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在2015年里,两把“火”让拼颜值再成热点,也让有技术靠脸吃饭的公司发现了更多的商机。
第一把火是,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见证下,腾讯微众银行去年1月4日放出了第一笔3.5万元的贷款。该笔贷款就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后,计算出贷款金额。同年3月,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现场“刷脸”支付,买了一套纪念邮票。
刷脸,谈及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视频或者图像,并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最终判别人脸对象的身份。这个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研发历史。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等)一样与生俱来,而且不需和设备直接接触就可以获取,已经在多个领域获得应用。而技术引领时尚的风潮将让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成为人脸识别下一个商业爆发点。
曾经微软推出一款“how oId”的应用。用户上传一张人脸照片,应用会对其年龄作出判断,虽然准确性待定,大家在朋友圈倒是热闹的娱乐了一把。随后,“刷脸”成了一些新出手机的标配功能。
当然,娱乐社交并不是核心的应用,安防和金融才是推动技术向前的“高危”领域。这一概念在金融机构能火起来是缘于远程开户以及征信方面的身份认证。不过由于央行暂时还不答应银行随随便便靠远程刷个脸就给客户开户,各银行暂时也只能先按兵不动。但是在身份认证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金融反欺诈及信用评级领域,构建更强大的风险防控堡垒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人脸识别应用从反恐安全、调查取证、刑事侦查等军用和警用范畴逐渐延伸到金融、经济甚至到日常生活领域。
招商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金融行业巨头纷纷布局人脸识别系统。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如不用带卡,就可以从ATM机上刷脸取款等。腾讯将人脸识别运用到微众银行和征信领域,并推出了微证券“刷脸”开户。平安有刷脸贷款产品“平安i贷”等等;互联网金融P2P平台,也开始大规模应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开户。
据2015全球安防设备市场报告显示,受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战场。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6.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巨大。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本期筛选了三家在深入研究“颜值”背后技术应用的公司,从社交、金融、安防等方面来体察时下拼“颜值”时代,如何靠脸吃饭。