命根据地、在长征路上,先后集结数十万、上百万大军,反复“围剿”、追堵各路红军,必欲灭之而后快。开赴抗日前线后,八路军三师主力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历史担当和无私无畏的宽广胸怀,不计血海深仇,摒弃所有前嫌,积极主动地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和忻口战役期间阳明堡、雁门关、长生口、黄崖底、广阳、户封、两战七亘村等一系列游击战的胜利,给予正面战场以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得到了国民党广大官兵及其统帅部的高度赞誉,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官兵的无私担当精神。
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国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的非对称战争。而与国民党200多万大军及其相对精良充实的武器装备相比,共产党八路军开赴前线的3万多主力及其武器装备又显得相当微小和低劣不堪。然而,自抗战全面爆发后,虽然国民党的一些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打得十分壮烈,但整个正面战场总体上是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至太原失守,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全线解体,广阔的华北大地一时几近全部沦于敌手;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面对国民党的败退,八路军主动担负起收复华北失地、挽救华北危局的重担,开始成为独撑敌后抗战局面的主力军和对日作战的主角。从1937年11月上旬起,八路军三师主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首先分兵实行以山西为中心的战略展开,之后又于1938年春夏和同年秋冬先后两次向华北全境实行大规模的战略展开,相继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晋西南、冀南、冀鲁豫、大青山、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开展了从山地到平原更加广泛、猛烈的敌后游击战争,前门打虎,后门拒狼,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一次次的多路围攻和反复“扫荡”,抗击、牵制了绝大部分伪军和半数以上的日军,严厉打击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亲痛仇快的摩擦劣行,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真正撑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同时,如前所述,整个抗战期间,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国家、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贯彻党的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不畏艰险,不惜牺牲,自觉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履行宣传、动员、教育、鼓舞工农兵群众和打击敌人的神圣职责,为丰富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敌后军民的抗日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建树了卓著功勋。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既微又弱的身躯,挺身而起,奋勇尽责,敢于亮剑,善谋胜利,将自己一步步锻铸成为支撑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始终是八路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八路军文化的丰碑上生动镌刻着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抗战全面爆发一开始,就将挽救民族危亡、夺取抗战胜利当作自己的最高使命和神圣责任,将发动全民抗战、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发挥自身优长、最终战胜日本侵略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将创建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实现上述路线、方针的战略依托、发展基地和主要保障。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够在农村、在根据地站住并站稳脚根。
严明群众纪律,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官兵一致,同苦共甘,严禁领导干部贪腐和滥权,是人民军队从红军时期就形成的优良传统。抗战开始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战争形势和严峻的生存条件,党和八路军更加注重和强调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和部队纪律的重要性。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其中前两条就是官兵一致,实行同甘共苦的部队纪律;军民一致,厉行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之后,他又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
整个抗战时期,战争空前残酷,生活异常困苦,但八路军全军上下包括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发扬光大红军的光荣传统,严守群众纪律,部队官兵一致,鲜有侵犯群众利益、破坏群众纪律和干部贪污腐败、滥用权力、搞特殊化的现象发生。他们军纪严明,清正廉洁,对群众竭力做到秋毫无犯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根据地人民的高度赞誉和真心拥护。而与八路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军队对以上各条不但难以做到,而且军纪日趋败坏,贪腐愈加盛行,其一些比较清醒的高层包括蒋介石虽对此早有所认识并为之深感忧虑、苦恼甚至震怒,还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进行检讨,但终难改变。
整个抗战时期,尤其是在极端困难阶段,上到延安的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下到前线的广大基层官兵,全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觉减轻人民负担,与人民群众一起吃苦,共渡难关;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为民谋利。为了战胜困难,在延安,毛泽东、朱德等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亲自开荒种地,带领边区军民发展生产,丰衣足食。在敌后,从1942年开始,首先是厉行节约,八路军从总部、各师司令部到连队战士,多次降低伙食标准,并一律停发办公费、菜金、津贴,节约下来的粮款全部用于救济灾民,部队官兵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为了充饥,许多地方的野菜采光后,连树叶、树皮都成了宝贝。其次是连续数年掀起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各部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镢,在根据地的荒山野岭到处开荒种地,粮食和蔬菜自给率逐年上升。再次是实行精兵简政,基本上克服了一个时期以来根据地内“鱼大水小,兵多难养”的矛盾,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八路军在各敌后根据地除奋勇粉碎敌人的频繁“蚕食”“扫荡”,全力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帮助群众春耕、春种、夏锄、秋收,兴修水利,修路架桥,抗灾救灾,发展生产,解决各种困难,从而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形成了军民之间鱼水般的深厚情谊和难以分割的血肉联系。而这些,国民党的军队是难以做到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赢得人民,谁就会赢得战争。国共两军在抗战时期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加印证了这个道理。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之所以在正面战场一退再退,败多胜少,损失惨重,在敌后战场更是无所作为,难以立足,正是因为其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甚至将民众当刁民、暴民,防民甚于防盗、防寇,有些部队抢掠成风,兵匪不分,肆意劫夺人民的财产,这不但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且收获的只能是人民的反感、反抗,最后只能被人民所抛弃。而八路军则相反,他们把人民当亲人、当靠山,既与群众同甘共苦,又全心全意为群众工作,为群众谋利,因而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下,不但能够在敌后克服各种困难,越站越稳,胜多败少,而且愈战愈强,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主要力量,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四、八路军文化始终体现着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积极作为、勇于开拓、敢创新路、奋发图强的不懈进取精神
抗战开始之时,党和八路军的根据地仅有陕甘一隅。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部队,只有3万多人,1万多支破旧杂式枪,其中一一五师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一二九师只有12发子弹,且当时敌后党的力量还很弱小,群众也没有充分发动起来,而面对强大、残暴、狡诈的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一路溃退等异常复杂的情况,如果没有奋勇担当和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懈开拓精神,没有正确的战略策略,一味束缚于国民党的指定地区和发展限制,束缚于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教条主义,不能主动、灵活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或畏缩不前,或死打硬拼,势将难有大的作为,难以开创大的局面,肩负起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重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使人民军队能够发挥最大、最佳的战略作用,迅速开拓抗战局面,不断壮大人民的抗战力量,坚持并夺取抗战的胜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提出并实行全面全民族即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及时开创山西在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战特殊局面,不失时机地部署三师主力分兵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力争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
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未等改编完毕即急赴山西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真诚合作,全力配合其正面战场先后取得一系列游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八路军的声威。太原失守后,在整个华北大部沦丧、国民党军队充满颓丧失败情绪,其片面抗战再难为继、全民抗战尚未兴起的危机时刻,八路军以区区三师之力,奋勇担当起抗击日军、坚持华北持久抗战的历史重任,立即分头挺进山西四面敌后,实行以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为中心的战略展开。此间,八路军各师一面分兵组成大批民运工作团、队,与各地中共党组织密切配合,大力发动群众,恢复建立各地党组织,普遍创建地方游击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积极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新政权,相继开创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建立起巩固的抗战战略支点;一面自觉实行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适时适当集中,开展更加广泛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在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中重创日军,同时多次粉碎其对各根据地的多路围攻,使自身在战火中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以山西为中心的各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巩固,接着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各部从1938年春夏和同年秋冬接连实行大规模的战略展开,将敌后游击战争进一步由山地推向河北、山东、河南、绥远、察哈尔等省更加辽远的平原、草原地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敌后战场,相继创建了冀南、冀中、平西、冀东、山东、大青山、豫西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使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华北大地,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八路军日益成为整个华北抗击日军的主力军。对此,敌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1943年度的综合战报中承认:“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对于为华北致命伤的中共军的绝灭作战,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特别是极端困难阶段,日军将进攻的重点转向华北。面对敌伪频繁的“灭绝”“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以及频仍严重的各种天灾,各敌后根据地军民在大力战胜经济困难的同时,发动和掀起全民参与的真正广泛的人民战争,以不凡的智慧和创造,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破击战、围困战、麻雀战、联防战、窑洞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和劳武结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法;以惊人的胆略和不懈的进取,深入敌后之敌后,采取大量组织和派遣敌后武工队、发展两面政权、开展政治攻势等敌进我进的新的斗争策略,将敌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粉碎了其无数次的残酷“扫荡”和“灭绝”企图,坚持、巩固和恢复发展了根据地。1944年,当国民党正面战场在豫湘桂各次会战中连遭败绩之时,华北各根据地军民则开始了日趋扩大的局部反攻,收复大片国土,直至日军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在此期间,八路军和地方党、政、群团系统的文化工作者,在当初根据地文化教育基础十分落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群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还很淡漠,以及环境条件异常艰险困苦的情况下,他们所广泛深入开展的丰富生动、形式多样、充满炽热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努力体现大众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教育工作、新闻出版事业、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活动,不但有力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及其国家、民族意识,激发、鼓舞了他们的抗日爱国热情和坚持抗战的意志,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强了对敌斗争,而且开启了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红色抗战文化,这些同样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可贵的开拓、创造精神。
整个抗战时期,尤其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牵制、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及其帮凶绝大部分伪军,从战略上极大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真正撑起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同时,抗日根据地由出征时的陕甘一隅扩展到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四大战略区,八路军自身也从改编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超过100万人。之所以发挥了如此大的战略作用,成就了如此大的辉煌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八路军广大将士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积极作为、敢创新路、勇于开拓、奋发图强的不懈进取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逾70周年,烽火硝烟早已散尽。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八路军精神、八路军文化永远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宝贵而不朽的精神财富,至今依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绽放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光芒。现在,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长期、复杂、严峻的风险和考验。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体会八路军文化的深刻内涵,继承和弘扬八路军文化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既会给我们以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又会使我们从中汲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无尽智慧、无畏勇气和不竭力量,真正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到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鞭策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始终像八路军一样坚守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根本操守和政治品格。在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靠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虽然远离了烽火硝烟,但在严峻、复杂的挑战面前,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依然需要像八路军那样,必须靠每一个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不变地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组织、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舍生忘死,团结奋斗。只有如此,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无往而不胜。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就是要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无论道路多么曲折,形势多么复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站稳党的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表里如一,忠贞不二,襟怀坦白,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永不做损害党、损害国家、损害民族、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每个党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从宣誓入党之时起,就应该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永不背叛自己立下的誓言,永远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始终像八路军一样勇于担当。危难之际,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历来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优秀精神品质。广大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将士以满腔的热血、无私的忠勇和忘我的牺牲,担当起了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完成了民族解放的历史伟业。当前,我国的改革事业已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任务艰难繁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在此关键时期,要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应该而且必须像当年八路军将士一样,挺身而起,认真履责,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胜利,善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古人亦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勇于担当,就是要事不避难,守土尽责,面对风险,面对险滩,面对重担,无私无畏,直面矛盾问题,敢作敢为,敢抓敢管,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勇于担当,还要有胆有识,厚积薄发,胸怀天下,情系苍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善担当,善作为,力戒蛮干猛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始终像八路军一样纪律严明、清正廉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时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夺取胜利、执政兴国的根本保证。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党领导八路军严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官兵一致,领导干部自觉廉洁奉公;军民一致,甘苦与共,全心全意为民谋利,最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当前,我们虽然长期处在和平生活和建设的环境下,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驰;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利欲熏天,胆大妄为,大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许多地方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势如水火。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清正廉洁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的底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是我们的立世之本、执政之基。要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认真记取国民党从大陆败退的教训,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像八路军一样,严明纪律,廉洁奉公,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甘苦与共,生死相依;就要遵守纪律无条件,执行纪律无例外,查处违纪无禁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就要惩治腐败不手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反腐败斗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持续抓下去;就要牢记党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决不损害人民的利益,努力营造一个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弊革风清、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
始终像八路军一样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奋发图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攻坚克难、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年兵力、装备均难与国民党军、更难与强敌日军相比的八路军,以超凡的勇气和胆略,不惜牺牲,不怕困难,积极作为,奋勇开拓,不仅一步步由小到大,创造了大好的抗战局面,而且一步步由弱到强,极大地壮大了自己,为尔后夺取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路上虽然面临着较前更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但党和八路军抗战时期的那种不懈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仍会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勇敢直面各种艰难险阻,为夺取改革事业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梦想,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责编 侯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